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讀三國我們知道司馬昭在魏國掌權(quán)之后,不久就讓鐘會鄧艾等人率大軍入蜀準備一舉拿下蜀國,后來蜀漢后主劉禪向魏國大將鄧艾投降,蜀國宣布滅亡。這時候魏國的伐蜀大軍主將為鐘會,鐘會見鄧艾搶了首功于是就對他心懷不滿,加上當時鐘會手握重兵,蜀國的降將姜維等人也表示支持鐘會。于是鐘會就產(chǎn)生了占據(jù)蜀地自立為王然后再爭奪天下的想法。
因為后主劉禪是向鄧艾投降的,因此鄧艾搶到了滅蜀的首功聲望在蜀地如日中天。鐘會想據(jù)蜀自立首先要鏟除的第一個障礙就是鄧艾。鐘會先誣陷鄧艾謀反,然后奪了鄧艾的兵。自此蜀地的魏軍軍事力量基本被鐘會掌控,加上原來蜀國投降的將士。最終鐘會準備造反,可是鐘會造反不久之后就兵敗被殺,為什么當時手握重兵的他會死在亂軍之中呢?從造反到失敗之間短短不過幾十天的時間,為什么鐘會失敗的這么迅速呢?
下面小編總結(jié)了鐘會失敗的三個原因,不正之處還請各位糾正。
1:囚禁魏將
我們看鐘會在準備造反之前,以為郭皇后(魏明帝曹睿的妻子)發(fā)喪的名義,將魏軍大小將軍召到了蜀國的朝堂之上,聲稱手上有郭皇后的遺詔命令討伐司馬昭,然后讓各位將軍簽字畫押一起討伐司馬昭。其中有很多將軍原本就是司馬昭的心腹,這些人拒不從命。鐘會將這些人囚禁了起來,這樣的激進的做法激起了這些武將的強烈抵觸。后來這也是導致鐘會被殺直接的原因,鐘會囚禁了這些人導致駐扎在成都的魏軍失去了指揮系統(tǒng),后來一個被囚禁的魏將胡烈通過自己的部將丘建和駐扎在城外的部屬取得了聯(lián)系,最終導致了魏軍的嘩變。這些軍隊失去了指揮官各自為戰(zhàn)難以約束,局面一時間難以控制,鐘會一下就成了眾矢之的,最終死于亂軍之中。
2:重用姜維
我們說蜀國亡國之后,姜維向鐘會投降,受到了鐘會極大的禮遇的重用,而且讓姜維繼續(xù)統(tǒng)帥以前蜀國的軍隊。這難免會激起魏軍內(nèi)部將士的不滿,首先姜維連年伐魏殺死的魏國將士不計其數(shù),魏軍內(nèi)部要殺姜維的人肯定不在少數(shù)。因此在鐘會逼迫魏軍各路將領(lǐng)合作時,遭到很多人的強烈反對,這不得不說和鐘會重用姜維還是有一定的關(guān)系的。
3:錯估形勢
上面說的兩個原因是導致鐘會失敗的直接原因,我認為鐘會為何失敗如此迅速的原因在于錯誤估計了天下的形勢。當初司馬昭讓鐘會為主將伐魏的時候,司馬昭身邊的人就提醒司馬昭說道:鐘會這個人需要提防。司馬昭卻笑道:“蜀國滅亡之后,魏國將士一定急切想班師回家,而蜀地的百姓早已成了驚弓之鳥,鐘會縱然是謀反也成不了氣候?!焙髞硇蝿莸陌l(fā)展果然就如司馬昭所料,我們說當時戰(zhàn)爭連年天下一統(tǒng)已經(jīng)是人心所向,鐘會錯誤的認為自己手握重兵再加上姜維等蜀國殘余勢力的支持必能成就一番大業(yè)。但是今非昔比,連年的征戰(zhàn)無論是百姓還是將士都已經(jīng)厭戰(zhàn)了,人們已經(jīng)不愿意再為誰的野心去拿生命冒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