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慶和壽慶是人生重要的禮儀習俗。對此習俗,啟東有句俗話:“請吃喜酒賴吃面?!币馑际钦f舉辦婚禮必須要主家邀請才出席,而為長輩祝壽則主動上門,不請自到。這個習俗直至現(xiàn)在仍未有大的改變。
先說“請吃喜酒”。古人總結(jié)人生三大樂事:“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他鄉(xiāng)遇知己?!苯鸢耦}名畢竟少數(shù),他鄉(xiāng)遇知己機會也不多,唯有洞房花燭夜幾乎是每個人都經(jīng)歷的人生最大的樂事,正如《紅樓夢》中賈寶玉所說“是從古到今,天上人間,第一件稱心滿意的事”。結(jié)婚也象征著一個人開始脫離家庭的母體,走向獨立自主的生活,因而婚禮在人生禮俗中最為隆重熱烈,親朋好友到場祝賀也在情理之中,可啟東人不是主動去吃喜酒,必須由新郎新娘的父母發(fā)出邀請。即使直系親屬,把人情錢、見面錢等賀禮早已備好,但也須等主家正式邀請后才送去。主家對長輩、兄弟姐妹等直系親屬,一般口頭邀請即可,現(xiàn)在都有電話手機,打個電話也可以,因為平時關(guān)系密切,彼此心照不宣,無須過份客氣,“請吃喜酒”不過是個形式而已,但這個形式又是必不可少的,否則親戚要“爭怠慢”,自己也理虧,弄得大家不開心,甚至互不往來。
對朋友、同事、領導等,“請吃喜酒”則相對鄭重其事,一般都上門邀請送上請柬,對在異地的,還須通過郵寄將請柬送達本人,以顯示出主人家的誠心誠意。當然,新郎新娘平時很要好的同學、同事、朋友,他們也往往不用邀請,事先送上賀禮或紅包。雖然明知他們必來無疑,但新郎新娘的父母在感謝之余,照例也要說上幾句:“到辰光你俚一定要來格?!币菜闶茄?。
再說“賴吃面”。中國古代認為人生有“五?!?,即福、祿、壽、喜、財,而壽為五福之首。確實,生命和健康最重要,少了“壽”,其他福氣也統(tǒng)統(tǒng)一場空,因而,對長輩的壽誕禮儀歷來十分重視,形式繁多,并形成了壽誕文化現(xiàn)象。對啟東人而言,最簡單樸實的禮儀就是“賴吃面”。
這里所說的“吃面”不是指一般的小生日小吃面,而是指對長輩的祝壽,也就是說,上了一定的年紀才叫“吃面”,對小孩子只能叫過生日,俗話說“小倌生日狗生日”,意思是對小孩的生日不必太重視,即使逢10歲、20歲,一般也是家庭宴會,至多稍微邀幾個朋友湊湊熱鬧,因為中國傳統(tǒng)習俗認為給孩子祝壽反而會“折壽”,視為大忌。40歲生日一般也不祝壽,即使到了50歲,也屬小吃面,稍微熱鬧一下,很少大操大辦。真正配得上做壽吃面的需從60歲開始,60歲稱“大壽”,70歲稱“康壽”,80歲稱“長壽”,90歲稱“龍壽”,百歲老人則稱“天壽”,每逢整數(shù)舉辦壽慶。人到六十花甲,是人生的重要階段,現(xiàn)代社會也是男性的法定退休年齡,一個人走過了風風雨雨,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可以功成身退,安享晚年了,子孫后代和親友理所當然要主動向老人祝壽。
60歲以上做壽者,一般不主動邀請親朋好友,甚至事先謝絕,有的人怕讓親友和小輩破費,故意躲開,到已出嫁的女兒家去,搞個家庭宴會,同樣開開心心。更多的人還是選擇順其自然,既不推托也不邀請,事先備好酒菜作些準備,到時親友小輩上門“賴吃面”,也不致于措手不及,因為接受壽慶畢竟是人生一大樂事,況且,每隔十年才有一次大慶,熱熱鬧鬧歡聚一堂,也是生活富裕家庭和諧的象征,是老人們的福氣。
啟東人為老人做壽,還有“賀九不賀十”的習俗,逢九便當整數(shù),這是因為九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屬陽數(shù)之最,就是皇帝的紫金城也建成9999間。逢九祝壽,有著期盼老人更加長壽的意思。
“請吃喜酒賴吃面”的習俗,雖然源于傳統(tǒng)的宗法觀念和倫理道德,但絕對不是世俗,它的價值核心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義”和“孝”,集中表達了親情和友情,至今,對構(gòu)建和諧社會,建立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具有積極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