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風眠曾說:
畫鳥就在于畫鳥像人,
畫花像少女,
如果畫鳥只像鳥,那又何必畫呢?
鳥,是畫中常見客。
印象中,看精致的鳥,就去看看朗世寧的。
看寫意的鳥,就去看看八大山人的。
看諧趣的鳥,就去看看揚州八怪李鱓的。
第一眼看到林風眠的小鳥,
別有一種自在逍遙意。
憩息圖
林風眠喜歡畫小鳥,
他筆下的小鳥個個姿態(tài)生動,活潑又呆萌。
樹枝的線條堅挺鋒利,
所展現(xiàn)的空間層次,豐厚而富變化。
畫中的小鳥,無論是獨立枝頭,
還是在月下棲息,或是在晨曦里歌唱,
都那么平和自如。
小鳥沉靜而自信,
遠離喧囂世俗糾葛,
體現(xiàn)了一種絢麗與寧靜的世界和諧之美。
林,風,眠。
三個字,每一個都簡,
如江水初發(fā),見清不見深。
合起來,自然,和煦,優(yōu)美。
念著念著,
像一幅溫遠的畫,清艷。
再推開名字的門簾,進去看這個人,
他畫的畫,他做的事,他的性情,他的品格,
越看越洞明,
再要不喜愛,已是不能。
有話說,人是過客,花是主人。
林風眠的小鳥世界,
走進去后,
會讓人覺得林子里有一個永遠的四月天,
人是看客,鳥是主人。
看多了,又從無限中看出點兒屬于林風眠的“一”:
所見到林風眠的小鳥,
一是都在枝頭,
一是盡是黑色,
一是幾乎獨一種。
林風眠畫的小鳥,
不在天空,不在地上,都在枝頭,
無緣問,
也可以從一而再的畫中看出畫家的心。
是小鳥,有時,就會飛,有時,就會地上走。
他所喜愛的小鳥的狀態(tài),
是棲在枝頭的樣子,
并不趕路,有歸意,有落處,住在春天里。
林風眠畫的小鳥,都是黑色的。
在中國水墨畫里,
非墨即白,畫鳥,墨趣天成。
黑,本是沉著色,天然有肅穆感,
林風眠的小鳥,
從輪廓的勾描到鳥身的涂染,一黑到底,
卻絲毫不見端嚴,
黑得十分靈動,活泛極了,
那些黑,聽得到叫聲的清脆,朗朗的笑意,
真的是漆黑黑,明艷艷,活潑潑。
在讀到林風眠晚年自述時就會明白,
他為何只畫“獨一種”。
他回憶道,
“我從小生長在一個山村里,……
童年的時候,我有時總在小河里捉小魚,或樹林中捉鳥,
養(yǎng)一些小魚和八哥,那是最快樂的事情了。
因為這個緣故,也許我就習慣于接近自然,
樹木、崖石、河水,它們縱然不會說話,
但我總離不開它們,可以說對它們很有感情。”
林風眠一生活了92歲,
到過許多地方,看過許多風景,
當然,也見過各樣的小鳥,
可他最喜歡畫的小鳥,還是八哥,
林里枝上黑黑的的八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