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逐漸退出中考、高考,分數比重逐漸降低,具有極強的政治意義和經濟含義。
很顯然,這意味著:幾十年之后,中文漢語很可能成為世界第一通用語言和世界官方語言,取代現在的英語地位。
變化已然開始,幾十年之后,當我們驀然回首,就會發(fā)現中文漢語的世界影響力、實際通用性與現在的2017年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置于歷史大視野之下,英語當年從大西洋一路走向世界各地,成為世界通用語言和世界官方語言,依靠的是美元、工業(yè)革命和強大的軍事力量在前面開道,征服大半個世界。
19世紀末,英國開始走向衰落,美國取而代之,借助工業(yè)生產流水線和引領人類科技革命的浪潮,美國極大鞏固英語在20世紀百年之內“世界第一語言”無可撼動的歷史地位,支撐這種“歷史地位”的基礎是現代西方歐美社會的工業(yè)、科技、文化和軍事。
任何人,觀察視角位置的高低,能否超越自身的、眼前的利益羈絆之后再做觀察,通常都會得出不同、甚至完全不同的觀察結論。
觀察和體會英語逐漸退出中考、高考,分數比重和分數重要性逐漸降低的事件,決策背后是深遂的國家戰(zhàn)略意圖,如果認識論和方法論正確,能夠讓我們看得更“高”、更“遠”,更接近國家政策的真正底蘊,更清晰洞察事物的本質,收獲更多的潛在經濟賺錢盈利的金錢效益。
只要中國未來30年之內,不犯戰(zhàn)略性層面的顛覆性決策錯誤,建成第一流的軍事強國和第一流的文化強國對于華夏漢族人來說是指日可待的。
值得注意的是,英語逐漸退出中考、高考,分數比重和分數重要性逐漸降低,絕對不是各級地方政府的行政意志想退出就能夠強制實施的,更不是教育部的決策層面拍腦袋所能夠決定的事情。
英語逐漸退出中考、高考,分數比重和分數重要性逐漸降低的事情,必須具備的前提條件是:
第一,中國綜合國力空前提高,軍事打擊力量和中華傳統文化影響力空前提升;
第二,中國開始重構中國的傳統文化和中華傳統文明體系的自信心,這種重構客觀上必須使用中文漢語的母語作為承載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