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班 王寧璞 媽媽
詢問過很多學習比較好的學生,也看過很多高考狀元寫的經(jīng)驗介紹,他們在學習中大多都養(yǎng)成了一個很好的習慣,就是“建立錯題本”,我覺得對于一年級的孩子,也應該建立錯題本,我堅持有兩個多月了,覺得對孩子很有幫助。
可能有很多人認為小學一年級的知識太簡單,孩子不會做的題或做錯的題,只要老師或家長一講解孩子很快就會掌握,再抄下來純粹是浪費時間,做無用功。實際情況并不是這樣,做錯的題過一段時間孩子很容易又忘了,比如:昨天我發(fā)現(xiàn)孩子的鉛筆帶里有一張字條,上邊寫了五遍“進門”這個詞,我一問才知道今天聽寫詞語,她把“進門”寫成了“近門”,(這是這學期孩子第一次出現(xiàn)的聽寫錯誤)我突然想起原來有一次考試讓寫出“近”的反義詞,她寫的“出”,這說明她一直都把“近”和“進”兩個字弄混了,這兩個字上一次做錯時我都已經(jīng)跟她講了,可現(xiàn)在還是做錯了。像這樣的知識咱們覺得很簡單,但對孩子來說需要加強練習和訓練,其實有些知識并不是孩子掌握的不好,而是他們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記憶力雖然好,但記的快忘的快,所以要不斷的復習,特別是以前做錯的題要經(jīng)常鞏固。在這一點,
對于怎樣建錯題本我覺得可以這樣做:
1、 準備語文、數(shù)學兩個錯題本(現(xiàn)在主要學科是語文和數(shù)學)。
2、 家長幫孩子抄錯題。
因為一年級的孩子寫字慢,有的字還不會寫,家長可以幫孩子抄題,同時還可以把出錯的原因、與錯題有關的知識進行總結(jié),慢慢的讓孩子自己來抄。
3、 抄寫的主要內(nèi)容。
數(shù)學主要是平時考試或常規(guī)作業(yè)中做錯的題或一些典型的題型。孩子多做題并不是一種負擔,只要孩子愿意,盡量讓孩子多做練習題,開闊視野、開拓思路,這樣才會見多識廣、舉一反三。
語文主要抄寫平時考試錯題或作業(yè)中的錯字,閱讀時文章中的詞語、成語、好聽的句子、容易混淆讀音的字。還可以總結(jié)知識點:如:常見詞的反義詞、具有一定格式的詞語(如:暖洋洋、紅彤彤等)等。
4、 要不定期的進行復習。
過一段時間要讓孩子復習一次,盡量采用孩子感興趣的方法,可以提問、讓孩子看、讓孩子提問大人等,考試前一定要復習。
通過建錯題本讓孩子以前做錯的題盡量不要再錯,同時也養(yǎng)成了一個很好的學習習慣,慢慢的讓孩子也學會了在平時學習中進行知識總結(jié),這個好習慣一定要讓孩子堅持下去,到了初中、高中學的科目多了、題也難了,建立錯題本顯得尤為重要。
這是我的一點見解,有不當之處,請各位多提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