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葉一枝花(別名華重樓、七葉樓、鐵燈臺、草河車),同重樓。本文介紹了含有七葉一枝花的處方44個。
處方1、復方蓍草散
處方蓍草300g,七葉一枝花180g,高良姜180g,枯礬210g,青木香180g,肉桂120g。
制法曬干,研粉過120目篩即成。
功能主治暖胃健脾,化腐解毒,止痛消脹,制酸止血,促潰瘍愈合。主潰瘍病。
用法用量每服1錢,1日3-4次。(每天早餐后1小時和晚睡前各服1次),用量可酌情增減。
摘錄《新中醫(yī)》1977;1:38
處方2、清化抗癌湯
處方茵陳12克,山梔9克,三棱9克,莪術9克,山甲9克,廣郁金9克,炒枳殼9克,生牡蠣30克,半枝蓮30克,七葉一枝花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露蜂房15克。
功能主治清化濕熱,祛瘀理氣。主氣滯瘀阻。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摘錄林宗廣方
處方3、白英菊花飲
處方白英30克,野菊花30克,臭牡丹30克,三顆針15克,苦參15克,白頭翁15克,七葉一枝花15克,白花蛇舌草20克。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主毒熱型鼻咽癌。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摘錄《腫瘤的診斷與防治》
處方4、排膿清竇湯
處方桔梗10克,黃芩10克,浙貝10克,天花粉10克,七葉一枝花10克,金銀花12克,蒼耳子6克,甘草6克。
功能主治排膿解毒。主肺胃蘊熱。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摘錄《上海中醫(yī)藥雜志》
處方5、辟瘟丹
處方羚羊角、樸消、牙皂、廣木香、黃柏、茅術、茜草、黃芩、姜半夏、文蛤、銀花、川連、犀角、川樸、川烏、玳瑁、大黃、藿香、玄精石、郁金、茯苓、香附、桂心、赤小豆、降香、鬼箭羽、朱砂、毛茨菇、大棗、甘遂、大戟、桑皮、千金霜、桃仁霜、檳榔、蓬莪術、胡椒、葶藶子、牛黃、巴豆霜、細辛、白芍、公丁香、當歸、禹余糧、滑石、山豆根、麻黃、麝香、菖蒲、水安息、干姜、蒲黃、丹參、天麻、升麻、柴胡、紫蘇、川芎、草河車、檀香、桔梗、白芷、紫菀、芫花、雌黃、琥珀、冰片、陳皮、腰黃、斑蝥、蜈蚣、石龍子。
制法將上藥煉丸。
功能主治芳香開竅,辟穢化濁。主寒霍亂,暴起嘔吐下利,腹痛或不痛,胸膈痞悶,四肢清冷。
用法用量吞服。
摘錄《中醫(yī)內(nèi)科學》
處方6、靈寶救苦丹
處方麝香5分,番蟾酥(酒化)5分,真狗寶5分,西牛黃5分,廉珍珠3分,梅冰片2分,明硼砂5分,草河車1錢,真熊膽3分,真山上百草霜1錢(如無,用陳京墨代),真血竭5分,去油乳香5分,去油沒藥5分,生大黃1錢(勿見火),明雄黃(制)5分,飛凈朱砂5分,生玳瑁5分,真琥珀5分,烏沉香2分,青木香3分。
制法上為極細末,用頭生男孩人乳和化為丸,每丸1分,真金箔5分為衣。
功能主治止痛護心,解毒化膿。主癰疽發(fā)背,疔瘡、內(nèi)癰,惡癘、蠱毒,爛喉丹瘀、霉瘡結(jié)毒,一切無名腫毒,已潰未潰,毒邪毒火。
用法用量每服1丸,重者2-3丸,陳紹酒送下,以醉取汗為度。并可外敷。
注意孕婦忌服。
摘錄《經(jīng)驗各種秘方輯要》
處方7、金箍散
處方生大黃4兩,三柰4兩,生南星4兩,姜黃4兩,生半夏4兩,白及3兩,人中白3兩,白芷3兩,天花粉3兩,草河車1兩。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一切火毒,無名腫毒,痛疽,初起者即消,已成者即輕。
用法用量用黃蜜調(diào)敷;如紅白色者,用米醋調(diào)敷。
摘錄《瘍醫(yī)大全》卷八引吳近宸方
處方8、奪命湯
處方銀花、草河車、赤芍、細辛、蟬蛻、黃連、僵蠶、防風、澤蘭、羌活、獨活、青皮、甘草各等分。
功能主治紅絲疔。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外科全生集》卷四
處方9、白疕一號方
處方生地30g,生槐花30g,山豆根9g,白鮮皮15g,草河車15g,大青葉15g,紫草15g,黃藥子12g。
功能主治涼血清熱,解毒治瘡。主牛皮癬進行期。
各家論述生地、生槐花、紫草涼血清熱;山豆根、草河車、大青葉清熱解毒;白鮮皮消風止癢;黃藥子涼血解毒。用于牛皮癬進行期,血熱風燥之證。
摘錄《朱仁康臨床經(jīng)驗集》
處方10、白疕二號方
處方土茯苓30g,忍冬藤9g,生甘草6g,板藍根15g,威靈仙15g,山豆根9g,草河車15g,白鮮皮15g。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祛風除濕。主牛皮癬早期。
各家論述土茯苓、白鮮皮、威靈仙祛風除濕;板藍根、山豆根、草河車、忍冬藤、生甘草清熱解毒。
摘錄《朱仁康臨床經(jīng)驗集》
處方11、加味解毒散結(jié)湯
處方板蘭根30g,馬勃4.5g,薄荷10g,蒲公英30g,瓜蔞15g,元參15g,苦桔梗10g,生地12g,赤芍12g,草河車12g,郁金10g,蜂房3g。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活血消腫。主濕熱隱于血分,痰阻血絡,結(jié)聚成塊,形成淋巴肉芽腫。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
摘錄《千家妙方》卷下引關幼波方
處方12、加減千金牡丹皮飲
處方丹皮1兩,米仁1兩5錢,瓜蔞仁1兩,銀花2兩,草河車(即蚤休)2兩。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妊娠一切內(nèi)癰。
用法用量每服5錢,水煎服。胃癰,加川連5錢。
注意乳癰不宜。
摘錄《醫(yī)方簡義》卷五
處方13、清毒利肺湯
處方南沙參30克,北沙參30克,天冬15克,桃仁9克,杏仁9克,川貝9克,浙貝9克,地骨皮15克,夏枯草15克,蛤殼30克,全瓜蔞30克,前胡9克,紫菀12克,白花蛇舌草30克,半枝蓮30克,草河車30克,石斛30克。
功能主治潤肺化痰,解毒化瘀。主陰虛毒熱。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摘錄《北京市中醫(yī)院方》
處方14、七星劍
處方野菊(嫩頭)蒼耳頭 豨薟草 半枝蓮 地丁草各9克 麻黃3克 草河車6克
功能主治治療瘡初起,憎寒作熱,惡心嘔吐,股體麻木,癢痛非常,心煩作躁,甚或昏憒者。
用法用量上藥用好酒500毫升,煎至250毫升,去滓熱服。蓋被出汗為度。
摘錄《外科正宗》卷二
處方15、奪命湯
處方銀花 金錢重樓(即草河車)黃連 赤芍 澤蘭 細辛 僵蠶 蟬蛻 青皮 甘草 羌活 獨活 防風
功能主治主疔毒,癰腫。
用法用量劑量隨時斟酌。水煎服。
摘錄《外科全生集》卷四
處方16、玄機湯
處方紫草25克,草河車50克,丹參50克,川芎15克,浮萍50克,劉寄奴25克,琥珀10克,地龍10克,丹皮25克,土鱉蟲10克,威靈仙25克。
功能主治補血活血,通絡祛風。主氣血凝滯,經(jīng)絡不通,風邪相搏于皮膚。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小兒可酌減,孕婦忌服。1個月為1療程。
摘錄傅魁選方
處方17、地丁飲
處方地丁9克 野菊花9克 銀花9克 連翹9克 黑山梔9克 半枝蓮9克 蒲公英15克 草河車9克 生甘草6克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主疔瘡初起,經(jīng)絡阻滯,熱毒漸熾,麻癢相兼,隱隱作痛,紅腫灼熱,疼痛逐漸加劇。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朱仁康臨床經(jīng)驗集》
處方18、肝癰瘍
處方生地15克,丹皮10克,黃芩10克,赤芍10克,柴胡6克,澤瀉10克,青蒿10克,連翹10克,川楝子10克,姜半夏6克,車前子20克,雙花15克,生梔子10克,敗醬草12克,草河車10克,廣角粉3克(沖服)。
功能主治疏肝瀉火,化濕解毒。主肝經(jīng)濕熱,郁而化火,熱毒熾盛。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摘錄《楊景海方》
處方19、碧霞散
處方豬牙皂角(炙,去皮弦)5錢,銅青(另研)5錢,大黃(生用)5錢,金線重樓(即金錢釣蝦?。?錢。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痰涎壅盛,卒仆或發(fā)驚搐,一切急癥。
用法用量每服1錢,小兒3-5分,白湯灌下;牙關緊者,鼻中灌下。吐痰即愈。
摘錄《扁鵲心書·神方》
處方20、瘰疬膏
處方金線重樓4兩,金線吊蝦蟆4兩,蓖麻仁4兩,商陸4兩,天南星2兩,半夏2兩,露蜂房2兩,防風2兩,蛇蛻2兩,大黃1兩,土木鱉1兩,穿山甲1兩,番木鱉1兩,射干1兩,川烏1兩,草烏1兩,枳殼1兩,當歸1兩,紅花1兩,白芷1兩,僵蠶1兩,紫花地丁1兩,紫背天葵1兩,活雄鼠1個,干蟾1個,芫花1兩5錢,巴豆肉5錢,急性子5錢,鯽魚4尾。
制法用麻油3斤浸七日,熬枯去滓,復入凈鍋內(nèi),熬至滴水成珠,稱熱油1斤,加銀朱8兩,收之成膏,下凈黃蠟8兩,再下乳香(去油)、沒藥(去油)、血竭、兒茶各5錢,麝香2錢,潮腦2兩,乳細下之,攪勻,收貯,攤宜厚些,速效如神。
功能主治瘰疬。
摘錄《瘍醫(yī)大全》卷十八
處方21、褐丸子
處方走石、金線重樓、郁金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用豬膽1個,傾出一半,留一半,盛藥在膽內(nèi),煮令熟,放冷,于乳缽內(nèi)細研,入牛黃、麝香各少許,用醋煮面糊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兒驚疳。
用法用量每服3丸,陳米飲送下。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二五四引《保童秘要》
處方22、金線頂
處方金線重樓(俗名金線吊蝦蟆。采得去外黑皮,用石打碎,勿犯鐵器,曬干)。
制法上為末,瓷瓶收貯備用。
功能主治瘧疾、痢疾,一切宜吐痰涎之癥。
用法用量用本方代瓜蒂最妙。
摘錄《串雅內(nèi)編》卷三
處方23、呼膿長肉比天膏
處方金銀花1兩,合歡皮1兩,荊芥穗1兩,白芷梢1兩,赤芍藥1兩,當歸尾1兩,懷生地1兩,皂角刺1兩,番木鱉1兩,蓖麻子1兩,山慈姑1兩,金線重樓1兩,烏梅肉1兩,土木鱉1兩,紫蘇葉1兩,骨碎補1兩,金釵草1兩,劉寄奴1兩,玄胡索1兩,穿山甲1兩,麻黃1兩,玄參1兩,桃仁1兩,防風1兩,羌活1兩,獨活1兩,連翹1兩,黃耆1兩,白及1兩,蘇木1兩,紅花1兩,川芎1兩,烏藥1兩,甘草1兩,蒼耳1兩,南星1兩,蟬蛻1兩,蜈蚣1兩,五倍1兩,蒲黃1兩,降香1兩,大黃1兩,石斛1兩,草烏1兩,蓬術1兩,半夏1兩,肉桂1兩,川烏1兩,姜黃1兩,漏蘆1兩,象皮1兩,黃連1兩,黃柏1兩,山梔1兩,敗龜版1兩,牙皂1兩,川椒1兩,白蘞1兩,蒼術1兩,苦參1兩,僵蠶1兩,杏仁1兩,蜂房1兩,血余1兩,蛇蛻1兩,雞肫皮(以上揀選道地精制者,洗去土,去蘆頭)1兩,蔥汁1兩,千里光汁1兩,姜汁1兩,金燈光汁(以上熬膏聽用)1兩,象牙末1兩,血竭1兩,樟腦1兩,木香1兩,麝香2錢(共9味,另研極細末無聲者,聽用),上好山東飛丹2斤(水飛過,炒過,篩凈,20兩),上好面粉2斤(炒過,篩凈,28兩),龍骨(醋煅)4兩,無名異4兩,海螵蛸(去殼,煅)4兩,赤石脂(煅)4兩(共為極細末無聲者,聽用),上好黃蠟1斤,白蠟4兩,菜油13斤(麻油更妙),嫩松香半斤。
制法將藥片入油浸,春五、夏三、秋七、冬十日,取出,入鍋內(nèi),文、武桑柴火熬至藥焦油黑為度,用鐵線細眼杓取出滓,冷定,竹籮濾過,用槐枝一尺比大筯者頻頻攪之;次下4味草膏;次下黃占、白蠟;次下龍骨等4味,攪;次下黃丹,頻頻攪之;面粉用絹篩篩下,滴水成珠,候冷定,方下乳香等9味,細篩下,頻頻攪之,候成膏入缸內(nèi),理土1日,水浸1日,方可用?;鹕鐒t藥嫩.太遲則老,嫩則油散不成膏,老則藥耗而難化。切忌火發(fā),仔細;如遇泛起,用鍋蓋蓋之,切不可澆水,澆水反使火氣上沖,最宜慎之。每生藥片5兩,用生油1斤;每生油1斤,熬熟藥油10兩;每藥油1斤,點丹6兩;每飛丹1斤,水飛9兩;每粉1斤,可炒至14兩。
功能主治諸般癰疽,腫毒,痔漏,惡瘡,便毒,臁瘡,濕毒,下疳,瘰疬,膿窠,血癬,肥瘡,結(jié)毒。
用法用量方中蔥汁、千里光汁、姜汁、金燈光汁用量原缺。又:麝香二錢下云共九味,但象牙末至麝香只有五味,疑脫。
摘錄《瘍科選粹》卷八
處方24、金線卻毒丹
處方金線重樓。
功能主治蛇咬傷。
用法用量水磨少許,敷咬處;仍為細末,酒調(diào)服。
摘錄《瘍科選粹》卷七
處方25、化痞膏
處方當歸尾1兩,紅花1兩,金銀花1兩,三棱1兩,白芥子1兩,莪術1兩,胡蘆巴1兩,昆布1兩,生地黃1兩,桃仁1兩,亂頭發(fā)1兩,大黃1兩,熟地黃1兩,鱉甲1兩,穿山甲1兩,海藻3錢,兩頭尖3錢,阿魏3錢,蓖麻子3錢,川烏3錢,巴豆仁3錢,黃連3錢,天南星3錢,漏蘆3錢,大貝母3錢,半夏3錢,川萆薢3錢,大戟3錢,胡黃連3錢,甘遂3錢,鳳仙子3錢,芫花3錢,海浮石3錢,阿膠3錢,威靈仙3錢,檳榔3錢,直僵蠶3錢,全蝎3錢,瓜兒竭3錢,乳香(去油)3錢,粉甘草3錢,金線重樓3錢,沒藥(去油)3錢,土木鱉30個,番木鱉30個,獨蒜30個,蜈蚣30條,水紅花子4兩,鮮商陸8兩,活鯽魚1個(重半斤),麻油3斤,黃丹(飛,曬炒)1斤半,麝香1錢。
制法上藥除乳、沒、竭、麝、阿魏5味另研收貯。
功能主治痞積癥瘕。
用法用量臨攤摻膏藥上,群藥同油熬膏法修合。
摘錄《瘍醫(yī)大全》卷二十一引劉長隨方
處方26、青盂湯
處方荷葉1個(用周遭邊浮水者良,鮮者尤佳)生石膏(搗細)30克 真羚羊角6克(另煎,對服)知母18克 蟬退(去足、土)9克 僵蠶6克 金線重樓(切片)6克 粉甘草4.5克
功能主治治瘟疫表里俱熱,頭面腫疼,其腫或連項及胸,亦治陽毒發(fā)斑疹。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醫(yī)學衷中參西錄》上冊
處方27、追疔奪命丹
處方羌活 獨活 青皮 防風 黃連 赤芍 細辛 甘草節(jié) 蟬蛻 僵蠶 金線重樓 澤蘭 金銀花各等分
功能主治祛風清熱,解毒消腫。治疔瘡。
用法用量每服15克。先將二貼,加澤蘭、金銀花各30克,生姜10片,同藥搗爛,好酒碹之,熱服。不善酒者,用酒、水各225毫升,生姜10片,煎至160毫升,熱服,汗出為度。有膿,加何首烏、白芷;毒在下,加木瓜;要通利,加青木香、大黃、梔子、牽牛;病退,再加大黃6克煎,熱服,取利一二次,去余毒為妙;嘔逆惡心,加乳香、綠豆粉,甘草湯下。
摘錄《赤水玄珠》卷二十九
處方28、蟾酥散
處方蟾酥2錢,蚤休1錢5分,全蝎2錢,銀消1錢,炙乳香1錢,炙沒藥1錢,毛菇1錢,藤黃1錢,明雄1錢,大蜈蚣1條,西月石1錢,朱砂1錢,雞內(nèi)金1錢,掃盆8分,原寸3分,冰片3分。
制法上為細末,乳至無聲。
功能主治一切癰疽初起外癥。
摘錄《青囊立效秘方》卷一
處方29、解毒清熱湯
處方公英1兩,野菊花1兩,大青葉1兩,紫花地丁5錢,蚤休5錢,花粉5錢,赤芍3錢。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主疔、癤、癰、急性丹毒初期及一切體表感染初起。
各家論述本方力專解毒清熱。方中公英解毒,長于消癰;紫花地丁解毒,長于治疔毒;大青葉解毒,清熱涼血,常用于治療瘟疫斑疹,丹毒等癥;蚤休能解肝膽之郁熱,熄上擾之火毒,善治上焦癰腫瘡毒;佐以赤芍涼血活血散瘀;花粉清熱生津護陰。藥少力專,各盡其用。
摘錄《趙炳南臨床經(jīng)驗集》
處方30、菊藻丸
處方菊花62g,海藻62g,三棱62g,蚤休62g,制馬錢子62g,銀花93g,漏蘆93g,馬藺子93g,山慈菇93g,蜈蚣31g,首烏125g。
制法上為細末,水泛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皮膚癌。
用法用量每g生藥約作10丸。每次30丸,開水送下,1日2次。
摘錄《中醫(yī)皮膚病學簡編》
處方31、大青丸
處方大青1兩,黃芩半兩,蚤休半兩,黃藥半兩(銼),黃連半兩(去須),薔薇根皮1兩(銼),川升麻半兩,栝樓根半兩,知母半兩,石青半兩(細研),馬牙消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酸棗大。
功能主治咽喉腫痛,上焦實熱,口舌生瘡。
用法用量綿裹1丸,含咽津。
摘錄《圣惠》卷三十五
處方32、急喉丹
處方山豆根1兩,姜蠶(炒)1兩,蚤休1兩,連翹7錢,玄參7錢,防風7錢,射干7錢,白芷5錢,冰片3分。
制法上為極細末,糯米粉糊和成錠,銅綠2錢為衣。
功能主治單蛾、雙蛾、重舌。
用法用量水磨服。
摘錄《萬氏家抄方》卷三
處方33、涼心丸
處方紫河車3分(蚤休是也),人參半兩,白茯苓(去黑皮)半兩,遠志(去心)1分,麥門冬(去心,焙)半兩,丹砂(別研)1兩,龍腦(別研)半錢,金箔20片(與丹砂、腦子同研)。
制法除別研外,上為末,再同研勻,煉蜜為丸,如雞頭子大。
功能主治心熱煩躁。
用法用量每服1丸,人參湯化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四十三
處方34、加味化瘀消堅湯
處方生地30g,丹皮9g,赤芍9g,公英15g,蚤休9g,夏枯草9g,昆布9g,海藻9g,炒三棱9g,炒莪術9g。
功能主治涼血清熱,消痰軟堅。主囊腫性痤瘡。脾胃積熱,重蒸于肺,日久痰瘀積聚成瘡。
臨床應用囊腫性痤瘡劉某某,男,21歲。1973年1月20日。3年來臉面經(jīng)常出現(xiàn)痤瘡,開始起黑頭粉刺,面部油多發(fā)亮,并起膿皰及囊腫,癢疼相兼,擠出膿后形成疤痕疙瘩,時輕時重,纏綿不斷。脈弦滑,舌質(zhì)紅絳。診為囊腫性痤瘡,治以涼血清熱,消痰軟堅。投以上方21劑,病情逐漸趨輕,囊腫較平,不起膿皰。后改成丸劑調(diào)服。
摘錄方出《朱仁康臨床經(jīng)驗集》,名見《千家妙方》卷下
處方35、加減千金牡丹皮飲
處方丹皮1兩,米仁1兩5錢,瓜蔞仁1兩,銀花2兩,草河車(即蚤休)2兩。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妊娠一切內(nèi)癰。
用法用量每服5錢,水煎服。胃癰,加川連5錢。
注意乳癰不宜。
摘錄《醫(yī)方簡義》卷五
處方36、消斑湯
處方半枝蓮18克,白花蛇舌草18克,蚤休18克,山豆根24克,銀花30克,蒲公英30克,白術12克。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燥濕消斑。主濕熱下注。(外陰非典型增生)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摘錄《山東中醫(yī)學院學報》
處方37、犀蜈湯
處方犀牛皮10克,苦參10克,防風10克,山豆根10克,蜈蚣3條,全蝎5克,白蘚皮15克,炮穿山甲15克,赤芍15克,蚤休20克。
功能主治活血搜風,清熱解毒。主風毒內(nèi)蘊,氣滯血瘀,經(jīng)脈阻滯,肌膚失養(yǎng)。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余藥渣再煎浸洗患處。
摘錄吳新元方
處方38、涼血化斑湯
處方水牛角粉30克(先煎),板藍根20-30克,蚤休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丹皮15克,生地30克,赤芍20克,白蘚皮30克,苦參10克,土茯苓30克,全蝎6克,僵蠶12克。
功能主治涼血化斑,清熱解毒,佐以除濕熄風。主血熱毒盛,壅搏肌膚。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摘錄金起風方
處方39、加味化瘀清堅湯
處方大生地30克,粉丹皮9克,京赤芍9克,蒲公英15克,蚤休9克,夏枯草9克,昆布9克,海藻9克,炒三棱9克,炒莪術9克。
功能主治涼血精熱,消痰軟堅。主脾胃積熱,熏蒸于肺,日久痰瘀積聚成瘡。(囊腫性痤瘡)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摘錄朱仁康方
處方40、柴胡蚤休湯
處方炒柴胡10克,蚤休15克,茯苓10克,赤芍10克,白芍10克,茜草10克,當歸10克,郁金10克,制香附10克,黃芩15克,莪術15克,全瓜蔞20克,生鱉甲20克,虎杖20克,甘草10克。
功能主治疏肝理氣,活血化瘀。主氣滯血瘀。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摘錄《浙江省中醫(yī)院方》
處方41、化疔內(nèi)消散
處方知母 貝母(去心,研)穿山甲(炙,研)蚤休 白及 乳香 天花粉 皂角刺 金銀花 當歸 赤芍藥 生甘草各3克
功能主治治疔毒輕癥。
用法用量水、酒各200毫升,煎取200毫升,去滓,量病上下服之。
摘錄《醫(yī)宗金鑒》卷七十二
處方42、解毒涼血湯
處方犀角(鎊)0.6~1.2克 生地炭15~30克 雙花炭15~30克 蓮子心9~15克 白茅根15~30克 花粉15~30克 紫花地丁9~15克 生梔仁6~12克 蚤休15~30克 生甘草6克 川黃連9克 生石膏60~120克(煎水)
功能主治清營,涼血,解毒。治皮膚科、外科感染性疾病,毒熱入于營血,相當于敗血癥階段。
用法用量用石膏液煎藥服。
摘錄《趙炳南臨床經(jīng)驗集》
處方43、加味化瘀消堅湯
處方生地30克,丹皮9克,赤芍9克,蒲公英15克,蚤休9克,夏枯草9克,昆布9克,海藻9克,炒三棱9克,炒莪術9克。
功能主治涼血清熱,消痰軟堅。主脾胃積熱,熏蒸于肺,痰瘀聚。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摘錄《美容護膚中醫(yī)八法》
處方44、銀花湯
處方金銀花10克,山豆根10克,蚤休10克,天花粉10克,浙貝母10克,白芷10克,防風10克,赤芍10克,制乳香3克,制沒藥3克,甘草3克。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主熱毒上壅,搏結(jié)于咽喉。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摘錄干祖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