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2021 AACR落幕,肺癌靶向治療喜迎多款新藥!掀開EGFR耐藥處理神秘面紗

*僅供醫(yī)學專業(yè)人士閱讀參考


肺癌這些研究新數(shù)據(jù),你不可不知!



2021年美國癌癥研究協(xié)會(AACR)年會第一階段已于2021年4月15日順利落下帷幕。本次大會上公布了多項肺癌靶向治療領域的研究進展,包括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靶向治療進展、耐藥相關進展以及其他非小細胞肺癌(NSCLC)靶點的靶向治療進展,收獲頗豐。在此,醫(yī)學界腫瘤頻道將會議重點內容進行整理,以饗讀者。
太長不看版

 EGFR靶向治療篇

1、靶向β-catenin提高奧希替尼治療EGFR突變型NSCLC的療效(摘要號1110)

2、AEX20研究顯示:奧希替尼治療EGFR ex20ins突變NSCLC試驗結果出爐(摘要號CT106)

3、Oleclumab聯(lián)合奧希替尼治療晚期EGFRm+NSCLC,OS達21.9個月(摘要號:CT163)

 靶向耐藥篇

1、Hippo信號是EGFR突變肺癌耐藥的重要驅動因素(摘要號1100)

2、外源性野生型EGFR的細胞間轉移可能是奧希替尼的一種新的耐藥機制(摘要號1101)

3、TUSC2聯(lián)合奧希替尼治療奧希替尼耐藥NSCLC,具有協(xié)同抗腫瘤作用(摘要號1105)

4、MRX-2843聯(lián)合PIM-TKI可控制對奧希替尼耐藥的腫瘤生長(摘要號1109)

5、第四代EGFR-TKI BLU-701治療EGFR敏感和C797S耐藥突變,體外研究初見成效(摘要號1262)

6、EMT在NSCLC中可介導奧希替尼耐藥(摘要號1431)

7、第四代EGFR-TKI BLU-945治療奧希替尼耐藥,前期研究結果令人滿意(摘要號1467)

8、BAY 2476568治療EGFR ex20ins突變,在肺癌模型中顯示抗腫瘤療效(摘要號1470)

9、SHP2抑制劑ETS-001單用或聯(lián)合均可有效抑制MAPK激活(摘要號1475)

10、DRP-104對PD-1耐藥肺鱗癌及奧希替尼耐藥肺腺癌具有較高的抗腫瘤活性(摘要號1572)

11、SphK2抑制劑可克服TKI的耐藥性(摘要號2300)

12、新型第三代EGFR-TKI ZN-e4在體外EGFR突變的腫瘤模型中,療效顯著(摘要號2423)

13、無論基于FISH、IHC還是NGS分層,奧希替尼+賽沃替尼的ORR結果一致(摘要號CT127)

14、除EGFR和MET突變外,KRAS突變和PI3KCA突變也是TKI耐藥的原因(摘要號CT024)

15、新型第三代EGFR-TKI D-0316治療T790M突變,ORR達64.8%(摘要號CT170)

16、Sotorasib聯(lián)合靶向藥物可提高KRAS p.G12C腫瘤模型的抗腫瘤療效(摘要號1057)

17、分析中國患者EGFR-TKI耐藥原因,揭示T790M突變的出現(xiàn)規(guī)律(摘要號2278)

18、Teliso-v治療EGFR陽性非鱗狀NSCLC,初步數(shù)據(jù)出爐(摘要號CT179)

19、EGFR/MET雙體Amivantamab的療效與EGFR的表達和信號轉導相關(摘要號953)

20、Poziotinib每日兩次給藥可提高EGFR或HER2 ex20ins突變NSCLC患者的安全性(CT169)

21、在Chr22q11.2擴增的細胞中,揭示了明顯的信號破壞和對Aurora激酶B抑制的反應(摘要號1107)

22、ORIC-114在EGFR和HER2 ex20ins突變模型中,具有優(yōu)越的腦滲透性(摘要號1466)

 其他靶點

1、第四代ALK-TKI NUV-655解決ALK復合突變,且具有較強穿透血腦屏障能力(摘要號1468)

2、第四代ROS1-TKI NUV-520具有廣泛的抗ROS1耐藥突變活性(摘要號1465)

3、第四代ALK-TKI TPX-0131問世,臨床研究即將啟動(摘要號1469)

4、cMET/cMET/EGFR三特異性抗體為NSCLC患者治療提供新思路(摘要號LB069)

5、將CTC測序與腫瘤和cfDNA分析相結合,更利于評估BRAF V600E-NSCLC的耐藥機制(摘要號598)

6、M7824聯(lián)合化療治療Ⅳ期NSCLC耐受性良好(摘要號CT104)

7、4DM-CHOC-PEN治療腦轉移的晚期NSCLC,安全有效(摘要號CT152)

8、EGFR/BRAF融合基因是Lazertinib(第3代EGFR-TKI)耐藥的新機制(摘要號1106)
EGFR靶向治療篇:
奧希替尼“新搭檔”層出不窮

01

靶向β-catenin提高奧希替尼治療EGFR突變型NSCLC的療效


BC2059是一種β連環(huán)素的拮抗劑,可破壞β連環(huán)素與TBL1的結合以及蛋白酶體降解,并降低β-catenin核水平。為了評估β-catenin抑制劑的臨床前活性,研究使用EGFR突變的NSCLC細胞系HCC827、HCC4006異種移植小鼠來評估奧希替尼單獨或聯(lián)合β-連環(huán)蛋白抑制劑BC2059治療的效果,主要通過無進展生存期(PFS)和總生存期(OS)來評估。

研究結果顯示,BC2059聯(lián)合奧希替尼在攜帶EGFRm+異種移植的小鼠模型中引起更深水平的緩解并延長PFS和OS。NSCLC細胞系對β-catenin抑制敏感,且呈時間和劑量依賴性,在奧希替尼中添加BC2059可以增強腫瘤細胞的殺傷能力。臨床前研究還表明,在EGFR突變的人肺癌異種移植小鼠中,奧希替尼和BC2059聯(lián)合使用降低了腫瘤復發(fā)并提高了總體生存率。這些數(shù)據(jù)為開展評估奧希替尼和BC2059聯(lián)合治療轉移性EGFR突變NSCLC患者的臨床試驗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基礎。

BC2059單藥/聯(lián)合奧希替尼治療的PFS和OS數(shù)據(jù)

02

AEX20研究顯示:奧希替尼治療EGFR ex20ins突變NSCLC試驗結果出爐


一項單臂、多中心、開放標簽的非隨機對照I/II期臨床研究,旨在評價奧希替尼在EGFR 20號外顯子插入突變(ex20ins)患者中的療效。研究的主要終點是根據(jù)實體腫瘤緩解評價標準1.1版(RECIST v1.1)評估的客觀緩解率(ORR),次要終點是PFS、OS和安全性。

共有12例患者進入I期研究。所有患者的中位年齡為63歲,男女各一半,ECOG評分為0(8人)或/1(4人)。研究結果顯示,ORR為0%(CR/PR 0,SD 7,PD 5),DCR為58.3%。mPFS為113.5天,mOS為473天。其實在2020 ASCO會議上就評估了奧希替尼加量治療EGFR ex20ins突變患者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中位PFS為9.6個月(95%CI 4.1-10.7),ORR為24%,DCR為82%,耐受良好,不良事件與既往報道一致,未觀察到3級皮疹和腹瀉不良事件。未來,加量奧希替尼可能是治療EGFR ex20ins的探索方向。

奧希替尼治療EGFR ex20ins突變NSCLC I/II期AEX20研究PFS和OS數(shù)據(jù)

奧希替尼加量(160mg)治療EGFR ex20ins突變

03

Oleclumab聯(lián)合奧希替尼治療晚期EGFRm+NSCLC,OS達21.9個月

CD73抑制劑Oleclumab(MEDI9447)是一款單克隆抗體,其與CD73結合并抑制免疫抑制性腺苷產(chǎn)生。一項Ib/II期、多中心、劑量遞增/擴大研究(NCT03381274)評估了Oleclumab+奧希替尼治療局部晚期/轉移性EGFRm NSCLC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劑量遞增階段,接受Oleclumab(1500mg,靜脈注射)+奧希替尼(80mg/日)(DL1),在劑量擴增階段,接受Oleclumab(3000mg,靜脈注射)+奧希替尼(80mg/日)(DL2/推薦II期劑量RP2D)。

分別有5例和21例患者進入DL1和RP2D劑量組。研究結果顯示,DL1組ORR為40%,RP2D組為19%,DCR分別為80%和81%,中位PFS分別為6.5個月和11個月;DL1組中位OS為21.9個月,RP2D組暫未達到。在安全性方面,3/4級不良反應兩者相差較大,分別為80%和38.1%。研究顯示,Oleclumab+奧希替尼在RP2D中耐受性良好,與先前奧希替尼單藥治療T790M陰性的EGFRm NSCLC患者相比,ORR相似(21% vs 19%),但mPFS更長(2.8 vs 11.0個月)。

劑量遞增和劑量擴展組患者的mPFS數(shù)據(jù)

靶向耐藥篇:耐藥機制逐漸明確

01

Hippo信號是EGFR突變肺癌耐藥的重要驅動因素


在許多情況下,分子耐藥性機制仍然未知,系統(tǒng)地識別相關基因和途徑是克服奧希替尼耐藥性的關鍵。為了明確EGFR激酶抑制劑的耐藥性,研究人員對使用奧希替尼治療的EGFR突變肺癌細胞株進行了全基因組CRISPR功能的獲得和丟失篩選。對63個耐藥基因的二次篩選表明,21%(13/63)的基因與YAP1/WWTR1的核定位增加相關,這表明Hippo通路的轉錄激活。

Hippo信號通過YAP1和WWTR1與TEAD轉錄因子結合,激活轉錄程序,影響細胞增殖和凋亡。在EGFR突變的肺癌細胞株PC-9、HCC827和HCC4006中,敲除(NF2)或過表達(YAP1、WWTR1)關鍵Hippo基因導致對奧希替尼的耐藥性增加了60倍,并提高了TEAD轉錄因子表達水平。為了維持奧希替尼的耐藥性,YAP1和WWTR1的表達都是必要的。在長期增殖試驗中,奧希替尼和TEAD抑制劑(MYF-01-37)的聯(lián)合逆轉了NF2 KO細胞系模型的耐藥表型,并在奧希替尼治療后顯著抑制了PC-9、HCC827和HCC4006細胞系耐藥持久性細胞的出現(xiàn)。當聯(lián)合使用奧希替尼和TEAD抑制劑時,這些細胞顯示出更強的凋亡反應。因此,研究人員認為Hippo信號是預防奧希替尼耐藥的重要靶機制。

02

外源性野生型EGFR的細胞間轉移可能是奧希替尼的一種新的耐藥機制


奧希替尼耐藥的潛在機制仍在很大程度上未被探索。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奧希替尼耐藥可能是通過將野生型EGFR蛋白包裹在奧希替尼不敏感的NSCLC細胞的外體中,轉移到EGFR突變的奧希替尼敏感細胞中,然后激活PI3K/AKT和MAPK信號通路來觸發(fā)的。重要的是,奧希替尼顯著增加了與Rab GTPase(RAB17)上調相關的外泌體的形成和分泌。這些結果表明外源性野生型EGFR的細胞間轉移可能是奧希替尼的一種新的耐藥機制,為預防和逆轉奧希替尼耐藥性提供了新思路。

03

TUSC2聯(lián)合奧希替尼治療奧希替尼耐藥NSCLC,具有協(xié)同抗腫瘤作用
TUSC2是一種免疫基因療法。通過連續(xù)暴露于奧希替尼,建立了一株奧希替尼耐藥的H1975-OsiR等基因細胞系,在H1975-OsiR腫瘤中發(fā)現(xiàn)了TUSC2+奧希替尼(5mg/kg或10mg/kg)的協(xié)同抗腫瘤活性,與單藥治療組相比,TUSC2+奧希替尼(10mg/kg)組合顯示了強大的抗腫瘤作用。在H1975-OsiR腫瘤中,與對照組相比,奧希替尼治療組中PDK1蛋白有顯著改變。研究還發(fā)現(xiàn),與對照組、單藥奧希替尼或單藥TUSC2治療H1975-OsiR腫瘤相比,PDK1在TUSC2+奧希替尼組中也顯著上調,表明PDK1可能與奧希替尼耐藥性相關。對存在或不存在PDK1抑制劑(BX-795)的奧希替尼單藥和TUSC2+奧希替尼聯(lián)合治療進行了分析,證實了這一結論。綜上所述,TUSC2聯(lián)合奧希替尼在EGFR突變的奧希替尼耐藥NSCLC腫瘤中顯示協(xié)同抗腫瘤療效,而PDK1上調與奧希替尼耐藥相關。

04

MRX-2843聯(lián)合PIM-TKI可控制對奧希替尼耐藥的腫瘤生長


MRX-2843是小分子靶向抗腫瘤藥,對Mer和FLT3均有良好的選擇性抑制作用,擬用于實體瘤的治療。SGI-1776是一種PIM-TKI,PIM447是一種新型的、泛PIM激酶,兩者都能夠抑制PIM1、PIM2、PIM3的活性。MRX-2843和SGl-1776的聯(lián)合作用在多個EGFR突變的奧希替尼耐藥細胞中得到證實。此外,聯(lián)合另一種結構不同的PIM激酶抑制劑PIM447,可以重現(xiàn)這種聯(lián)合效應。MRX-2843和SGl-1776聯(lián)合處理EGFR-TKI耐藥的H1650細胞,可增強AKT、ERK和S6磷酸化的抑制作用,從而改善集落形成抑制。實驗顯示,聯(lián)合MRX-2843和PIM-TKI可以控制奧希替尼耐藥的腫瘤生長,為奧希替尼耐藥的EGFR突變的NSCLC患者提供了一種潛在的治療策略。

SGI-1776和MRX-2843單用或聯(lián)合治療對細胞密度的影響

05

第四代EGFR-TKI BLU-701治療EGFR敏感和C797S耐藥突變,體外研究初見成效


BLU-701是一種高選擇性、高效的針對EGFR敏感突變(19del或L858R)或C797S雙突變(19del/C797S或L858R/C797S)的第四代EGFR-TKI。研究結果顯示,BLU-701在EGFRm+和EGFRm+/C797S細胞系中表達抑制作用;與野生型(WT)細胞株相比,BLU-701可選擇性一直EGFR突變株。此外,BLU-701的血漿濃度與大腦的濃度相當,表明具有較強大腦滲透作用。基于其強大的藥理活性和對突變型EGFR的選擇性,BLU-701作為單一藥物和聯(lián)合治療在一線和耐藥環(huán)境中具有潛在的活性,解決了潛在的腫瘤異質性,本項臨床前數(shù)據(jù)支持BLU-701在EGFR驅動的NSCLC中的臨床發(fā)展。

BLU-701選擇性抑制EGFR突變株(左);BLU-701大腦滲透作用(右)

06

EMT在NSCLC中可介導奧希替尼耐藥

EMT是上皮細胞獲得間充質特征的過程,通過間充質特征增加侵襲性。EMT可能是TKI耐藥的原因之一。蛋白精氨酸甲基轉移酶1(PRMT1)是EMT調節(jié)因子,可以催化轉錄因子Twist1的甲基化,而Twist1抑制E-鈣粘蛋白。然而,它們在奧希替尼耐藥中的作用仍然未知。研究人員假設在EMT過程中E-鈣粘蛋白的丟失導致p120-catenin(E-cadherin調節(jié)蛋白)和Kaiso因子(Wnt信號的阻遏因子)的異常定位,從而促進腫瘤的發(fā)生。此外,結果顯示,吸煙者p120連環(huán)蛋白的表達增加,50%的吸煙者表現(xiàn)出高表達,而戒煙者和不吸煙者分別為0%和5.8%,表明p-120的高表達與吸煙有關(p=0.002)。總之,PRMT1等生物標志物可能通過Twist1的甲基化和p120的上調來介導EMT過程,從而阻止Kaiso因子靶基因的轉錄抑制,促進奧希替尼耐藥細胞中的EMT。與戒煙者/非吸煙者相比,吸煙者的P-120表達更高,這表明它可能在肺癌中起著潛在的作用。

07

第四代EGFR-TKI BLU-945治療奧希替尼耐藥,前期研究結果令人滿意

BLU-945是一種針對EGFR三突變(EGFR+/T790M/C797S),具體指EGFR敏感突變(19del或L858R突變)、T790M突變以及C797S突變和EGFR+/T790M突變的有效且高度選擇性的第四代EGFR-TKI。在奧希替尼耐藥EGFR L858R/T790M/C797S CDX模型和EGFR ex19del/T790M/C797S PDX模型中,BLU-945對荷瘤小鼠的EGFR通路具有較強的抑制作用,且具有良好耐受劑量的單劑抗腫瘤活性。口服BLU-945(30 mg/kg BID和100 mg/kg BID)在奧希替尼耐藥的Ba/F3 CDX(L858R/T790M/C797S)腫瘤模型中顯示,腫瘤明顯消退。藥效學分析顯示,BLU-945可抑制EGFR L858R/T790M/C797S和EGFR ex19del/T790M/C797S突變細胞系中的EGFR磷酸化。BLU-945對EGFRm+/T790M/C797S和EGFRm+/T790M的選擇性是WT-EGFR的450倍以上??梢哉f,BLU-945是一種有效的、選擇性的、口服的第四代EGFR抑制劑,在奧希替尼耐藥NSCLC模型中具有強大的抗腫瘤活性。

BLU-954抑制EGFR磷酸化

08

BAY 2476568治療EGFR ex20ins突變,在肺癌模型中顯示抗腫瘤療效

BAY 2476568是一種有效且可逆的EGFR ex20ins突變TKI,在體內肺癌模型中同樣顯示出抗腫瘤療效和選擇性,可抑制NSCLC PDX模型中EGFR EX20INS突變的腫瘤生長,對EGFR ex20ins的選擇性是野生型EGFR的20倍以上。此外,BAY 2476568對厄洛替尼敏感突變、L858R和外顯子19缺失具有更大的活性。同時,C797S突變的存在(通常在對奧希替尼具有獲得性耐藥性的患者中發(fā)現(xiàn))對BAY 2476568的活性沒有影響。綜上所述,這些結果表明BAY 2476568能夠殺死含有外顯子20插入和其他EGFR突變的癌細胞,而不管C797S突變狀態(tài)如何,同時也可降低野生型EGFR活性。

09

SHP2抑制劑ETS-001單用或聯(lián)合均可有效抑制MAPK激活

ETS-001是一種高效、選擇性和口服生物利用的SHP2小分子變構抑制劑,對多種具有RTK/RAS/MAPK通路致癌改變的人類癌癥模型有效。以ETS-001作為單一藥物治療可顯著抑制體內攜帶EGFR基因改變或核苷酸循環(huán)依賴KRAS通路成分的腫瘤模型癌細胞的生長。在EGFR突變的NSCLC細胞中,使用ETS-001和奧希替尼治療顯示了與持續(xù)ERK抑制相一致的聯(lián)合效益。這一研究結果提供了臨床前證據(jù),表明ETS-001作為一種有效的SHP2抑制劑,無論是單獨使用還是與其他靶向治療藥物聯(lián)合使用,都能有效抑制MAPK激活,并治療RAS/MAPK通路中存在多種致癌突變的癌癥。

10

DRP-104對PD-1耐藥肺鱗癌及奧希替尼耐藥肺腺癌具有較高的抗腫瘤活性

一項研究評估了新型廣譜谷氨酰胺拮抗劑DRP-104作為單一藥物或與抗PD-1聯(lián)合應用于免疫檢查點抑制劑(CPI)耐藥的肺鱗狀細胞癌(LUSC)和EGFR突變的肺腺癌(LUAD)腫瘤模型。DRP-104顯著抑制了LKB1、pTEN和p53雙等位基因缺失的基因工程小鼠模型(GEMMs)和患者源性移植瘤(PDX)模型的腫瘤進展。重要的是,LUSC對DRP-104表現(xiàn)出顯著的單藥反應,DRP-104與抗PD-1聯(lián)合治療顯示出治療協(xié)同作用,提示DRP-104廣泛抑制谷氨酰胺代謝可誘導腫瘤免疫微環(huán)境的代謝重建,并允許CPI阻斷。同樣,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DRP-104誘導了EGFR突變LUAD的奧希替尼耐藥PDX模型的顯著應答??偟膩碚f,DRP-104作為單藥和聯(lián)合免疫CPI治療耐藥的肺腺癌LUSC和EGFR突變LUAD顯示出巨大的潛力。DRP-104在這一患者群體中的進一步臨床開發(fā)是必要的,目前正在進行臨床試驗。

11

SphK2抑制劑可克服TKI的耐藥性

SphK2作為SphK家族的一員,其活性可被EGF、VEGF等一系列細胞因子刺激,在腫瘤細胞中起致癌酶的作用。SphK2的過表達已在許多癌癥類型中被證實,與癌癥進展和患者生存能力差密切相關。目前對肺癌和SphK2的研究很少,一項研究探討SphK2在耐藥野生型EGFR H2170和H358、EGFR突變的TKI敏感的H3255細胞(L858R突變)和EGFR突變的TKI耐藥的H1975細胞(L858R和T790M突變)中的作用。關鍵的EMT調節(jié)因子如波形蛋白和N-鈣粘蛋白分別上調2.5倍和1.5倍,而E-鈣粘蛋白下調1.5倍。在NSCLC耐藥細胞中使用SphK2抑制劑進行的MTT研究顯示,細胞活力下降了3.0倍。目前正在研究確定SphK2在晚期和早期NSCLC腫瘤中的表達。因此,SphK2是NSCLC細胞遷移方式的重要陽性調節(jié)因子,是抗NSCLC TKI耐藥的重要生物標志物。

12

新型第三代EGFR-TKI ZN-e4在體外EGFR突變的腫瘤模型中,療效顯著

ZN-e4是一種口服的、選擇性、不可逆的第三代EGFR-TKI,對野生型EGFR有較好的選擇性,且具有較好的藥代動力學特性。在生化分析中,ZN-e4選擇性地抑制了幾種突變形式的EGFR的激酶活性,包括L858R、T790M/L858R和ex19 del。在基于細胞的檢測中,ZN-e4對EGFR突變型的選擇性比野生型表現(xiàn)出20-40倍,從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了靶向毒性。ZN-e4可有效抑制EGFR激活和T790M突變的NSCLC細胞系的增殖,并在臨床前人類NSCLC異種移植模型中誘導EGFR激活突變的小腫瘤和大腫瘤的腫瘤消退,對PC9腫瘤異種移植模型有顯著療效。

ZN-e4誘導EGFR突變的腫瘤模型消退

13

無論基于FISH、IHC還是NGS分層,奧希替尼+賽沃替尼的ORR結果一致

賽沃替尼是一種強效、高選擇性的口服小分子MET抑制劑。在一項多組、開放標簽、多中心、4部分(A–D)Ib期TATTON研究,評估奧希替尼+賽沃替尼治療EGFRm+MET擴增/過表達NSCLC的療效與安全性。對該研究B部分生物標志物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無論基于FISH、IHC還是NGS分層,奧希替尼+賽沃替尼的ORR結果一致。研究顯示,該組合治療奧希替尼耐藥NSCLC患者,展現(xiàn)出可觀的療效

奧希替尼+Savolitinib各分組ORR數(shù)據(jù)


14

除EGFR和MET突變外,KRAS突變和PI3KCA突變也是TKI耐藥的原因

對TATTON研究B和D部分進行獲得性耐藥分析。在接受研究治療的180例患者中,70例患者提供了基線和進展期/停藥期ctDNA血漿樣本。其中分析45例患者:18/70不能用于ctDNA檢測,7/70的PFS為2個月或更短。在可評估的樣本中,記錄了以下獲得性突變(大多數(shù)患者基因之間存在排他性)。

獲得性耐藥分布情況

15

新型第三代EGFR-TKI D-0316治療T790M突變,ORR達64.8%


D-0316是一種新型的第三代EGFR-TKI,能夠選擇性地抑制EGFR T790M突變。本研究為多中心、開放、單臂II期臨床研究,評估D-0316在既往接受一代或二代EGFR-TKI治療后產(chǎn)生耐藥且EGFR-T790M突變陽性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NSCLC患者中的療效和安全性。共納入了176例受試者至50mg劑量組,290例受試者至75-100mg劑量組。截至2020年10月18日數(shù)據(jù)顯示D-0316 75-100mg治療既往使用EGFR-TKI耐藥后產(chǎn)生T790M突變的NSCLC患者,188例患者經(jīng)獨立評審委員會(IRC)評估確認為PR,ORR為64.8%(95%CI:59.0-70.3),DCR為95.2%(95%CI:92.0-97.3)。34例基線有腦轉移的患者中,18例經(jīng)IRC評估確認為PR,顱內ORR為52.9%(95%CI:35.1-70.2),顱內DCR為97.1%。PFS,DoR,OS尚未成熟。最常見的不良反應為血小板減少癥(57.2%)、頭痛(27.6%)、白細胞計數(shù)降低(23.4%)、貧血(22.1%)、皮疹(20.7%)。最常見的嚴重程度≥3級不良反應為血小板減少癥(11.7%)??梢钥闯?,D-0316作為新型第三代EGFR-TKI,安全有效。

D-0316治療晚期T790M陽性EGFR突變型NSCLC的療效和安全性

16

Sotorasib聯(lián)合靶向藥物可提高KRAS p.G12C腫瘤模型的抗腫瘤療效

Sotorasib與MAPK和AKT信號通路中的其他抑制劑聯(lián)合使用可能會進一步增強腫瘤細胞的殺傷能力并克服潛在的耐藥性。Sotorasib聯(lián)合多種藥物在體外對KRAS p.G12C腫瘤細胞具有強大的協(xié)同殺傷作用。與體外觀察到的協(xié)同效應一致,Sotorasib與HER激酶抑制劑阿法替尼)或SHP2抑制劑(RMC-4550)聯(lián)合在體內可增強對NCI-H358腫瘤中MAPK信號的抑制。在使用NCI-H358異種移植模型的療效研究中,最低有效劑量Sotorasib聯(lián)合阿帕替尼、RMC-4550或CDK4/6抑制劑(哌柏西利)顯著增強了抗腫瘤活性。綜上所述,這些數(shù)據(jù)支持了Sotorasib與靶向藥物聯(lián)合治療KRAS p.G12C腫瘤的臨床評價。

17

分析中國患者EGFR-TKI耐藥原因,揭示T790M突變的出現(xiàn)規(guī)律

研究人員分析了835個EGFR突變的中國肺癌患者。每位患者均接受了包含EGFR-TKI的治療方案,并基于NGS測試進行了至少兩次縱向隨訪評估。EGFR-T790M在16.6%EGFR-19del人群和11.3%EGFR-L858R人群中共突變。在EGFR-G719X,EGFR-L861Q和EGFR-Ex20ins人群中,EGFR-T790M共突變患者的比例均約為10%。EGFR-S768I是EGFR-G719X亞組中最常見的同時發(fā)生的EGFR突變,而在EGFR-L861Q亞組中未發(fā)生。隨訪期間,26.8%的EGFR-Ex19del患者缺失T790M突變,51.4%的EGFR-L858R患者缺失T790M突變。有趣的是,在EGFR-TKI治療過程中,EGFR-G719X、EGFR-L861Q和EGFR-Ex20ins亞群中,EGFR-T790M和EGFR驅動基因突變始終保持不變??梢钥闯?,EGFR-T790M是肺癌中一種常見的共突變,具有不同的基線EGFR驅動突變。盡管在每個亞組中,T790M的共突變頻率相似(約10%),但在EGFR-L858R基線亞組中,在EGFR-TKI治療后,該共突變頻率最有可能消失。

18

Teliso-v治療EGFR陽性非鱗狀NSCLC,初步數(shù)據(jù)出爐

Teliso-v(Telisotuzumab vedotin)一種抗c-Met單克隆抗體ABT-700和單甲基auristatin E的抗體-藥物偶聯(lián)物(ADC)。c-MET突變陽性患者分為鱗癌、EGFR野生型(WT)非鱗肺癌、EGFR陽性(MU)非鱗肺癌3組,均接受Teliso-v 1.9mg/kg Q2W治療。研究結果顯示,NSQ EGFR WT患者中,整體緩解率35.1%,中位DoR 6.9個月;其中,c-MET高表達患者的ORR為53.8%,低表達患者為25.0%。而在NSQ EGFR MU患者中,整體緩解率13.3%,其中,c-MET高表達患者的ORR為18.2%,低表達患者為0%。

Teliso-v治療各組療效及安全性數(shù)據(jù)


19

EGFR/MET雙體Amivantamab的療效與EGFR的表達和信號轉導相關

Amivantamab是一種EGFR/MET雙特異性抗體,已在一項正在進行的I期試驗中證明了其在多種EGFR激活突變中的臨床活性,并與此前在NSCLC臨床試驗中測試的抗EGFR抗體不同,因為它具有雙重靶向性,并與免疫細胞上的Fc受體增強相互作用。作為預測wt-EGFR疾病反應的候選生物標記物,在39個EGFR WT NSCLC患者來源的異種移植(PDX)模型中評估了EGFR和MET表達(免疫組織化學(IHC))和信號傳導(鄰近連接分析(PLA))以及腫瘤相關巨噬細胞(TAM)含量。結果發(fā)現(xiàn),盡管Amivantamab功效需要由EGFR突變或MET擴增驅動的模型中的Fc相互作用,但在EGFR WT的NSCLC模型中功效不需要Fc相互作用。這也就意味著EGFR WT表達升高且缺乏驅動突變的NSCLC患者也可以從Amivantamab治療中獲益。

20

Poziotinib每日兩次給藥可提高EGFR或HER2 ex20ins突變NSCLC患者的安全性

Poziotinib是一種有效且不可逆的EGFR和HER2基因20號外顯子突變TKI。一項多隊列、多中心、國際性、II期研究,評估Poziotinib治療既往接受過治療的EGFR和HER2 20ins患者的療效與安全性。此次更新的是隊列5的研究數(shù)據(jù),所有患者接受隨機劑量Poziotinib治療。結果顯示,與QD相比,無論8mg BID還是16mg BID均顯著改善耐受性;與10、12、16mg QD或6mg BID相比,8mg BID的ORR最佳。

Poziotinib治療耐受性和療效數(shù)據(jù)

21

在Chr22q11.2擴增的細胞中,揭示了明顯的信號破壞和對Aurora激酶B抑制的反應


對EGFR突變細胞系PC9和8種TKI耐藥衍生物進行了概況分析(4 Chr22amp and 4 WT)。通過流式細胞術鑒定了對AZD2811(100nM)和奧希替尼(160 nM)的反應動力學。在Chr22amp細胞中,維持ERK1/2信號向P90RSK1傳遞信號的過程中,對奧希替尼的響應存在很大差異,而對MEK1的響應則沒有差異。因而確定了Chr22amp細胞中顯著的通路失調,從而破壞了EGFR抑制作用并增強了對AZD2811的敏感性。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AZD2811處理的細胞中,所有細胞信號均與預期的Aurora激酶B相關。

22

ORIC-114在EGFR和HER2 ex20ins突變模型中,具有優(yōu)越的腦滲透性

ORIC-114是一種可入腦的,口服生物利用度高,不可逆,選擇性靶向EGFR和HER2外顯子20插入突變的抑制劑。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員探索了ORIC-114的體內活性。與體外研究結果一致,每天口服一次,在EGFR exon20患者衍生的異種移植模型中觀察到了強大的活性,在沒有體重減輕的情況下,腫瘤生長抑制率超過90%。為了研究ORIC-114的腦滲透特性是否轉化為治療性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活性,我們利用了顱內熒光素酶標記的EGFR突變細胞系模型,結果發(fā)現(xiàn),ORIC-114在顱內NSCLC-EGFR-del19突變腫瘤中顯示出優(yōu)越的療效。且與其他EGFR和HER2外顯子20靶向藥物相比,ORIC-114具有優(yōu)越的腦滲透性。

與其他藥物相比,ORIC-114具有優(yōu)越的腦滲透性
其他靶點(ALK/ROS1/BRAF):
第四代藥物初露鋒芒

01

第四代ALK-TKI NUV-655解決ALK復合突變,且具有較強穿透血腦屏障能力

NUV-655是一種ALK/ROS1酪氨酸激酶抑制劑,對多種ALK點突變,如G1202R,G1202R/L1196M,G1202R/G1269A和G1202R/L1198F都高度敏感。研究發(fā)現(xiàn),NUV-655對G1202R+耐藥突變有效,包括G1202R、G1202R/L1196M、G1202R/G1269A和G1202R/L1198F,在含有EML4-ALK v1 G1202R/L1196M的Ba/F3異種移植模型中有效。NUV-655選擇性抑制ALK同時保留原肌球蛋白相關激酶B受體(TRKB),基于ALK突變顯示43-484倍選擇窗。相比之下,勞拉替尼顯示ALK G1202R vs TRKB的選擇窗僅5倍。

NUV-655對G1202R+耐藥突變有效

02

第四代ROS1-TKI NUV-520具有廣泛的抗ROS1耐藥突變活性


NUV-520是一種新型的ROS1選擇性抑制劑,不僅可以抑制ROS1野生型,同時對出現(xiàn)ROS1其他關鍵突變D2033N,L2026M和S1986F以及G2032R療效也是顯著。NUV-520可有效抑制表達CD74-ROS1融合的Ba/F3細胞,具有對抗臨床相關耐藥突變的效力。ROS1 G2032R對克唑替尼、恩曲替尼和勞拉替尼表現(xiàn)出較強的耐藥性,研究發(fā)現(xiàn),NUV-520在含有CD74-ROS1 G2032R的NSCLC PDX模型CTG-2532中有效。此外,與雙TRK/ROS1抑制劑恩曲替尼和瑞曲替尼相比,NUV-520可選擇性抑制ROS1同時保留TRKB。與TRKB相比,NUV-520對ROS1(208倍)和ROS1G2032R(68倍)顯示出更大的選擇窗。

03

第四代ALK-TKI TPX-0131問世,臨床研究即將啟動

TPX-0131是一個緊湊的大環(huán)結構,便于與作用位點L1196、G1202等一系列管家基因突變的結合,發(fā)揮其作用效果,具有抑制野生型和突變型ALK耐藥突變。除了對I1171N/S/T和G1269S的敏感性不如塞瑞替尼、阿來替尼和勞拉替尼外,對其它ALK突變(如G1202R、G1202R/L1198F和G1202R/L1196M)的敏感性超過其它ALK抑制劑。TPX-0131治療ALK陽性耐藥后的晚期NSCLC的1/2期臨床研究預計將于2021年第二季度開始。

04

cMET/cMET/EGFR三特異性抗體為NSCLC患者治療提供新思路

與雙特異性抗體(BsAb)不同,三特異性抗體(TsAb)與cMET上的兩個不同表位以及EGFR上的一個表位結合,從而增強了受體的內在化。結果發(fā)現(xiàn),BsAb在與cMET和EGFR受體的結合能力以及阻斷cMET和EGFR與其配體的相互作用方面更有效。此外,功能分析顯示,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新的BsAb不僅能成功抑制cMET和EGFR受體的磷酸化,而且還能成功抑制參與癌細胞增殖、存活和凋亡通路的下游信號通路。與BsAb相比,TsAb誘導cMET/EGFR受體內化增強,導致下游致癌信號通路進一步減弱。這些數(shù)據(jù)表明了ABT BsAb特別是TsAb作為肺癌和NSCLC患者的新藥物靶點的發(fā)展前景。

05

將CTC測序與腫瘤和cfDNA分析相結合,更利于評估BRAF V600E-NSCLC的耐藥機制


研究入組了8例晚期BRAF V600E突變的經(jīng)達非非尼+曲美替尼治療無效的NSCLC患者,采用液體活檢,通過循環(huán)腫瘤細胞(CTCs)和無細胞(cf)腫瘤DNA,提供全面基因組圖。研究發(fā)現(xiàn),治療失敗時,CTC中出現(xiàn)了廣泛的突變,這些突變涉及到主要的癌癥通路,包括MAPK(n=1;NRAS)、酪氨酸激酶受體(n=5;EGFR, ALK, FLT3, HER2…),信號轉導(n=4;IDH1, EZH2…)和DNA修復(n=2;AKT1, ATM…)。與腫瘤組織活檢和cfDNA相比,CTCs中觀察到更高程度的突變多樣性。在3例有腫瘤/液體活檢的患者中,只有1例CTCs與匹配的腫瘤和cfDNA有相同的突變。在達拉非尼+曲美替尼治療失敗的BRAFV600E突變NSCLC患者中,單一CTC分析顯示了其他分析未檢測到的廣泛的治療性耐藥突變。因此,將單個CTC測序與腫瘤和cfDNA分析相結合,為評估BRAF V600E-NSCLC的異質耐藥機制和指導精確用藥提供了重要的思路。

06

M7824聯(lián)合化療治療Ⅳ期NSCLC耐受性良好

Bintrafusp alfa(M7824)是雙特異性抗體,同時靶向兩個免疫抑制途徑,TGF-β和抗程序性細胞死亡配體-1(PD-L1)。研究評估Bintrafusp alfa與化療(CT)結合治療IV期NSCLC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分為4個隊列,所有患者將每三周(第3周)靜脈內靜脈注射Bintrafusp alfa 2400 mg,順鉑或卡鉑+培美曲塞(組A),卡鉑+白蛋白紫杉醇或紫杉醇(組B),順鉑或卡鉑+吉西他濱(組C),或多西他賽(D組)Q3W進行4個周期,然后維持Bintrafusp alfa治療(單一療法或與培美曲塞[A組]聯(lián)合使用)最多31個周期。研究共入組64例患者,共35例患者可進行劑量限制毒性(DLT)分析,有4位經(jīng)歷了1次DLT(A:n=1/8;B:n=1/8;C:n=0/8;D:n=2/11)。可以看到,Bintrafusp alfa 2400 Q3W與CT結合使用具有良好的耐受性,沒有發(fā)現(xiàn)新的安全信號。

07

4DM-CHOC-PEN治療腦轉移的晚期NSCLC,安全有效

4-去甲基-4-膽甾氧羰基噴昔洛美?。―M-CHOC-PEN)是一種多氯化吡啶膽甾碳酸酯,通過DNA N7鳥嘌呤和N4胞嘧啶的雙烷基化反應生成MOA,已完成I期和II期試驗。先前報道的I/II期DM-CHOC-PEN試驗的主要目的是評估臨床反應并監(jiān)測毒性/安全性,并驗證對受試者靜脈注射DM-CHOC-PEN的最大耐受劑量(MTD)。此次報告了DM-CHOC-PEN在累及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NSCLC患者中的反應和毒性,這些患者缺乏基因重排,腫瘤靶標和/或標準治療失敗。迄今為止,已有52名癌癥患者得到了治療,在累及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11例NSCLC患者中,有7例還患有小腦轉移瘤。該藥耐受性良好。最常見的不良反應是疲勞(17%),可逆性肝功能不全(9%)和惡心(11%)。沒有觀察到神經(jīng)/心理、血液、心臟或腎臟毒性,也沒有與藥物相關的死亡。8例患者有CR/PR(RECIST 1.1)應答,OS/生活質量/PFS改善,持續(xù)時間8+~70+個月??梢钥闯觯珼M-CHOC-PEN是安全的,并且在缺少遺傳重排或腫瘤靶點和/或標準治療失敗的存在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的NSCLC患者中產(chǎn)生了可控毒性的長期客觀反應。

08

EGFR/BRAF融合基因是Lazertinib(第3代EGFR-TKI)耐藥的新機制
Lazertinib(YH25448)作為第3代EGFR-TKI,與奧希替尼具有相似療效。為了探討Lazertinib的耐藥機制,研究人員利用包括患者源性腫瘤細胞系(PDC)、患者源性腫瘤異種移植細胞系(PDTC)和ATCC細胞系在內的4個NSCLC細胞系建立了Lazertinib耐藥NSCLC細胞。結果發(fā)現(xiàn),在對Lazertinib獲得性耐藥的NSCLC細胞系和患者來源的異種移植細胞中發(fā)現(xiàn)了一個新的EGFR/BRAF融合基因,作為Lazertinib獲得性耐藥機制的關鍵驅動因子。Lazertinib與MEK抑制劑聯(lián)合治療對Lazertinib獲得性耐藥NSCLC具有很強的抗腫瘤作用,提示EGFR與MEK抑制劑聯(lián)合治療可能是臨床克服Lazertinib獲得性耐藥NSCLC的一種有希望的治療方法。
 
專家簡介

虞永峰教授

  • 主任醫(yī)師,醫(yī)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

  • 中國抗癌協(xié)會肺癌專業(yè)委員會青委會副主任委員

  • CSCO青年委員會委員

  • 中國醫(yī)藥教育協(xié)會腫瘤免疫治療專業(yè)委員會秘書長

  • 上海市醫(yī)學會腫瘤??品謺嗄晡瘑T

  • 中國控煙協(xié)會肺癌控煙專業(yè)委員

  • 2008年入選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百人計劃”

  • 2009年瑞士蘇黎世大學醫(yī)院進修學習

  • 2012年入選上海青年醫(yī)師培養(yǎng)計劃

  • 2013年入選上海交大晨星青年人才計劃(B類)

  • 2016年獲“上海市優(yōu)秀青年醫(yī)師”稱號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奧希替尼的明星之路—AURA系列研究
全面分析:肺癌EGFR基因突變如何選擇靶向藥?
又一四代EGFR靶向藥將步入臨床!2019年新藥浩蕩,奧希替尼耐藥攻克有望!
全球七大EGFR三代靶向藥,共創(chuàng)肺癌靶向盛世!
【2017 ESMO熱身】奧希替尼進軍EGFR突變型晚期NSCLC一線治療
鐘華教授:好藥盡早用,EGFR突變陽性NSCLC一線治療之我見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