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水鏡白龍
當星二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打一出生起,就自動被曝光在媒體面前。一舉一動都被無數雙挑剔的眼睛用放大鏡瞧著,稍有不慎,便會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
若是有星二代膽敢子承父業(yè),進入與明星父母相同的行當,就要承受更多的壓力甚至不解、詆毀:受“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思想影響,他們必須做到比別人飛得高、行得遠。
頭頂光環(huán),必承其重。這是他們的幸運,也是他們的不幸。
經歷過這其中辛酸冷暖的,“少爺”郭麒麟可謂一個典型。
作為相聲大師郭德綱之子、“亞洲最大傳統藝術天團”德云社的少班主,郭麒麟的相聲路上既沒有岳云鵬打工刷碗的坎坷不平,也沒有張鶴倫三出三進的蜿蜒曲折;可也正因如此,自從站上三尺戲臺的那一刻,外界針對他的質疑與非議就不曾間斷。
“郭麒麟走后門”、“永遠在作品里提到父親”的辱罵不絕于耳,在活動中占領C位更是被人視作黑料,仿佛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世界不公平”的最好證明。
但他卻經受住了輿論的考驗。出道八年,他不僅沒有像有些星二代那樣被罵聲擊倒,反而另辟蹊徑,逐漸與自己獨特的身份握手言和。
“我父親在相聲方面的能力和建樹是很多人一輩子都難以企及的。你要說不想超越,這個人肯定沒出息,但是要一味的光想超越,那這個人肯定心態(tài)不怎么端正。我希望我在行業(yè)領域上永遠追隨他,這就挺開心了。”
從被父親的光芒籠罩而寸步難行,到敢于在它的照耀下堅定向前,再到于相聲界乃至綜藝界中占得屬于自己一席之地,郭麒麟要解決的問題跟其他人一樣,那就是如何成為“自己”。
有人曾經這樣調侃郭麒麟:你為什么不學學其他的星二代們,沒事開開豪車、泡泡嫩模、逛逛酒吧夜店,或者吸點啥之類的?
但其實只要稍加回顧郭麒麟的童年便能知曉,這些規(guī)矩的建立都要歸功于老郭家的家學淵源。
在一次采訪中,郭德綱曾對記者說:雖然我已經四十多歲了,可是在父親面前,我從不敢翹二郎腿,必須時刻保持尊敬狀態(tài)。
而他對郭麒麟的教育亦是如此:每當有徒弟們來到家里吃飯,所有好吃的都要先留給外人吃,最后郭麒麟才能吃。
至于文化素養(yǎng)方面,郭德綱更是給兒子制定了嚴格的讀書計劃,每天讀多少頁古典書籍都有詳細規(guī)定。
一等人忠臣孝子,兩件事讀書耕田。
在嚴父的鞭撻下,郭麒麟的性格變得越發(fā)沉穩(wěn)安靜。上初中時,就連回家要生活費,他都半天張不開嘴,直耗到家里人主動問他:缺錢嗎?他才咬咬牙說:不怎么缺,您要給點也行。
家風森嚴是一方面,然而更重要的是,郭麒麟并不是個“土生土長”的星二代。生下郭麒麟不久后,他的母親便只身遠走他鄉(xiāng),年幼的郭麒麟一直被寄養(yǎng)在天津的爺爺奶奶家,直到6歲前,他只見過自己的父親一面。
相比于能在父親關愛中長大的孩子,郭麒麟的童年,很不幸。那段時光,也是郭德綱人生中風雨飄零的一段。
“我小時候,父親自己一個人在北京闖蕩。生活條件很不好。我和爺爺奶奶從天津來看他,他還得假裝自己過得很好,讓我們放心。其實那時候他真沒錢。人家房東來收房租,在門口踹門罵街,他躲在屋里不敢說話。”
因為堅持說相聲而窮得吃不起飯的苦日子,郭德綱過了不止六年。這也就是為什么,當剛上小學的郭麒麟站在小板凳上,聲情并茂地對他說了一段相聲之后,他會神情凝重,一言不發(fā)。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也許遺傳的力量就是如此奇妙,即使并不知道父親的職業(yè),幼年時期的郭麒麟也早已在血脈的牽引下呈現出對傳統藝術的極大熱愛:
當同齡人還在咿呀學語的時候,4歲的郭麒麟已經開始聽評書和坐唱;當小伙伴們都徘徊于滑梯與秋千之際,他卻對大觀園旁的戲班子情有獨鐘;6歲那年,圓頭圓腦的他已經能夠自個兒站在講臺上,操著滿口清脆的天津話給全班同學說相聲。
榮格曾說過:“小的時候,做什么事能讓時間過得飛快并讓你快樂,這個答案就是你在塵世的追求?!?/strong>
雖然從那個時候開始,郭麒麟就已經呈現出極高的相聲天份,但深知這一行艱辛與不易的郭德綱卻并不希望兒子將來“重蹈覆轍”。他公開表示不想讓郭麒麟踏入此行,并且拒絕傳授他任何“說學逗唱”的技巧。
然而令他不曾想到的是,那個在他面前向來大氣不敢喘一聲的“乖寶寶”,竟會為了相聲而頂撞他的權威:15歲那年,郭麒麟主動從初中退學,決定自此專心從藝。
“您不希望我說,那我就非得說(相聲)?!?/p>
郭麒麟少年的叛逆,似乎集中在這一點上突然爆發(fā)了。而這一爆發(fā),就直接改變了他往后十幾年的人生軌跡。
眼見兒子心意已決,郭德綱只得同意郭麒麟進入德云社,令他拜入自己的搭檔于謙門下。
“那可能是我此生做過的最為叛逆的一件事了,但是我不后悔。”
時至今日,每每談及此事,郭麒麟的臉上依然掛著幾分篤定與驕傲。
對郭德綱來說,郭麒麟不入行則已,一旦入了,就必須做到最好:
“天下說相聲的都能胡說,唯獨你不能!第一你是我兒子,第二你是德云社的?!?/p>
郭德綱對兒子的高標準、嚴要求,德云社里無人不曉:其他徒弟三天背出來的段子,郭麒麟兩天就要背出來;如果有幾人一起犯了錯,挨罵的首當其沖便是郭麒麟,而且越是當著大家的面,郭德綱罵得越狠。
入社不久后,郭麒麟與搭檔閻鶴祥一同助陣師兄岳云鵬的表演專場,說了一段叫做《陰陽五行》的相聲。由于內容選擇較為傳統,該節(jié)目炒熱氣氛的效果不如預期。
演出結束后,郭德綱先是稱贊徒弟岳云鵬表演火爆,接著便開始炮轟兒子選段失敗。
郭麒麟聞言誠惶誠恐,趕緊發(fā)微博公開致歉:“是我考慮不周,選了并不適宜在大劇場商演的節(jié)目?!笨晒戮V依舊不依不饒的罵到天明,次日還在微博繼續(xù)責怪:“蠢子無知,糊涂至極!”直至粉絲們都紛紛為郭麒麟留言求情。
不光主動責罵兒子,如果郭麒麟在臺上挨了觀眾的罵,回家想要找郭德綱訴苦,他還要借機再罵一頓:“你是說相聲的,你見天在外面兒拋頭露面,你不挨罵,讓人賣菜的挨罵去?”
對于自己的打壓式教育,郭德綱自有一番解釋:我在家說他,是為了讓他先在我這把苦都吃遍了,把“小性兒”給磨沒,這樣以后出了社會,別人再怎么罵,他也不會放在心上。
可郭麒麟對此的理解卻略有不同。在他看來,父親的責罵是想要他做出好的表率,但他卻達不到父親期望的那般優(yōu)秀。
一邊害怕犯錯,一邊渴望得到認可,他在戰(zhàn)戰(zhàn)兢兢中不斷積累迷茫,終于對當初的選擇產生了動搖。
只是,不知多次被父親罵得狗血噴頭的郭麒麟,有沒有后悔過做郭德綱的兒子。
2015年的一天,在自家書房里,郭麒麟鼓起畢生勇氣對郭德綱說:我想去國外讀大學,學導演專業(yè),從另一個角度看看這個世界。
沉吟許久,郭德綱將兒子叫到身邊,開啟了爺倆人生中的第一次促膝長談。
“你要真想拋下目前積累的舞臺經驗出去讀書,爸爸也支持你,可是等你學成歸來,相聲界必然已是另一番情勢,其中利害,還得你自己把握?!?/p>
思慮再三,郭麒麟還是留了下來。父親的勸止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他彼時在《歡樂喜劇人》中參演的相聲《誰是一哥》一炮而紅,使他對自己的表演又重拾了幾分信心。
從那時開始,他便在心里暗暗發(fā)誓:既然選擇了留下,那我一定要做到最好。
說相聲到底難不難?
說相聲不難,有張嘴會說話就成;可說相聲也難,一桌二人持扇而立,便要口吐山河來。
為了打磨出令自己滿意的相聲作品,郭麒麟對細節(jié)的追求可謂精益求精:一個包袱,少一句話、多一句話,少停兩秒、多停兩秒,他都會反復揣摩許久,甚至專門為此再演一回。
而從小在后臺摸爬滾打的經歷也于此時充分發(fā)揮了作用,他靈活的臨場應變能力可謂一絕:“臺下觀眾打個哈欠,臺上我就知道得馬上改變策略?!?/p>
為了呈現出更好的舞臺效果,他咬了咬牙,一年成功減重70斤,搖身一變成了德云社的“顏值擔當”、“流量小鮮肉”。這一下,連郭德綱都不由為他點贊:“能瘦成這樣,也就沒什么是做不到的了?!?/p>
瘦身完畢后,清秀的外型加上扎實的相聲功底,使得郭麒麟的粉絲數量在一夜之間翻了一倍有余。凡他所經之處,開始有女粉絲搖旗吶喊“我愛你”,還給他起了“國民老公”的稱號。
面對突如其來的“榮耀加身”,郭麒麟對自己的認知卻依舊清醒而淡然:“也不是說全世界就我一個人有這么個稱呼,觀眾可能玩笑比較多吧,人家又沒往心里去,咱就也沒往心里去?!?/p>
二十剛出頭的年紀,能夠在粉絲的吹捧下不張揚、不膨脹,這與他從小在戲臺后長大、看盡世態(tài)炎涼的經歷不無相關;而他這自小耳濡目染出來的高情商不僅體現在與觀眾的互動上,更體現在他“見風使舵”、為人化解局促的善良與智慧上。
在一次演出中,郭德綱要求岳云鵬下跪,請于謙唱歌。岳云鵬聞言,二話沒說就撲通跪下,可是起來后又覺得面子上掛不住,只好用一句“好像沒臉呢”來自行嘲解。
沒過不久,郭德綱又要求郭麒麟唱歌,沒想到郭麒麟卻直接跪在了于謙面前。
“我還以為讓我跪求呢?!痹诂F場的一片笑聲中,他將下跪變成了一個人人都在使的段子,將師兄的尷尬成功化解。
還有一次,郭麒麟與父親一起接受主持人李艾的采訪,李艾對郭麒麟打趣道:我看咱倆就挺配的。郭德綱聞言,轉身對兒子說:“你可謹慎點考慮啊,她可是只比你媽媽小兩歲。”聽得李艾在旁邊不停尬笑。
郭麒麟見狀,立即回答父親:“沒關系,年齡、身高的差距都不是問題,只要兩個人相愛就可以不顧及世俗的眼光?!币痪湓挾簶妨撕芏嘤^眾,在解決問題的同時還于無形間維護了主持人的面子。
隨著外界好評的不斷積累,郭麒麟獲得了越來越多的觀眾支持。眼見自己的名氣越來越大,這位德云社的少班主逐漸意識到,也許他也應該像父親一樣,盡己所能地為相聲行業(yè)的發(fā)展貢獻一己之力。
從2016年開始,郭麒麟可謂真正開啟了“工作狂”模式。
他不僅致力于推動傳統相聲,奔赴各地參加相聲巡演(一年400多場演出),且還沒日沒夜地創(chuàng)作90后喜歡的“相聲劇”,將其兩度搬上《歡樂喜劇人》的舞臺;
除此之外,他還涉足綜藝,成為《食在囧途》、《喜劇者聯盟》等多部節(jié)目的常駐嘉賓,另還嘗試作為演員加入《林子大了》、《給我一個十八歲》等影視作品的拍攝當中。
常年在戲臺、片場和攝影棚之間來回奔走,郭麒麟承受著遠超同齡人的高強度工作壓力,每天的睡眠不足4個小時。
可即便如此,正如他的師傅于謙所說:處在郭老師的光環(huán)之下,他不是太好出頭。
對此,郭麒麟依然表現出與年齡不符的超脫與平靜:
“那總好過沒有光環(huán)照著吧。我父親是太陽,我是天上的星星,沒有他的照射我不可能發(fā)光。起碼我先亮,讓大伙看見我,逐漸熟悉我,了解我。并不是說我們爺兒倆,有他沒我,有我沒他。”
對于父親的鋪路,他既沒有不屑一顧,也沒有奉若神明,而是以平和、感恩的心態(tài)欣然接受,帶著它的加持在人生路上繼續(xù)前行。
11歲登臺,15歲壓軸,16歲在北京開辦個人專場,20歲在全國巡回演出,同年在《歡樂喜劇人》上依靠傳統相聲打進最后決賽。走在“相聲演員”這條路上,郭麒麟一邊仰望父親,一邊尋找適合自己的舞臺風格,不驕不躁,徐徐而行。
弱冠之年,他已經能清楚的看清自己是誰,知道自己該站在什么位置上,也明白自己未來該干什么。
在他心中,“德云一哥”永遠是自己的父親,而他唯一能與父親相提并論的,便是同樣出自骨子里的、對相聲發(fā)自內心的熱愛。
人貴有自知之明。二十三載人生剛過,便已尋得了人生方向的郭麒麟,不可謂不幸運;然而更加難能可貴的,卻是他那一顆始終能夠恬淡自如,在這三千浮世中不慌不亂,敢于一步一步慢慢來的赤子之心。
隨性而自律,逗趣又正經,安靜且開朗,年少亦成熟;知世故而不世故,處江湖而不江湖。
在他不知疲倦地將傳統藝術與現在流行元素相結合的努力中,決定為相聲傳播傾盡己力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在郭麒麟的內心逐漸萌發(fā)。
生而為人,總有諸多身不由己。而生為郭德綱的兒子,在更容易接近掌聲與鮮花的同時,也更容易接近苦楚與寂寞。作為星二代,在父輩的旗幟下前行,是幸,也是不幸。
說相聲跟任何行業(yè)一樣,要獲得掌聲,少不了受苦。曾經說相聲吃不飽飯的郭德綱,很苦;曾經在餐館端盤子被羞辱的岳云鵬,也很苦?!笨唷暗牧硪粋€名詞,是人生之路。
郭麒麟的路,才剛剛開始。
部分資料參考來源:
娛樂生鮮:《郭麒麟:我爸郭德綱瞪我一眼,就能給我造成一萬點傷害》
人物:《郭麒麟:少爺的煩惱》
百度百科:郭麒麟
圖片來源:網絡、微博
—The End—
往期文章精選
段永平丨劉濤丨吳剛|葉嘉瑩丨網紅女艦長
貝聿銘丨鄭淵潔| 小虎隊丨梁博丨鞏俐
郭晶晶|楊麗萍丨寧靜丨華晨宇丨謝霆鋒
張國榮丨許嵩丨褚時健丨王昱珩丨姜文
張云雷丨陳果丨陳冠希丨吳青峰丨武夷三杰
看更多深度人物故事
請長按下方圖片掃碼關注
最 人 物
自己選的路
苦也不認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