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冠中老是我的忘年交,我們一老一少很是投緣,總有聊不完的話題。這緣于我們兩個都有一個共同的魯迅情結(jié),我們骨子里都敬仰魯迅精神!吳老講他年輕時是希望做一個文學家,像魯迅那樣去用筆支撐起民族的靈魂,我們這個民族需要有魂,我們的民眾需要有思考能力。但后來由于各種原因放棄了他的文學夢,而做起了畫家,這一干就是一輩子。吳老贊賞我的個性,說我與他相似,都是敢于講心中的話,不取媚于世,獨來獨往,存真保誠,有骨氣,有見識,有操守,是真正的文人!他還稱贊我在繪畫上與黃秋園經(jīng)歷十分相似,只有一點不同,我有名師指導,而黃老是完全靠自學成才。
△成忠臣書法作品
我從內(nèi)心崇拜黃秋園,這位老人一生淡泊平和,那種有為而不為,那種沒有喧囂煩躁的寧靜,乃至不念人間煙火和與世隔絕的洽談,讓我心中充滿向往。我在繪畫之余所有的時間幾十年來都用在讀書上,電視有三十年也沒看了,空閑時間都用在讀書上。我藏有三萬余冊文革前的美學、歷史、文學書籍,可以說比我讀書多的一百萬人中找不出一個,這點用不著自吹。近來閑著寫點心得,讓助手打出發(fā)發(fā)網(wǎng)上,至于網(wǎng)上什么反映,我也從來不看。有朋友告知,有眾口鑠金的,也有千夫所指的。
△成忠臣作品(真材實料)
我的繪畫道路是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先前是從人物、花鳥起步,山水是近幾年的事。我在花鳥畫上從任伯年、吳昌碩入手,再向上溯到明末清初的徐渭、八大山人、揚州八怪及海上畫派諸家。在藝術(shù)觀點上,我?guī)资陙硪恢笔菆猿謧鹘y(tǒng)繪畫之路,堅持藝術(shù)是要通過精神來與之相應,一定要盡力接近文人畫的趣味,研究文人畫的特長。我對中國畫的藝術(shù)精神理解也滲透到我的人物、花鳥畫中。

△成忠臣作品(真材實料)
由于我在繪畫上有自己的思想主見,沒有受環(huán)境污染被極端的意識形態(tài)的利刃斬斷。我的意識仍然是以中國文人的那種“淡泊自適”“不為物役”為主體,不被極端“先進”“西化”所左右。我當年在吳冠中老啟發(fā)下搞過兩年實驗水墨,但后期覺離開中國傳統(tǒng)根基這路走不通,突圍不出去,又回到傳統(tǒng)中繼續(xù)探索。在藝術(shù)觀念上,我并不是一個保守派,創(chuàng)新我是仍在不斷探索。正因為我探索過兩年中西融合的繪畫方式,之前閱讀過大量西方繪畫方面的理論書籍,對西式畫還是較了解的。西畫是一脈相承的,從來沒有斷裂過,而長治久安較穩(wěn)定的是英美式。而我們引進的是極端動亂的西式是俄德式,而非穩(wěn)定式的英美式。


△成忠臣作品(真材實料)
在中國畫的傳統(tǒng)中,歷朝歷代的前賢大師高峰你總得攀,不然就掌握不了真諦,繞是繞不過去的。巨人的肩膀擺在那,這就要看你有多大智慧,多大領悟能力。畫壇上多少人學了一輩子畫不明白這點,荒唐一輩子,糊涂一輩子,一輩子一事無成!當然荒唐離不開極端誤導風氣的影響。深受極端主義影響的他們,在無知中自以為是,自大自狂,以把古人踩在腳下為榮,受一知半解的“新”為時尚,以潮流為方向,跟著胡兜亂轉(zhuǎn),浪費一輩子時光。讓我們回頭看幾千年歷史上的繪畫大師們,都是今人不可逾越的一座座高峰。時下我們又重新認識傳統(tǒng),回歸傳統(tǒng),以前把古人踩在腳下,今又從古人腳下爬上去。


△成忠臣作品(真材實料)
作為畫人,我承認我們這代人是先天不足,后天不良,營養(yǎng)單一,甚缺各種維他命,個個都做什么大師夢呢?現(xiàn)在的畫壇這狀態(tài),再過百年也不樂觀。我常勸畫友們,收起那種不尋常的心態(tài),扎扎實實做學問,在藝術(shù)上少些名利心,多些尋常人的情懷,多干點有益身心健康的事,誠實為人,善良處事,這樣便接近純美,這就夠了。作家余秋雨感慨世事寫道,“失落了尋常形態(tài)和自然形態(tài),人們長久地為種種反常的設想而激動,模似看,怎么成圣賢?如何做個英豪?大忠大奸怎么分?豐功偉績?nèi)绾蝿?chuàng)建?什么叫氣貫長虹?什么叫名垂青史?什么叫中流砥柱?……”于是,在這片偌大的國土上,反復形態(tài)嚴重飽和,尋常形態(tài)及其稀薄。


△成忠臣作品(真材實料)
縱觀歷史,沒幾個人做到圣賢豪杰,天命、命運、歷史階段在制約著你。我只相信踏踏實實做學問,功到自然成。每每想到一句佛教語“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總讓我戰(zhàn)戰(zhàn)兢兢,不敢有名利欲望,只怕一膨脹就落個讓后世恥笑的笑話。我時刻牢記著一句千真萬確的事實,你在心中埋下的夢,決定著你以后所能達到的高度!

△成忠臣作品(真材實料)
畫壇上小師小巫的時代,都是因鬧名利而不臉紅理直氣壯的人,內(nèi)心都自我感覺良好。黃永玉講“教授多如狗,大師滿街走?!庇腥藨蚍Q“隨便拋個石頭,就能砸著三個大師。”誰叫我們這個時代缺少唐宋八大家式的人物?時下生態(tài)青山綠水,贊頌稱譽,無憂只喜,是非左右,生活在這樣一個整天鑼鼓叮咚,樂曲奏響,熱鬧喧天的戲臺上,讓我得上厭悶癥。我幻想著到大自然中去尋找一塊有空山鳥語,一間茅屋,一人獨坐,遠離塵囂,寂靜安寧的人境、語境、意境,潛心研究自己的繪畫。這才是我的心聲與理想的希冀,是一種心靈寄托,一種人文精神樂園。

△成忠臣作品(真材實料)
在繪畫觀點上,我不是個保守派,我自小的性格就是敢為天下先。但我不會去盲目瞎搞,別人要的是風格,而我要的是符號。寫字繪畫這東西老祖宗研究透了,無論你怎么變,總能找到與前賢相似的地方,所以就出現(xiàn)中西融合。2003年春天我和范保文先生去朱新建那,一見面老朱就講“我是被你老師葉淺予罵出名的,老人不罵我,還出不這么大的名?!蔽覐氖臍q學畫起,在人物、花鳥畫探索了幾十年,工筆、寫意都研究的很深刻,最近又轉(zhuǎn)向山水畫的創(chuàng)作上。我在想,等我把中國畫三大科各種技法,語言都深悟到一定境界后,再加上對傳統(tǒng)國學儒釋易道的理解,把這些融匯一爐,以技入道,達到真正的化境。在不離開傳統(tǒng)技法、語匯的前提下,來一個重新忘卻,返老還童,以意念支配,追求天真爛漫,怎么想就怎么畫,怎么寫,把個性充分展現(xiàn)出淋漓盡致,做真正名義上的老頑童。我在想,真正達到化境的中國書法、繪畫應該是在看似無法中有法,不見字形、形似,只見神采滿紙!達此心境,此生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