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背減法口訣表,實際上沒有太大意義。很多孩子之所以做不好計算,是因為還沒有培養(yǎng)出數(shù)感,這個時候應該做的是加大動手操作練習,培養(yǎng)出加減法的感覺。
我在孩子5歲的時候,開始有意識的給她做一些動手操作的練習。
她慢慢形成了數(shù)感,熟練知道了2+2,3+3,4+4,5+5....
后來也就意識到8+7可以相當于8+8-1=15.
等到加法熟練之后,慢慢理解了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所以就可以利用加法解決減法問題了。
這個過程很慢,大概進行了幾個月,但是效果卻很好,因為孩子可以利用自己的感悟做除法問題,比如:
16個蘋果平均分給4人,每人幾個?
我的孩子是這么想的,16有2個8,每個8分成2個4,所以,4份,每份就是4個。
這完全就是自我的意識,是對數(shù)字有一定感覺之后產(chǎn)生的解決辦法。
減法的基礎是加法,所以第一步是要把加法做得非常熟練。等到加法熟練之后,認識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然后再慢慢加深記憶。
很多家長可能認為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非常簡單,但是對于孩子來說,這是一個新的神經(jīng)鏈接,需要不斷的加深鏈接才可以。
那么背減法口訣表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呢?
第一是數(shù)感不好,第二是提取依然困難。
你可以回憶或者是看剛背乘法口訣表的孩子,即便是背得很熟了,但是你隨意從中間抽取一句,孩子一般都不能立即提取出來。而是需要從頭背起,這是人腦的認知規(guī)律。
反復練習是記憶必備的,但是不經(jīng)思考的訓練也是效率低下。為什么有些刷題無效,主要原因是這部分孩子不思考。對錯題沒有改變的意愿。
如果家長想改進孩子的計算能力,就需要對不熟悉的算式進行刻意練習。
比如每天反復做一組練習,例如12-?,從12-1,一直做到12-12,這個中間要打亂順序,否則按順序做容易讓孩子發(fā)現(xiàn)規(guī)律之后不思考。
每天訓練一兩個數(shù)字,很快就可以完成了。如果孩子出現(xiàn)厭煩,你還可以和孩子玩游戲,把1-20的數(shù)字做成卡片。
比如今天做14的減法,那么就把14這個數(shù)字寫上,然后把1-14的數(shù)字蓋起來。游戲開始后,隨機翻開一張牌,讓14-這個牌的數(shù)字,快速報出得數(shù)。
游戲過程中,可以伴隨一些聲音和肢體動作,能夠有效的增加孩子的積極性!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用,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