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詩詞,學黨史(四)
前言
毛澤東詩詞滲透著毛澤東思想哲理,生動的再現(xiàn)了中國革命、中共黨史的發(fā)展進程。毛主席詩詞是對毛澤東思想最生動與活潑的體現(xiàn),也是一部生動的黨史。
詩詞欣賞
減字木蘭花·廣昌路上
毛澤東(1930.2)
漫天皆白,
雪里行軍情更迫。
頭上高山,
風卷紅旗過大關(guān)。
此行何去?
贛江風雪迷漫處。
命令昨頒,
十萬工農(nóng)下吉安。
注釋
①減字木蘭花:詞牌名。
②廣昌:江西南豐縣南,撫水上游西北岸。
③漫天:滿天。
④情更迫:發(fā)表時原作“無翠柏”,人民文學出版社一九六三年十二月版《毛主席詩詞》改為“情更迫”。大關(guān):指險要關(guān)隘。
⑤贛(gàn)江:江名,位于長江以南、南嶺以北西源章水出自廣東省毗連江西南部的大庾嶺。
⑥吉安:現(xiàn)為市,在江西中部,贛江西岸。
黨史知識
這首詞寫于雪中行軍。1930年1月,彭德懷率紅五軍從湘贛來到贛西并與黃公略新成立的新六軍對吉安進行包圍。同年1月下旬,毛澤東率領(lǐng)的紅四軍第二縱隊抵達江西廣昌縣的塘坊,頂風冒雪,翻山越嶺,向廣昌縣城疾進。月底,與朱德部隊會合,并占領(lǐng)寧都等縣,繼而向吉水一帶活動。2月6日~9日紅四軍、五軍、六軍及贛西特委在吉安縣陂頭召開聯(lián)席會議,會議作出了攻打吉安城的決定,并作出相應(yīng)的戰(zhàn)略部署。據(jù)推斷,這首詞作于這次聯(lián)席會議之時或之后。
詩詞欣賞
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
毛澤東(1931春)
萬木霜天紅爛漫,
天兵怒氣沖霄漢。
霧滿龍岡千嶂暗,
齊聲喚,
前頭捉了張輝瓚。
二十萬軍重入贛,
風煙滾滾來天半。
喚起工農(nóng)千百萬,
同心干,
不周山下紅旗亂。
注釋
①霜天:這里指冬天。秋冬都有霜,故可統(tǒng)稱“霜天”。
②爛漫:光彩分布貌。《文選》卷十五張衡《思玄賦》:“爛漫麗靡”。
③天兵:指紅軍。
④霄漢:高空。霄,云氣;漢,天漢,即天河。云氣和天河都是在高空,所以用來表示高曠至極的天際。
⑤龍岡:龍岡頭墟的簡稱,在江西省寧都、吉水、吉安、泰和、永豐諸縣之間,地屬永豐縣。山巒重疊,形式極險。
⑥千嶂:許多高山。宋 范仲淹《漁家傲》:“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p>
⑦張輝瓚:國民黨第十八師師長,兼任江西剿匪總指揮。
⑧不周山:不周山為古代傳說中的山名,最早見于《山海經(jīng)·大荒西經(jīng)》:“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睋?jù)王逸注《離騷》,高周注《淮南子·道原訓》均考不周山在昆侖山西北。相傳不周山是人界唯一能夠到達天界的路徑,但不周山終年寒冷,長年飄雪,非凡夫俗子所能徒步到達。不周山具體在哪里有多種說法,最常見的說法是帕米爾高原。
黨史知識
一九三零年八月五日,蔣介石任命何應(yīng)欽為“鄂湘贛三省剿匪總指揮”。何說,“各省從前剿匪,大都不免省界觀念,能將匪共驅(qū)出省界即為了事。故匪等東擊西串,不能根株盡絕,反而愈延愈廣。國府因見及此,特命行營負此專職,統(tǒng)籌兼顧,謀根本解決,以矯正前此之流弊?!弊源藦囊郧暗母魇 皶恕备臑橹醒腩I(lǐng)導下的“圍剿”。
一九三零年十月七日蔣介石占領(lǐng)鄭州,勝利結(jié)束與馮玉祥、閻錫山的戰(zhàn)爭。十二月七日,蔣至南昌部署第一次大“圍剿”,以十萬兵力,進攻贛南、閩西的紅軍根據(jù)地。十二月三十日,紅軍在龍岡伏擊張輝瓚并全殲其十八師。第一次大“圍剿”就此結(jié)束,聞聽前方捷報,毛主席喜形于色,遂在馬背上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