五代十國 《虎》
圖繪猛虎立于坡間,神情睥睨天下,上翻的白眼,撅起的嘴唇,充滿禪意,故向來認(rèn)為是牧溪和尚作品。
五代十國 《虎》
五代十國 佚名《伏虎羅漢軸》
南宋牧溪(傳)《虎》
圖繪一只虎半臥于雜樹中,雙眼圓瞪,四肢粗壯,應(yīng)為一成年老虎,此畫以墨筆作斑紋,再以細(xì)筆畫毛。牧溪,僧法常,擅長畫龍、虎。
南宋 牧溪《虎圖》
元 佚名《畫虎軸》
松林石澗間,一巨虎黃皮黑紋,毛色鮮麗,體態(tài)威武雄壯。樹梢,二山鷓見狀,相與驚躍鳴叫,更為此猛虎出山的場景,平添緊張、不安的氣息?;⒅p眼,俱以金粉涂飾,并略染汁綠,顯得格外神氣逼人。其背隆起,宛如張弓欲發(fā),隱然有即將出擊之勢。虎口微啟,低吟而未嘯。
臺北故宮博物院共收藏兩幅元人所繪《畫虎軸》,此為其一。(臺北故宮官網(wǎng))
元 畫虎軸
臺北故宮博物院共收藏兩幅元人所繪《畫虎軸》,此為其二。
明 佚名《冬山臥虎圖》
此幅繪虎臥深山,老松下白雪皚皚,老虎似在張嘴哈氣,給自己取暖,十分?jǐn)M人化??梢娮髡呃L心巧妙。無印款,似于流傳的明、清獅虎,狻猊圖屬同一題材樣式。

冬山臥虎圖
明 佚名《鐘馗騎虎圖》
此幅無印款,繪鐘馗執(zhí)劍騎虎回望蝙蝠,蝠與福相同,或喻意吉祥得福之意。衣紋做吳道子莼菜條畫法,須眉飛動,雖不知作者,亦是好手所作。

鐘馗騎虎圖
年代作者不詳?shù)摹痘ⅰ?/h1>

清 高其佩《虎圖》
指畫繪猛虎背部示人,皮毛黑棕相間,體格肥碩,虎腿如柱般粗壯,尾巴如鞭子似的拖在地,四周雜草叢生,樹森茂盛。此幅以指頭醮墨勾勒上山虎的形體,并繪巨石草樹,只有虎身用筆涂赭石色,不計工拙,自然拙樸。高其佩,字韋之,號且園,清代官員、畫家,工詩善畫,所繪人物山水,均蒼渾沉厚。

清 馬負(fù)圖《虎圖》
圖繪一胖虎立于山澗之中,神情聊賴,似山中已無敵手。絲毛密實,很好的體現(xiàn)了虎皮的質(zhì)感。

近現(xiàn)代 張善孖《虎圖》


當(dāng)代 吳冠中《虎圖》

當(dāng)代 范曾《仁者訓(xùn)虎圖》

當(dāng)代 馮大中《林泉之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