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2、白虎湯方
方劑組成:
知母六兩 石膏一斤(碎,綿裹) 甘草二兩(炙) 粳米六合
右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湯成,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原文指征:
傷寒,脈滑而厥者,此為里有熱也。白虎湯主之。
傷寒,脈浮滑,此為里有熱,表無寒也。白虎湯主之。
燥病,色黃,腹中痛,不可按,大便難,脈數而滑者,此燥邪乘脾也。白虎湯主之。
病秋溫,其氣在中,發(fā)熱,口渴,腹中熱痛,下利,便膿血,脈大而短澀者,地黃知母黃連阿膠湯主之;不便膿血者,白虎湯主之。
太陽病,服桂枝湯后,大汗出,脈洪大者,與白虎湯。
傳陽明,脈大而數,發(fā)熱,汗出,口渴,舌燥者,宜白虎湯;不差,與承氣輩。
三陽合病,腹?jié)M,身重,難以轉側,口不仁而面垢。若發(fā)汗,則譫語,遺尿;若下之,則手足逆冷,額上汗出。若自汗者,宜白虎湯;若自利者,宜葛根黃連黃芩甘草湯。
若伏氣病溫,誤發(fā)其汗,則大熱煩冤,唇焦,目赤,或衄,或吐,耳聾,脈大而數者,宜白虎湯;大實者,宜承氣輩;若至十余日,則入于里,宜黃連阿膠湯。何以知其入里?以脈沉而數,心煩不臥,故知之也。
傷寒,脈浮,發(fā)熱,無汗,其表不解者,當發(fā)汗,不可與白虎湯。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