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補中益氣湯(李東垣)
(《脾胃論》)
【歌訣】
補中益氣芪術(shù)陳
虛勞內(nèi)傷①功獨擅
木香蒼術(shù)易歸術(shù)
【詞解】①內(nèi)傷:傷于飲食勞役七情六欲為內(nèi)傷。
【組成】黃芪(病甚,勞倦熱甚者一錢(15~20克) 炙甘草各
五分(5克) 人參 白術(shù)各三分(9克) 橘皮升麻柴胡各二分
或三分(6克) 當(dāng)歸身二分(9克)
【用法】上8味藥切碎,水煎一次,去渣,空腹稍熱
服。亦可照本方做成蜜丸或水丸,即“補中益氣丸”,每次
服6一9克,每日二次,溫開水送下。
【功用】補中益氣,升陽舉陷。
【主治】(1)脾胃氣虛。癥見飲食減少,體倦肢軟,
少氣懶言,面色光白,大便稀溏,脈大而虛軟。
(2)氣虛發(fā)熱。癥見身熱,自汗,渴喜溫飲,氣短乏
力,舌淡,脈虛大無力等。尚可見頭痛惡寒,動即氣喘。
(3)氣虛下陷。癥見脫肛、子宮脫垂,久瀉久痢,便血
崩漏等。
【分析】脾胃氣虛,氣虛發(fā)熱及氣虛下陷均為本方的主
證。頭痛惡寒,氣喘為本方次要癥狀。故方中用黃芪補中益
氣,升陽固表止汗為君藥。人參、白術(shù)益氣健脾,助君藥補
脾益肺固表,共為臣藥。當(dāng)歸身補血:陳皮理氣健脾,且使
補氣不壅,共為佐藥。使以升麻、柴胡升舉下陷之清陽;炙
甘草益氣調(diào)藥。諸藥合用,使脾胃強健,中氣充足,諸證自
除。
按:本方在(方劑學(xué))中歸屬于補益劑。為補氣的代表
方劑,治療飲食勞倦,損傷脾胃,中氣虛弱而致發(fā)熱,食少
便溏,四肢乏力,少氣懶言,口渴多汗及脫肛、子宮脫垂、
胃下垂等證均有較好的療效。如果是陽氣虛弱的人感受了外
邪,可以在本方中加入適當(dāng)?shù)慕獗硭?乃有益氣解表之功。
方歌中言:“虛勞內(nèi)傷功獨擅,亦治陽虛外感因。”即是此
意。
本方為李東垣“甘溫除熱”之方,此熱就是氣虛發(fā)熱,
時發(fā)時止,通過甘溫益氣可解除。
【附方】調(diào)中益氣湯(《脾胃論》)即本方去白術(shù)、當(dāng)
歸身,加木香6克.蒼術(shù)9克,水煎服。
功用:益氣健脾,調(diào)中祛濕。
主治:牌胃不調(diào),胸滿短氣,飲食減少,四肢倦怠,口
不知味,以及食后嘔吐等癥。
按:本方加木香可升可降,善行脾胃氣滯,兼能健脾消
食;蒼術(shù)燥濕健脾,故更適于脾胃氣虛,濕阻中焦、氣機(jī)阻
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