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星云大師:三好的價值
由佛光山提倡的說好話、做好事、存好心,是為三好運(yùn)動。
由佛光山提倡的說好話、做好事、存好心,是為三好運(yùn)動。
佛教講,罪業(yè)的來源,是從身、口、意三業(yè)而來;修行用功,也是從身、口、意三業(yè)修起。
所謂做好事,是為修身。例如:不殺生、不偷竊、不邪淫、不為非作歹,而能做一些利益于人的善行、懿行、美行、利行,這就是做好事,也就是身行善。
所謂說好話,是為修口。也就是要我們不要妄語、不可兩舌、不說綺語、不能惡口。說話要說慈悲的話、明理的話、智慧的話、真實(shí)的話。所謂真語者、實(shí)語者、如語者、不異語者、不誑語者,是為說好話,也就是口行善。
所謂存好心,是為修心。例如:不要有疑心、嫉心、貪心、嗔心、惡心,而要懷著慈心、悲心、愿心、善心、發(fā)心等,是為存好心,也就是意修善。
佛教的三業(yè)“身、口、意”,為善、為惡,都是身、口、意;做好、做壞,也是身、口、意。身、口、意為善,可以送我們上升天堂;身、口、意為惡,也可以讓我們墮入地獄。
所以,“三好運(yùn)動”對我們個人的前途,影響至巨。甚至對于整個社會,所謂風(fēng)氣好壞,就看人民身、口、意方向的去從。大家都說好話,耳根清凈,社會家庭多么美好;大家都做好事,你幫我,我助你,一片友愛多么珍貴;大眾都存好心,處處都有春風(fēng)、有和平、有尊重。
請看《佛光菜根譚》的一段話:“說好話,慈悲愛語如冬陽,鼓勵贊美,就像百花處處香;做好事,舉手之勞功德妙,服務(wù)奉獻(xiàn),就像滿月高空照;存好心,誠意善緣好運(yùn)到,心有圣賢,就像良田收成好?!?span lang="EN-US">
?。ㄕ耘_灣佛光山開山宗長星云大師著作《般若:心靈處方》)
【德】星云大師:寬厚待人
如何待人?這是一門最高的學(xué)問,有的人盡其一生都沒有學(xué)好“待人之道”。
如何待人?這是一門最高的學(xué)問,有的人盡其一生都沒有學(xué)好“待人之道”。
為什么呢?主要的是因?yàn)槿擞卸喾N!人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要求,所以做人做事很難“盡如人意”;所謂“順了姑意,逆了嫂意”,做人難,就難在不能讓人人都滿意。
待人雖有種種不同的方便,但是“待人以寬”則是一條不變的定律。待人能夠謙虛、尊重,固然重要;但是寬厚、寬容,更得人緣。有些人待人刻薄、待人嚴(yán)峻,如此想要獲得人緣、獲得別人的認(rèn)同,實(shí)在難矣!
什么叫待人以寬?什么叫待人以嚴(yán)?試舉例明之。
甲走在路上,有人指著他的腳上說:“你怎么把我的鞋子穿在你的腳上,請你還我!”甲否認(rèn),二人爭執(zhí),大吵不已。
乙走在路上,遇到有人指著他的鞋子,說:“你怎么可以穿我的鞋子,請你還給我!”乙一聽,便將鞋子拖下來還給他。此人后來找到了自己的鞋子,知道錯了,便將鞋子還給了乙。乙非常不以為然地說:“既然給了你,我就不要了?!?span lang="EN-US">
丙走在路上,有人指著他說:“你穿錯了我的鞋子!”丙微笑著將鞋子脫下來給他。此人后來找到自己的鞋子,便將錯認(rèn)的鞋子還給丙,丙還是滿臉微笑地把鞋子收了回來。
從甲、乙、丙三人的處事態(tài)度,就可以看出所謂待人以寬,待人不同的藝術(shù)了。
寬和地待人,自己也會心平氣和,輕松愉快。反之,一個人如果常常為了一點(diǎn)小事就耿耿于懷,甚至嚴(yán)厲指責(zé)別人的不是,如此不但讓人望而生畏,不敢親近你,自己也會因?yàn)椴坏萌司壎類灴鄲溃媸莻擞謧骸?span lang="EN-US">
(摘自臺灣佛光山開山宗長星云大師著作《般若:心靈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