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有容,德乃大?!?/strong>
做人心胸開闊、涵容一切,才能成就德行的廣大。一個人能把“容”當作為人處世的準則,內心才更強大,在人生道路上也才會更加順暢。
容言
容言,就是能夠聽取他人的意見。
生活中會有各種聲音伴隨著我們。有些話,雖然不好聽,但卻對我們的人生十分有益。
春秋時期,齊國君主齊景公十分喜歡喝酒,有時連喝七天七夜都覺得不盡興。身為君主,若長期如此,定會耽誤正事。于是,大臣弘章上諫勸說:“君王應該以國事為重,日日飲酒作歡,這是昏君之為,希望您能戒酒,否則就請先賜我一死。”
齊景公有點生氣又很糾結,弘章說的確實是事實,可他又覺得自己戒不了酒。于是,他向晏子訴苦,說:“我害怕失去喝酒的樂趣,又不想讓弘章自尋短見,您說我該怎么辦呢?”
晏子聽了便說:“弘章能遇到你這樣的君主,簡直是三生有幸呀!如果遇到夏桀、殷紂王,不是早就沒命了嗎!”糾結的齊景公立即堅定地說:“我立刻戒酒。”
齊景公善于容言,盡管是批評,也樂于接受,所以在他的管理下,齊國也變得繁榮昌盛。
容言,不是只多聽好話,而是好壞都聽。
就像《資治通鑒》說:“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庇袝r,我們每個人都是當局者迷,無法察覺到自己身上的問題。別人指出問題,也是對我們的一種幫助。
人活一世,不能閉門造車。能容言的人,才能在人生路上走得更穩(wěn)。
容事
容事,就是用好心態(tài)去面對所遇之事。
人一生會碰到很多事情。猝不及防的打擊,始料未及的挫折,從天而降的好處,唾手可得的利益,隨時發(fā)生。
有人說:“人生就像一副撲克牌,誰都想要一副好牌,但誰都有機會獲得一幅爛牌。”獲得爛牌不可怕,最可怕的是還沒開始,就承認自己輸了。
事無論大小,不管好壞,都不要太在意。切莫一見好事就喜形于色,興奮得不得了,一遇壞事就愁眉苦臉,霜打茄子一樣焉頭耷腦。
“謀大事者,首重格局”。一個人大事難成,不是才華不夠,機遇不到,而是因為心中的格局太小,不夠大氣。
馬斯洛說:“心態(tài)若改變,態(tài)度跟著改變;態(tài)度改變,習慣跟著改變;習慣改變,性格跟著改變;性格改變,人生就跟著改變?!?/strong>
容不下事的人,遇到難題,便覺得世界崩塌;容得下事的人,遇到難題,會覺得那是機會。不管所遇之事是好是壞,我們都要面對。
以一個好的心態(tài)去面對,會比用一個消極的心態(tài),更有效也更坦然地做好那些事情。
容人
容人,乃是寬容待人。
“自出洞來無敵手,得饒人處且饒人?!蹦軌驅捜輨e人的人,才是真正有氣量的人。
寬容別人,其實就是一個人能夠放下別人的錯誤,善待別人。這是一種做人的極高境界。
有一個女孩兒要開一場音樂會,為了吸引更多的聽眾,他對外宣稱自己是鋼琴家李斯特的學生,這個消息被朋友告訴了李斯特。
在音樂會的前一天,李斯特特意從外地趕來。女孩兒見到李斯特,驚恐萬分,羞愧難當。
哭著向李斯特解釋,而李斯特卻扶著女孩兒,對她說:“從現(xiàn)在起,你就是我的學生。你把明天演奏的曲子彈一遍,我聽聽不足在哪里?!迸盒老踩艨?,演奏之后,李斯特真誠地給予指點。
離開時,李斯特對她說:“明晚,我也要參加你的音樂會,并演奏一曲。”
李斯特果然信守承諾,來到現(xiàn)場并為女孩兒演奏,全場轟動。李斯特的寬容,也為自己贏得了尊重。
人與人之間,都需要相互容忍、寬容。越是能容人的人,越能受到別人的尊重,這樣的人,也會有更好的人緣。
音樂會結束后,李斯特對女孩說:“好的生活,只能靠實力爭取,欺騙只能蒙混一時,而絕非永遠?!迸⒗斡浝钏固氐脑挘髞硪渤蔀榱艘晃怀錾匿撉偌?。
“心如大地者明,行如繩墨者彰。”人的心胸寬廣,如大地一般,則開明;行動正直,像繩墨一樣規(guī)矩,則通明。
心胸越大的人,越能善待他人,善待自己。
能容言的人,更有智慧;能容事的人,更有好運;能容人的人,更有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