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一位朋友的朋友圈生發(fā)了一張照片,是她家孩子的讀書筆記,看了之后覺得自己也未必會做得比這孩子好。
朋友的孩子已經(jīng)上小學5年級了,正忙著小升初,但是,這位朋友一點也不緊張或者著急,因為她的孩子就是那種“別人家的孩子”,成績從小到大,都一直很好,而且看過很多書。我之前去過他家,看到孩子的書架上放滿了他的課外書。我就問他:“這些書,你都看過嗎?”他向我點點頭,隨后拿出一個盒子,里面都是一些筆記本,他告訴我,這是他的讀書筆記。而且,他學習成績好的秘密武器就是寫讀書筆記。
當同學們僅記得自己學過什么文章的時候,他己經(jīng)利用筆記本把書中的名言背下來了,書中的內(nèi)容已經(jīng)經(jīng)過一次理解和吸收,能不成為大家眼中的學霸嗎?
雖然,朋友家的孩子才讀五年級,但是我覺得他的寫讀者筆記的學習方法,對于我們成年人也是適用的。很多人在讀過一些書后,過段時間都想不起自己讀過什么書,書里有什么名言,更別說理解和吸收書里的信息了。
筆記本=摘抄型+感悟型+評注型+綜合型
總的來說讀書筆記大體可分為摘抄型、感悟型、評注型和綜合型四類。
1、摘抄型
日常閱讀所寫的摘抄型讀書筆記,通常都是“大綱+經(jīng)典語錄”的模式,按自己的需求和喜好來寫,相對來說隨意一些。
讀書的時候,老師傅通常讓我們將文章中有用的語句、段落等按原文準確無誤地抄錄下來,以便于自己學習。這種就是摘抄型讀書筆記,通常我們在學生時代做的筆記都可以歸為這類型的。
研究工作中也常需要做摘抄型讀書筆記,除摘錄文字內(nèi)容外,還要注明詳細的出處,以備日后有需要時再查閱相關資料。這類讀書筆記有時甚至不抄錄具體內(nèi)容,只記下要點,建立索引,主要包括文章的題目、編著者、出版年月日、書籍來源,更詳細一些的還包括具體章、節(jié)、以備日后查找。例如:
莊照:《也談為誰立傳》,《光明日報〈史學〉》。
2、感悟型
感悟型讀書筆記,又名稱“讀后感”。就是在讀完書之后寫出自己的感想、體會和得到的啟發(fā)與收獲。
例如:
《風》-意林
【摘錄】雨,能給人以慰籍,能醫(yī)治人的心靈,使人的性情變得平和。真正給人哀愁的,不是雨,而是風。隨處飄然而來,隨處飄然而去。不詳其初起,不詳其終結,蕭蕭而過,令人腸斷。風是已逝人生的聲音。人不知風打哪里來,又向哪里去,聞此聲而傷悲。古人已經(jīng)說過:“夏秋夕昏寒涼氣,皆自颯颯風里來。
【評】你說“隨風潛入夜',你說“風蕭蕭兮易水寒',你說風吹柳花滿店香',你說“大風起兮云飛揚',你說“吹面不寒楊柳風你說風是和煦是關懷是溫暖是春意,你說風是蒼涼是凄迷是凜冽是無情。風只是默默,默默吹著大地無言。
讀完一本書,寫出自己的體會、感想、收獲,即可以針對全書,也可以針對書中的一部分內(nèi)容或某些觀點,可以談感想,也可以表達贊同、批評的意見。這樣的感悟型讀書筆記的特點是以自己的語言為主,較少引用原文。
3、評注型
評注型讀書筆記也需要把自己對書中主要觀點、材料的看法寫出來,包括表達出自己的感情,這一點與感悟型讀書筆記類似。但是不同的是評注型讀書筆記對書中內(nèi)容的依賴性更強,自己的觀點和感情也是緊緊圍繞書中具體文字展開的。
評注型讀書筆記包括書頭批注、夾注、評注、對原文的補充等。
批注的內(nèi)容通常直接寫在書上,閱讀過程中讀到重要的地方或者自己有深刻體會時,就用筆在字句上做記號,然后在書頁空白處寫下批注,或者是夾紙條、貼便簽。
批注通常較為零散,不成體系,卻勝在便捷,隨時閱讀,隨時加注,對閱讀進度影響不大。例如例如魯迅讀《蕙櫋雜志》中的一段:
清嚴無照《蕙櫋雜志》:
西湖有嚴嵩和鄂王《滿江紅》詞石刻,甚宏壯。詞即慷慨,書亦瘦勁可觀,末題華蓋大學士。后人磨去姓名,改題夏言。雖屬可筆,然亦足以懲奸矣
案:嚴嵩篇和岳飛詞,有如是作為,后人留詞改名,有如是自欺,嚴先生以為可筆而又許其懲奸,有如是兩可。寥寥六字,寫盡三態(tài)。(魯迅《集外集拾課程免費學折枝(二)》)
評注則是讀完一本書后對它的優(yōu)劣加以評論,或?qū)σ呻y之處加以注釋,與書評類似。
補充原文是指在讀完書籍或文章之后,感到有不滿足的地方就要圍繞書籍本身的中心思想或者主要論點進行補充。
4、綜合型
綜合型讀書筆記,顧名思義就是綜合以上三類讀書筆記的特點:有原文,又有感想,還有評注,一般獨立成冊,即寫在專屬的筆記本上。
這類筆記的好處:便于保存,可以反復閱讀,是最長效的筆記類型。
這類讀書筆記最大的特點就是實用,常??梢园岩槐緯鴿饪s為小小的一冊,隨用隨翻。許多強調(diào)實用的讀書方法都提倡類似的讀書筆記。
李敖的讀書之道:拆書法
李敖看書的時候剪刀、美工刀、漿糊、資料夾、剪貼的版紙全部出動,一邊讀,一邊剪,一邊分類,甚至一邊影印,有人物歸人物,有地理歸地理,有官制歸官制,有兵法歸兵法,有財貨歸財貨。一本書只讀一遍,分門類別,把內(nèi)容儲藏起來,這樣看完一本書,基本上就是大卸八塊了,所以李敖一本書都是買2本。
李敖在讀書圖
這種讀書方法,特點是讀得慢,但是會讀得很仔細,建立自己的資料庫,以后遇到寫文章、研究問題的時候,直接查找資料夾一目了然。
所以,李敖說蘇東坡都沒他會讀書。
像自詡為“中國白話文第一人的李敖”就不摘抄原文,而是把原文內(nèi)容剪下來貼在本子上。
這種“拆書”的行為適用于內(nèi)容較為零散的書籍或者報紙雜志,相當于按自己的需要對書籍進行重新編排。不過剪貼的過程費時費力又讀得慢,但是很實用,會讀得很仔細,可以建立自己的資料庫,在以后遇到寫文章、研究問題的時候,直接查找資料夾一目了然。
筆記是將書上的內(nèi)容轉(zhuǎn)化為自己的知識的最好方法,在了解了各種類型的讀書筆記之后,如果沒有做筆記的習慣,可以試著培養(yǎng)起來。
我試過在閱讀的時候,專門制作一本“讀書專用筆記”,只用來記錄讀書時產(chǎn)生的構思、創(chuàng)意和雜談,一本用來記素質(zhì)材,乍看之下這個辦法很不錯,但是實施起來明確很困難,所以就只用一本筆記本做讀書筆記,我把筆記和資料放在同一筆記本里,其實也算是綜合型讀書筆記。
這樣的話,既為充分利用各種信息提供了條件,又消除了寫筆記的壓力,更有利于把讀書筆記堅持下去。
以下是我做綜合型讀書筆記的五個要點:
1、任何內(nèi)容都可以寫
在閱讀過程中產(chǎn)生的一切思考都可以寫。
比如當我看到某篇講書稿,我忽然覺得講書稿也是一種不錯的輸出方式,所以我就在筆記本里寫下:講書稿也是一種不錯的輸出方式,記得去了解一下關于講書稿的寫法。
2、按時間順序書寫
并不像寫日記,一日一記的日記式寫法,會因為偶爾寫不出內(nèi)容而出現(xiàn)空白,而在你寫讀書筆記時,從筆記本從前往后寫,就避免了空白頁。
以前寫日記就是覺得、如果按時間順序來寫的話好浪費筆記本,因為我不可能天天都記得寫。所以后來我就是有空的時候,或者是特別有感覺的時候,就在日記本上寫上日期和寫的文章就可以了。
3、附上日期
每天寫筆記的時候都要填上日期,日期的書寫因人而異,根據(jù)自己的方式去做記號也是可以的。
比如:
200218即2020年2月18日或記成20.02.18
要注意的是為了避免混亂,應該盡量統(tǒng)一使用同一種方式標記。
4、靈活運用速記或略記
在記錄的時候,字太多抄寫總感覺麻煩,可以運用“速記”和“略記”的方法。
速記的方法就是簡寫,把一段很長的話把縮寫成少字一點的句子。
“略記”就是“首字母縮寫”。比如:
廣東即GT
湖南即HN
5、可以粘貼
粘貼也就是前面說拆書。把各種有用的信息,從報紙、書籍等只要自己覺得有意思的內(nèi)容,都可以貼上去。
前兩天,我在一份破舊的報紙里面,發(fā)現(xiàn)了很感興趣的一篇文章,覺得對自己很有用。于是我就把它剪下來,夾在了我的筆記本。
通過了解讀書筆記的四大分類:摘抄型、感悟型、評注型和綜合型,養(yǎng)成做讀書筆記了習慣,對于記不住、不理解和無法吸收書的內(nèi)容的現(xiàn)象,會有改善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