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甘寒。主勞傷虛羸,補(bǔ)中益氣,除淤血,血閉寒熱,利小便,其苗,主下水。一名蘭根,一名茹根。生山谷田野。
《名醫(yī)》曰:一名地管,一名地筋,一名兼杜,生楚地,六月采根。
案《說文》云:茅,菅也。菅,茅也?!稄V雅》云:菅,茅也。《爾雅》云:白華野菅。郭璞云:菅,茅屬。詩云:白華菅兮,白茅束兮。《傳》云:白華,野菅也,已漚,為菅。
白茅根,寒涼而味甚甘,能清血分之熱,而不傷干燥,又不黏膩,故涼血而不慮其積瘀,以主吐衄嘔血。泄降火逆,其效甚捷,故又主胃火噦逆嘔吐,肺熱氣逆喘滿。且甘寒而多脂液,雖降逆而異于苦燥,則又止渴生津,而清滌肺胃腸間之伏熱,能療消谷燥渴。又能通淋閉而治溲血下血,并主婦女血熱妄行,崩中淋帶。又通利小水,泄熱結(jié)之水腫,導(dǎo)瘀熱之黃疸,皆甘寒通泄之實(shí)效。然其甘寒之力,清泄肺胃,尤有專長(zhǎng),凡齒痛齦腫,牙疳口舌諸瘡,及肺熱郁窒之咽痛腐爛諸證,用以佐使,功效最著,而無流弊。
白茅根就是茅草的根,主要功效為涼血止血;清熱生津;利尿通淋。主治血熱出血;熱病煩渴;胃熱嘔逆;肺熱喘咳;小便淋瀝澀痛;水腫;黃疸。
白茅根它甘涼,入肺胃膀胱,能從上往下,降本流末,通利三焦水津,引熱下行。而白茅根這味藥的特點(diǎn)就是新鮮的比曬干的效果要好。所以在藥王孫思邈的《千金方》里記載:治療鼻子出血,或者口中吐血,血熱妄行的,以單味新鮮白茅根煎或者搗汁服用,一下子就把血止住了。張錫純也認(rèn)為新鮮白茅根的甘涼之性強(qiáng)于制作后的,所以張錫純治陽虛不能化陰,小便不利,或有濕熱壅滯,以致小便不利,積成水腫:白茅根一斤。掘取鮮者,去凈皮與節(jié)間小根,細(xì)切,將茅根用水四大碗,煮一沸,移其鍋置爐旁,候十?dāng)?shù)分鐘,視其茅根若不沉水底,再煮一沸,移其鍋置爐旁,須臾視其根皆沉水底,其湯即成,去渣溫服,多半杯,日服五、六次,夜服兩、三次,使藥力相繼,周十二時(shí),小便自利。
中醫(yī)講甘淡之物,善于利水,善于導(dǎo)熱下行,而且白茅根中空有節(jié),一方面最善于透發(fā)臟腑郁熱,另一方面又善于利小便下出,使陽熱雖陰水而降,這也是中醫(yī)常說的陽隨陰降。所以白茅根善于治療熱病煩渴,尿熱尿赤尿澀痛。
我們知道肺與什么相別通,與膀胱相別通,膀胱尿熱尿赤要治肺,因?yàn)榉螢樗显?。膀胱為水之所歸,上源下來的水都是熱燙的,那你下游的水當(dāng)然熾熱難耐了。所以中醫(yī)通過降肺熱,治療膀胱濕熱,甚至尿血血淋。
晉代葛洪在《肘后方》里講治小便熱淋:白茅根四升。水一斗五升,煮取五升,適冷暖飲之,日三服。
《圣惠方》里指出治小便出血:茅根一把。切,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溫溫頻服。
禁忌:當(dāng)然白茅根雖好,畢竟寒涼,胃寒脾濕者慎用。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