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2018版國際頭痛分類標準已全部整理結束。關鍵是要學會如何使用此分類,不用把分類標準從頭到尾背下來,而應作為一個可以反復查閱的工具。在臨床實踐中,明顯的偏頭痛或緊張型頭痛無需使用分類標準,但當診斷不明確時就可以用它來幫助診斷了。在做頭痛研究時,此分類標準是不可或缺的:任何研究無論是藥物臨床試驗或病理生理學、生物化學研究,每個入組病人必須符合所屬疾患的診斷標準。 此分類標準是分層的,使用時應明確需要多具體的診斷。一共分5層。首先應對頭痛的分類做一個粗略的評估。比如,是偏頭痛還是緊張型頭痛,還是三叉神經(jīng)自主神經(jīng)性頭痛?然后再根據(jù)獲取的信息作更具體診斷。具體的程度取決于診斷目的。如果是全科醫(yī)療,第一、二層診斷足矣。如果是頭痛專病醫(yī)療或頭痛中心,第四、五層診斷更合適。當懷疑患者存在多種頭痛類型或亞型時, 強烈推薦患者用診斷性頭痛日記來記錄每次發(fā)作時的頭痛特征。研究表明頭痛日記可提高診斷準確性,并更精確的判斷藥物的治療效果。此外,頭痛日記還有助于統(tǒng)計兩種或兩種以上頭痛類型或亞型的發(fā)作次數(shù)。 臨床中,90%以上的頭痛屬于原發(fā)性頭痛。繼發(fā)性頭痛占臨床頭痛的比例不到10%,且分類復雜,要想熟練掌握有一定困難,需及時識別危重癥引起的繼發(fā)性頭痛,牢記頭痛的預警癥狀。同時也能識別解痛性顱神經(jīng)病變和其他面痛以及其他類型頭痛。 經(jīng)過這一期學習,相信大家對頭痛分類以及有了一個整體的認識,后期的內容我們將詳細介紹幾種常見頭痛的診斷標準及治療方案,敬請期待! 參考文獻:[1]Headache Classification Committee of the International Headache Society(IHS),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Headache Disorders,3rd edition,Cephalalgia.2018 Jan;38(1):1-211.[2]于生元,國際頭痛分類第三版(beta版)中文版,http://www.ihs-headache.org/binary_data/2798_ichd-3-chinese-translation.pdf. 本文首發(fā):醫(yī)學界神經(jīng)病學頻道本文作者:辛花平審核專家:王琰副主任醫(yī)師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yī)院責任編輯:陸離先生 版權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