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之最
4. 虛實辨證
從虛實辨別體力的強(qiáng)弱和病勢的盛衰。
虛證 實證
病程 長(久病) 短(新病)
體質(zhì) 必虛弱 必粗壯
精神 萎靡 興奮
聲息 聲低息微 聲高息粗
疼痛 喜按 拒按
胸腹脹滿 按之不痛,脹滿時減 按之疼痛,脹滿不減
發(fā)熱 五心煩熱,午后微熱 蒸蒸壯熱
惡寒 得衣近火則解 添衣加被不減
舌象 質(zhì)嫩,苔少或無苔 質(zhì)老,苔厚膩
脈象 無力 有力
虛實 證 脈象 舌苔
虛證 消瘦食少,聲低氣短,神軟乏力。 無力 舌體胖嫩
虛寒 面白畏寒,下利清谷,手足冷。 沉遲無力 白潤
虛熱 骨蒸潮熱,或熱無定時,盜汗虛煩,咽乾痛。 細(xì)數(shù)無力 絳紅
氣虛 氣喘息短,自汗,語言無力,頭眩心悸。 濡弱 薄白質(zhì)淡
血虛 心煩不寐,唇淡面白,津少口燥,夢熱盜汗。 細(xì)數(shù)無力 質(zhì)淡紅
實證 腹?jié)M拒按,便秘溲小,聲高氣粗,表證則無汗。 有力 黃厚
寒實 在表者與表寒證同,在里者挾有寒濕寒痰等實邪。 遲弦 白潤
熱實 在表與表熱證同,在里者挾有食滯、痰濕、瘀血等實邪。 數(shù)實 黃燥
氣實 肺 胸痞頭眩,痰多氣壅礙臥。 浮滑 白膩
胃 中滿,嘈雜懊惱,噯腐吞酸,嘔吐呃逆。 弦實 黃膩
腸 腹脹滿,繞臍痛,便秘或下利赤白,潮熱譫語。 沉實 黃厚少津
肝 頭痛目眩多怒 脹。 強(qiáng) 勁 薄黃
血實(血瘀) 在里 癥瘕積聚,痛處不移。 沉弦 舌紅或有紫點。
肌肉 局部青腫痛疼。
經(jīng)絡(luò) 身痛痙攣。
上焦 胸膈肩膊刺痛。
中焦 脘腹竄痛。
下焦 小腹脹滿刺痛,痛處不移,大便自利,色黑如漆。
四診 陰證 陽證
望 面色蒼白或暗淡,身重卷臥,倦怠無力,萎靡不振,舌質(zhì)淡而胖膩,舌苔潤滑 面色潮紅或通紅,身熱,喜涼,狂燥不安,口唇燥裂,舌質(zhì)紅絳,苔色黃或老黃,甚則燥裂,或黑而生芒刺
聞 語聲低微,靜而少言,呼吸祛弱,氣短 語聲壯厲,煩而多言,呼吸氣粗,喘促痰鳴,狂言叫罵
問 大便氣腥臭,飲食減少,口中無味,不煩不渴,或喜熱飲,小便清長或短少 大便或硬或秘,或有奇臭,惡食,口乾,煩渴引飲,小便短赤
切 腹痛喜按,身寒足冷,脈象沉微細(xì)澀弱遲無力 腹痛拒按,身熱足暖,脈象浮洪數(shù)大滑實而有力
臟腑辨證
參考資料
心與小腸病辨證
證候 相同點 不同點
心氣虛 心悸怔忡,胸悶氣短,活動后加重,自汗 面色淡白,舌淡苔白,脈虛
心陽虛 畏寒肢冷,心痛,面色晃白或晦暗,舌淡胖苔白滑,脈微細(xì)
心陽暴脫 突然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呼吸微弱,面色蒼白,口唇青紫,神志模糊或昏迷。舌質(zhì)淡紫青滑,脈微細(xì)欲絕。
肺與大腸病辨證
風(fēng)寒束肺、寒邪客肺、飲停於肺、痰濕阻肺四癥比較
證候 性質(zhì) 主癥 兼癥 舌苔 脈象
風(fēng)寒束肺 實證 咳嗽痰液稀白 鼻塞流清涕,惡寒發(fā)熱無汗 白苔 浮緊
寒邪客肺 實證 咳嗽氣喘,痰液稀白 形寒肢冷,不發(fā)熱 舌淡苔白 遲緩
飲停於肺 本虛標(biāo)實證 咳嗽氣喘,痰液清稀,色白量多呈泡沫狀,喉中痰鳴倚息,不能平臥 胸悶,甚則心悸,下肢浮腫 舌淡苔白滑 弦
痰濕阻肺 外感急性發(fā)作屬實,
慢性發(fā)作屬本虛標(biāo)實證 咳嗽痰多質(zhì)黏,色白易吐 胸悶,甚則氣喘痰鳴 舌淡苔白膩 滑
風(fēng)熱犯肺、熱邪壅肺、燥邪犯肺三癥鑒別
證候 發(fā)病季節(jié) 主癥 兼癥 舌苔 脈象
風(fēng)熱犯肺 冬春多見 咳嗽痰稠色黃 鼻塞流黃濁涕,身熱惡風(fēng),口乾咽痛 舌尖紅苔薄黃 浮數(shù)
熱邪壅肺 冬春多見 咳嗽氣喘痰黃高熱 口渴煩躁不安,甚則鼻翼煽動,衄血咯血,胸痛,咳吐膿血腥臭痰 舌紅苔黃 滑數(shù)
燥邪犯肺 秋季多見 乾咳痰少質(zhì)黏,唇舌咽鼻乾燥欠潤 惡寒發(fā)熱 舌紅苔白或薄黃 數(shù)
證候 主癥 兼癥 舌苔 脈象
大腸濕熱 下利黏_或黃色稀水 腹痛、里急后重,肛門灼熱,口渴,小溲短赤,或有寒熱 舌紅苔黃膩 濡數(shù)或滑數(shù)
大腸液虧 大便乾結(jié)難解,數(shù)日一行 口乾咽燥,口臭,頭暈 舌紅少津 細(xì)澀
腸虛滑瀉 便泄無度或失禁脫肛 腹痛隱隱,喜熱喜按 舌淡苔白滑 沉弱
脾與胃病辨證
證候 相同癥 不同癥 舌苔 脈象
脾氣虛 腹脹納少,食后尤甚,便溏肢倦,食少懶言,面色萎黃 或浮腫,或消瘦 舌淡苔白 緩弱
脾陽虛 腹痛喜暖喜按,肢冷尿少,或肢體困重,或浮腫,或帶下清稀 舌淡胖苔白滑 沉遲無力
脾氣下陷 脘腹墜脹,或便意頻數(shù),肛門墜重或久痢脫肛或子宮下垂,或小便混濁如米泔 舌淡苔白 弱
脾不統(tǒng)血 便血,尿血,肌衄,鼻衄,齒衄,或婦女月經(jīng)過多,崩漏等 舌淡苔白 細(xì)弱
胃病寒熱虛實鑒別
證候 疼痛性質(zhì) 嘔吐 口味與口渴 大便 舌象 脈象
胃寒 冷痛 清水 口淡不渴 便溏 舌淡苔白滑 沉遲
胃熱 灼痛 吞酸 渴喜冷飲 秘結(jié) 舌紅苔黃 滑數(shù)
胃陰虛 隱痛 乾嘔 口咽乾燥 乾結(jié) 舌紅少苔 細(xì)數(shù)
食滯胃脘 脹痛 酸腐食物 口中腐臭 酸臭 苔厚膩 滑
肝與膽病辨證
證候 性質(zhì) 主癥 兼癥 舌苔 脈象
肝陽化風(fēng) 上實下虛證 眩暈欲仆,頭搖肢顫,語言騫澀,或舌強(qiáng)不語,或卒然倒地,不省人事,偏癱? 頭痛項強(qiáng),手足麻木,步履不正 舌紅苔白或膩 弦而有力
熱極生風(fēng) 熱證 手足抽搐,頸項強(qiáng)直,角弓反張,兩目上視,牙關(guān)緊閉 高熱神昏,躁熱如狂 舌紅絳 弦數(shù)有力
陰虛動風(fēng) 虛證 手足蠕動 午后潮熱,五心煩熱,口咽乾燥,形體消瘦 舌紅少津 弦細(xì)數(shù)
血虛生風(fēng) 虛證 手足震顫,肌肉潤動,關(guān)節(jié)拘急不利,肢體麻木 眩暈耳鳴,面白無華,爪甲不榮 舌淡苔白 細(xì)
腎與膀胱病辨證
腎虛診斷標(biāo)準(zhǔn)
主要標(biāo)準(zhǔn) 次要標(biāo)準(zhǔn)
腎陰虛
五心煩熱生火
舌紅苔少或裂或剝
口乾
頭暈?zāi)垦6Q
面色憔悴
盜汗
失眠
遺精
便乾溺赤
脈細(xì)數(shù)
腎陽虛
畏寒(經(jīng)常畏寒,以冬為甚)
水腫
面色胱白
便溏,溺清長
氣虛
陽萎
舌胖而潤
脈沉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