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學術(shù)| 沈周《仿倪云林山水圖》的流傳與影響


[明]沈周 仿倪云林山水圖卷 

33.2cm×204cm 紙本墨筆 首都博物館藏


首都博物館收藏有沈周《仿倪云林山水圖卷》,雖屬于沈周臨仿倪瓚的畫作,但沈周在臨仿的過程中從構(gòu)圖到筆墨均帶有鮮明的個人風格,確為沈周“粗沈”的典型之作,此類風格對后世山水繪畫創(chuàng)作影響深遠,值得學界深入研究探討。

 

沈周(14271509),字啟南,號石田,自稱白石翁,江蘇蘇州人。明代吳門畫派創(chuàng)始人。畫作有“細沈”“粗沈”兩種風格,畫風沉雄俊逸多書卷氣,是明代文人畫的代表。


 一、畫作介紹


 1. 畫面描述

 

此卷為錦包首,外簽條楷書題寫“沈石田用倪云林法,清群簃藏”。畫面舒展開首先是引首“石田逸品”四字行楷書。引首前隔水處有鑒藏印多方,分別為“游俠處士”朱文印、“愿公審定”朱文印、“達受印信”白文印、“吳氏珍藏”“會稽章氏宛委山館鑒藏金石書畫之印”朱文印。

 

從畫作上沈周自題詩可知圖繪西山秋景,采用倪瓚“一河兩岸式”平遠構(gòu)圖,景致簡略,境界開闊。手卷右部近景處繪土坡岸角雜樹,中景為湖心群島,島上殿宇佛塔矗立,遠景為逶迤迷蒙群山,水面清寂,不著水紋。山體坡度平緩,類于董巨“饅頭山”體勢。山石用淡墨勾勒輪廓,側(cè)鋒折帶皴法,下筆沉厚短促,濃墨隨意點苔。全圖坡岸、山體輪廓線條整飭,筆墨洗練質(zhì)樸,淡墨勾、皴與濃墨點苔相間,畫面墨色層次豐富,并具南方山水簡潔蒼秀之致。上題“知迂的是荊關(guān)手,聊復從迂寫素秋。莫道西山無爽氣,我于東野合低頭。長洲沈周畫并題”。下鈐“啟南”朱文印。畫作右側(cè)有鑒藏章三方:“六舟在新安所得書畫印”朱文印、“養(yǎng)恬齋”朱文印、“朱之赤鑒賞”朱文印。騎縫章有“之赤”朱文印“談雅軒”朱文印。畫作左下角有鑒藏印五方,依次為:“清群簃鑒賞”朱文印、“曾藏吳拙菴家”白文印、“朱之赤印”朱文印、“留耕堂印”白文印、“僧達受鑒賞印”朱文印。

 

卷后拖尾有兩段跋文。其一為:“石田先生,九十余年,名播海內(nèi),既沒而名彌重。丹青一紙,購者重若璠璵,其實勝也。此卷以云林秀潤之趣,兼用意揮灑。展閱時更有一種清逸之致,撲人眉睫,又豈庸夫俗子能得測其涯涘耶。煙霞散吏許松年跋。”鈐“松年之章”白文印。有鑒藏印多方,分別為:“朱之赤鑒賞”朱文印、“碩鄉(xiāng)珍賞”朱文印、“特健藥”朱文印、“愿公心賞”朱文印、“六舟在新安所得書畫印”、“孝友傳家”朱文印。

 

其二為:“石田翁畫不難于卓犖,而難于紆,余平生嘗言倪迂難學,學之終不似。此卷摹擬云林,而得其疏秀,嘗是萬年得意之筆,觀自題詩可見矣。六舟宜寶之。道光戊戌年十月朔,將往上海,倚裝書此,齊彥槐識于滄浪亭之石枰精舍?!扁j“彥槐之印”白文印,“夢樹”朱文印,“湖山書畫樓”朱文印。

 

2.鑒藏題跋

 

本文將按照藏品的裝裱形式:外簽條→引首→前隔水→畫心→后隔水→拖尾的順序分析畫作。此作的題簽、題跋、鈐印為我們提供了收藏、鑒賞者的具體信息。

 

1)外簽條


外簽條由藏家題寫:“沈石田用倪云林法,清群簃藏?!奔幢砻鞔俗鞯淖詈笠淮窝b裱當在“清群簃”收藏之時,畫心左下角有鑒藏印“清群簃鑒賞”朱文印?!扒迦汉m”具體為何人的齋館別號,目前筆者還沒有頭緒。但2007年西泠印社拍賣有限公司秋季藝術(shù)品拍賣中曾有清代允禧《山莊清曉圖》,畫心也有鑒藏印“清群簃鑒賞”,同時此作的外簽條題寫為“慎靖王山莊清曉圖,清群簃鑒藏”。在此作品鑒藏章的說明中也曾提到“首都博物館《沈周仿倪云林山水卷》即有該藏印”。用首博此件《沈周仿倪云林山水卷》印證允禧畫作上的鑒藏印。

 

允禧(17111758),號紫瓊道人、垢庵、春浮居士等,康熙皇帝二十一子,雍正朝封授“多羅貝勒”,乾隆朝封授“多羅慎郡王”。文武雙全,能書善畫,在乾隆朝享有宗室書畫界“宗藩第一”的美譽。

 

2)引首


畫作引首“石田逸品”四字行楷書,既無款屬又無名章,難以判斷作者身份。

 

3)前隔水


此作曾經(jīng)重裱,在畫作引首和畫心之間的的隔水處,有一原裝裱處的舊料,說明在此次裝裱之前還有舊裝裱存在。上面有鑒藏印五方,分別是:“游俠處士”朱文印、“愿公審定”朱文印、“達受印信”白文印、“吳氏珍藏”白文印、“會稽章氏宛委山館鑒藏金石書畫之印”朱文印?!坝蝹b處士”印文典出南朝宋時的何點,何點因率真的個性被時人稱為“游俠處士”。結(jié)合此作的創(chuàng)作時間及篆刻的發(fā)展歷史當不能為何點的印章,但明時的梁袠曾刻過“游俠處士”印文的印章。


“游俠處士”朱文印下的“愿公審定”及再其下的“吳氏珍藏”又不知何許人也。但“達受印信”可以考證出,為清代的“金石僧”六舟,在畫心多方印章中有兩方,分別是“六舟在新安所得書畫印”“僧達受鑒賞印”,拖尾處的許松年第一跋中有“六舟在新安所得書畫印”,在拖尾處的齊彥槐跋文寫道:“石田翁畫不難于卓犖,而難于紆,余平生嘗言倪迂難學,學之終不似。此卷摹擬云林,而得其疏秀,嘗是萬年得意之筆,觀自題詩可見矣。六舟宜寶之。道光戊戌年十月朔,將往上海,倚裝書此,齊彥槐識于滄浪亭之石枰精舍?!卑衔募坝∥亩汲浞终f明此卷的一個曾經(jīng)擁有者是六舟。僧六舟(17911858),俗姓姚,名達受,又字秋楫,別號萬峰退叟、慧日峰主、南屏退叟、西子湖頭擺渡僧、寒泉、同壽、小綠天庵僧等,曾以磨磚作鏡軒、寶素室、玉佛庵、墨王樓、小綠天庵、萬峰山房等作為齋名,浙江海昌(今海寧)人。早年出家于海寧白馬廟,拜松溪老和尚為師,十七歲正式薙染為僧,曾先后住持過湖州演教寺、杭州凈慈寺、蘇州滄浪亭,晚年退隱白馬廟。六舟多才多藝,于詩書畫印,靡不精通,嗜金石,富收藏,精鑒別,刻竹、鑿硯均名重于時,尤擅傳拓,傳拓古器物全形,堪稱一絕,阮元曾以“金石僧”“九能僧”稱之,一時名播海內(nèi)。結(jié)合“六舟在新安所得書畫印”印文所言,此卷當為六舟在新安一帶所得的佳作。


前隔水的最后一方印章是“會稽章氏宛委山館鑒藏金石書畫之印”,說明此卷曾被會稽的章氏收藏于宛委山館。吳昌碩曾有一方印的邊款刻著“仿鑿印為宛委山館主人刻”,說明“宛委山館”主人與吳昌碩同時代,當為晚清、民初時人。


畫作右側(cè)的印章除前文提到的“六舟在新安所得書畫印”,還有“養(yǎng)恬齋”、“朱之赤鑒賞”(此印在下段分析)。以“養(yǎng)恬齋”作為齋號的清人,筆者查到有高驤云、馬錫蕃、桂萬超。

 

4)畫心


此作為兩張縱33.2厘米,橫102厘米宣紙連接裝裱而成。畫面騎縫處有“之赤”朱文印和“談雅軒”朱文印?!爸唷庇≡诋嬓牡闹行钠路?,“談雅軒”印下部已經(jīng)不完整,由此印證畫心經(jīng)過了截邊?!爸唷敝煳挠〗Y(jié)合畫心和拖尾中出現(xiàn)兩次的“朱之赤印”和“朱之赤鑒賞”朱文印,當為明末的鑒藏家朱之赤。朱之赤,長洲人,字臥庵,喜蓄書畫,精鑒藏,有《臥庵藏書畫目》一卷。騎縫章多為藏家所鈐蓋,且此作中朱之赤多次鈐蓋印章,所以此作在晚明時期的主人有可能是朱之赤。畫作左下角有鑒藏印五方,依次為:“清群簃鑒賞”朱文印、“曾藏吳拙菴家”白文印、“朱之赤印”朱文印、“留耕堂印”白文印、“僧達受鑒賞印”朱文印。除上文分析過的此作的幾位擁有者“清群簃”、朱之赤、六舟外,還有吳拙庵。


吳用儀,號拙庵,清長洲人,其父筑遂初園于瀆川,吳用儀購書數(shù)萬卷于其中,多宋元善本,與江浙名士流連觴詠。


因后隔水處沒有鈐印,無法提供出有效的信息。

 

5)拖尾


此作的兩段題跋分裱于兩張拖尾紙上。前一拖尾紙的紙色晦暗,款屬為“許松年”;后一跋紙色勻凈,款屬為“齊彥槐”。


清嘉道年間“東南四大水師名將”之一有一位許松年(17671827),字蓉雋,號樂山,瑞安人。但考其自作年譜和《清史稿》傳,并為找到其有“煙霞散吏”的別號,也在其自書年譜中未見對詩文書畫的記錄。此“煙霞散吏許松年”有可能另有其人。


齊彥槐:(17741841),字夢樹,號梅麓,又號蔭三,徽州婺源(今屬江西)人,清代著名科學家、文學家。嘉慶十三年(1808)召試舉人。明年成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江蘇金匱縣知縣,有《衙齋書壁詩》十九首,紀其治績遷蘇州同知,保擢知府,陳海運議于巡嫵,得旨優(yōu)獎。彥槐之詩,出入韓蘇,尤長駢體律賦,兼擅書法,精于鑒藏。所著有《梅麓詩文集》《海運南漕叢議》《北極星緯度分表》《天球淺說》《中星儀說》。

 

3.詩文題跋

 

參照此作中沈周的自題詩“知迂的是荊關(guān)手,聊復從迂寫素秋。莫道西山無爽氣,我于東野合低頭”,從詩文分析沈周自認此作臨仿倪瓚風格,而倪瓚是荊浩、關(guān)仝風格的延續(xù),是此類型畫風的能手。在另一幅《石渠寶笈》著錄的沈周臨仿倪瓚的山水畫作中題寫道:“云林在勝國時,人品高逸,書法王子敬,詩有陶、韋風致,畫步驟關(guān)仝,筆簡思清,至今傳者一紙百金。后雖有王舍人孟端學為之,力不能就簡而致繁勁,亦自可愛。云林之畫品,要自成家矣,余生后二公又百年,捉風捕影安可視之易易而妄作?!币渤浞终f明《石渠寶笈》著錄的那件《仿云林山水》也與本文所討論的此幅《仿倪云林山水圖卷》風格是一致的。董其昌評家沈周倪瓚風格的作品“石田先生于勝國諸賢名跡,無不摹寫,亦絕相似,或出其上。獨倪迂一種淡墨,自謂難學。蓋先生筆老密思,于元鎮(zhèn)若淡若疏者異趣也耳”。董其昌認為沈周雖學倪瓚,但與倪迂“若淡若疏”的風格是各有千秋的。

 

“西山爽氣”典源王子猷,《世說新語·簡傲》“王子猷作桓車騎參軍。桓謂王曰:‘卿在府久,比當相料理?!醪淮?,直高視,以手版拄頰云:‘西山朝來,致有爽氣’”。王子猷稱贊西山清晨的清爽之氣,而不屑于因軍府俗務(wù)。沈周是否借“西山爽氣”之典有所暗指,不得而知。

 

孟郊(751829),唐代詩人,字東野,與賈島并稱“郊島”,有“郊寒島瘦”之說?!拔矣跂|野合低頭?!闭f明沈周由畫而詩,認為倪瓚此種“荒寒冷寂”的畫風與孟郊的“清冷寒峻”的詩風是相契合的。

 

此《仿倪云林山水圖卷》屬典型的仿倪風格的“粗沈”作品。畫面構(gòu)圖變倪瓚小景式的“一河兩岸式”構(gòu)圖為平遠開闊的近、中、遠景,境界更為開闊。畫面的前景即位于手卷右部的土坡岸角雜樹,似與觀者更加接近,中景增添殿宇佛塔等細節(jié),遠景用淡墨直接染就,畫面結(jié)構(gòu)緊湊而充實;筆墨方式變倪瓚的干筆渴墨折帶皴為蒼秀滋潤的折帶、短條皴;倪瓚風格雖經(jīng)沈周變化,但全卷仍然給觀者以清涼靜謐之感。

 

雖屬臨仿作品,但沈周對倪瓚風格并不是亦步亦趨地照搬照抄,而是在臨仿中加入了個人的理解,通過《溪山秋色圖》,可以更為全面地理解“粗沈”風格。

 

《溪山秋色圖》創(chuàng)作于1484年,在畫面右上方沈周自謙的寫道:“筆拙墨澀,不足入目?!彪m是謙辭,但“筆拙墨澀”似是“粗沈”的風格追求,用疏朗簡潔的構(gòu)圖、粗拙的皴法、生澀的墨法營造出不同于精工秀潤的“細沈”的新境界。

 

二、畫風流變

 

《明畫錄》中將沈周推為“南宗”山水的代表,明代文人畫的魁首?!皵⒃唬耗芤怨P墨之靈,開拓胸次,而與造物爭奇者,莫如山水。當煙云滅沒,泉石幽深,隨所寓而發(fā)之,悠然會心,俱成天趣。非若體貌他物者,殫心畢智,以求形似,規(guī)規(guī)乎游方之內(nèi)也。自唐以來,畫學與禪宗并盛。山水一派,亦分為南北兩宗。北宗首推李思訓、昭道父子,流傳為宋之趙幹及伯駒、伯骕,下逮南宋之李唐、夏珪、馬遠,入明有莊瑾、李在、戴琎輩繼之,至吳偉、張路、鐘欽禮、汪肇、蔣嵩,而北宗火朁矣。南宗推王摩詰為祖,傳而為張藻、荊、關(guān)、董源、巨然、李成、范寬、郭忠恕、米氏父子、“元四大家”,明則沈周、唐寅、文徵明輩。舉凡以士氣入雅者,皆歸焉。此兩宗之各分文派,亦猶禪門之臨濟曹溪耳?!?/span>

 

文徵明在一幅湯文瑞所藏沈周臨仿王蒙的畫作中題跋:“石田先生風神玄朗,識趣甚高,自其少時作畫,已脫去家習。上師古人,有所模臨,輒亂真跡,然作為率盈尺小景。至四十外,始拓為大幅,粗株大葉,草草而成,雖天真爛法,而規(guī)度點染,不復向時精工矣。湯文瑞氏所藏此幅亦少時筆,完庵諸公題在辛卯歲,距今廿又七年矣。用筆全法王叔明,尤其初年擅場者,秀潤可愛?!鄙蛑芨负慵⒉肛懠闵卯?,沈周學畫于沈貞吉、趙同魯,并由于其曾祖父與王蒙曾有交往,家中收藏有較多王蒙畫作。由文徵明題跋中可見,沈周早年的畫作既已脫去家學影響,而王蒙對沈周影響甚深,這從《廬山高圖》中可以得到證明?!凹毶颉钡母谟谕趺?,畫作精工,多繪崇山峻嶺,構(gòu)圖飽滿繁復,技法謹嚴,皴擦點染間多見王蒙筆意。

 

沈周自40歲后漸由“細沈”過渡到“粗沈”。而沈周成熟期風格“粗沈”的一個藝術(shù)源泉之一即是倪瓚。對于沈周的仿倪,時人多不認同。董其昌曾說“沈石田每作迂翁畫,其師趙同魯見輒呼之曰‘又過矣!又過矣!’蓋迂翁妙處實不可學,啟南力勝于韻,故相去猶隔一塵也?!碑斏蛑苣7履攮懙募挤ㄗ鳟嫊r,他的老師趙同魯認為他“過矣”。徐沁在《明畫錄》中對沈周的繪畫藝術(shù)推崇備至,但僅對于他的仿倪,確實不認可的,徐沁認為沈周的山水畫“宋元諸家,皆能變化出入,而獨于董北苑、巨然、李營丘尤得心印。惟仿倪元鎮(zhèn)不似,蓋老筆過之也”。所謂“老筆”與沈周自謙時所云的“筆拙墨澀”應(yīng)是同一問題,而“筆拙墨澀”正是沈周疏簡粗獷“粗沈”風格的源泉之一?!按稚颉背霈F(xiàn)于沈周藝術(shù)生涯成熟期?!按稚颉庇幂^粗的線條勾皴,皴法來自于董源、黃公望、倪瓚,以粗獷渾厚的方式運用清晰典型的披麻皴、短條皴、折帶皴表現(xiàn)渾厚蓊郁的南方山水,而其畫的核心是傳達出文人的氣息。“本質(zhì)上和浙派迥異,又不同于元畫,這就是‘粗沈’的獨特之處?!?/span>

 

三、對后世山水畫的影響

 

“粗沈”畫風對后世山水畫的影響,筆者曾撰寫過《略論“粗沈”畫風對溥儒山水畫的影響》一文?!?/span>20世紀30年代的畫壇,最流行的說法是‘南張北溥’,即南面張大千,北方溥心畬?!比~淺予也曾撰文《關(guān)于張大千》,談到“南張北溥之說是指20世紀30年代中國山水畫的兩大杰出畫家。南張是張大千,北溥是溥心畬”。溥心畬的畫作面貌多樣,溥儒的山水畫形成了多種面貌,一種是北宗風格的山水,淺絳、水墨兼而有之,構(gòu)圖多雄偉的崇山峻嶺,皴法多用小斧劈;另一種由董源、黃公望、王蒙等南宗山水中演化而來,以南宗筆法繪北方山水,用彎曲變化的線條構(gòu)成山體,皴法多披麻、解索,山上多礬頭;此外還有簡筆山水作品,似源于沈周“粗沈”風格。溥儒此類簡筆山水作品與沈周“粗沈”風格山水在精神上是相通的,以北宗、浙派思路運用元人筆墨,將倪瓚慣用的“一河兩岸式”構(gòu)圖繁復化;筆墨上,以爽利濕筆,用折帶、短披麻皴畫出坡石、山峰,濃墨豎筆點苔,橫筆繪中遠景雜樹?!皞鹘y(tǒng)總是有生命力的。它使各個時代的藝術(shù)家有平等的基礎(chǔ)上交談,對話,使晚輩有所‘神會’,去接受先輩的創(chuàng)作經(jīng)驗?!变呷謇^承沈周衣缽,并將此類“粗沈”風格的山水畫加以推進,用更加迅急爽利的筆法,滋潤的筆墨描繪北方的山川。變南方坡度平緩的土山為北方峭拔挺立的山峰;變“粗沈”折帶皴、披麻皴、短條皴為更富于彈性的更單純的融合解鎖和披麻于一體的皴法,且勾、皴渾然合為一體。

 

并不僅僅是溥儒受到“粗沈”藝術(shù)的滋養(yǎng),但因筆者學識、眼界與此文篇幅所限,不能一一列舉并分析。但《仿倪云林山水圖卷》確為沈周由“細沈”過渡到“粗沈”的典型之作,值得學界深入研究探討。

【詳見《中國書畫》2017年5期】




本文編輯:歐陽逸川   新媒體編輯:崔漫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清 | 查士標仿倪云林山水
流傳有序的倪云林傳世名畫《南湖山色圖》
元 倪瓚《水竹居圖》
【名品賞析】元季四大家:倪 瓚作品欣賞(四)
品館藏| 倪瓚《水竹居圖》軸
倪瓚(元四家)寒林山水圖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