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書是極理性與極浪漫詩性相結合的藝術。
極理性——即表現(xiàn)對傳統(tǒng)作品筆法章法的解讀、感受——深度地感受——思考——判斷——總結——找出經典——模擬——深度模擬——錘煉。
極浪漫詩性——即創(chuàng)作主體的天賦——才情——性情——情感爆發(fā)力——藝術地轉化。當然,才情也有先天與后天之分。
胡秋萍
我們今天能夠看到的筆法、結體、章法、包括墨法等等,都是我們從閱讀經典的書法作品和進行理論總結時得來的。筆法--能改變作品的氣韻;墨法--能增加作品的氣勢;章法,我們稱為形式——能決定作品的氣象。
這其中有共性的東西,也有極個性的。共性的是基本的筆法、字法、墨法,個性的是此書法家與彼書法家在用筆、結字、墨法不同的那一點。能夠成為一個不被歷史網(wǎng)眼漏掉的書法家,大都有其不同與他人的那一點。其實這一點也是最能體現(xiàn)這個書法天賦才情的一點。
胡秋萍《春至》
再怎么有天賦才情,最開始的學習也得是從臨摹開始。在草書中,確切地說狂草書的臨摹是很困難的,對于狂草的臨摹,只能是在技法和形式上的努力追尋,而很難做到神采的模仿。當然所有的神都需要形的承載。但是僅有形,未必就能有神采的很好表現(xiàn)。
我們在欣賞古代經典作品時,都能感到一股強烈的氣息撲面而來,正像一個人的氣質,有有形的外在形式,也有無形的內心修煉。
從佛學的理念來講,人的相貌是會變的。你如果真學真干,三年后你的相貌一定會有所改變。我認為一個人的外相也一定是他內心的外化,所謂相貌實則是他的心貌,他的心亂不亂,疲不疲憊,煩不煩,痛苦不痛苦,全在他臉上寫著。
所以我們在訓練筆法和對毛筆的控制力的時候,還要通過學習中國傳統(tǒng)文化經典,儒、釋、道等哲學、思想、文化、書法理論的學習,慢慢地,點點滴滴地修化我們的內心,這樣我們才能在閱讀臨摹傳統(tǒng)書法經典作品中,包括技法都會有更深刻的感受、理解、領悟。在長期執(zhí)著的學習修煉領悟中,我們的才情也會不斷地被開發(fā)出來。
胡秋萍草書《泉州古船》
許多朋友喜歡草書,苦于不知從何入手,看到古代草書大家的作品非常激動,卻不知從何下筆臨摹,下面提出幾條途徑供大家參考。
1、從章草入手,先學章草。
有一種字帖是一行楷書,一行是草書,這樣可以對照著,便于認字、記字。先學草字的草法也是學草的基礎。這個帖很容易幫助我們辨清每個字和每個筆畫的來龍去脈。
2、由小草到大草
有些大草是無法學的,那是神靈附體,《千字文殘石》只可欣賞或分析局部臨摹,所以可先學小草。小草重理性、共性,把基本的字法形式、筆法搞清楚,再擴充到大草,作為將來寫大草的資源,使將來大草的創(chuàng)作合乎法度,要字字、筆筆有來歷處,萬變不離其宗,固好我們的根和本。比如像王羲之的《十七帖》。
3、參看《草訣歌》
《草決歌》我個人認為只可把它當做參考工具來用,而不可長期臨摹,就像有的人,拿著字典臨摹一樣,是不可取的。
胡秋萍扇面行書《泉州洛陽橋》
那么學習草書的過程中會有那些問題出現(xiàn)呢?
我們每個人都有與生俱來的書寫慣性,有的人想當然地隨意書寫自由體'龍飛鳳舞',不注意深入傳統(tǒng),擬古不深。高度的動態(tài)和特殊的漢字符號造成了大草書入門和提高的難度。
話又說回來,大草的難度不僅在于技法,還在于天性的浪漫才情的發(fā)揮和良好的創(chuàng)作心態(tài)的調整。詩性的浪漫雖然是天賦,同時也在于我們后天的用力培養(yǎng)和挖掘。大草書家在當下的激情書寫揮灑,是需要有一定的感情爆發(fā)力的,并很好地將情感進行藝術的轉化。
胡秋萍草書《觀高鐵調度中心》
作為當代書家,在多元化的信息時代,面對的機遇與誘惑同樣多,要注意培養(yǎng)自己其它藝術門類姊妹藝術的修養(yǎng),保持自己情感的細膩和敏銳、思想的深刻和豐富、精神的高貴和純粹,不為眼前利益和欲望所左右,堅定自己的藝術理想追求,實現(xiàn)從物境到情境到意境的藝術升華。
由于草書單字字法不同類型的差異,'章務檢而變,草貴流而暢',小草簡約具象,大草連綿抽象。
胡秋萍小楷《乙酉春遣懷》
隸書、楷書、行書、篆書等各書體之間的學習積累都會營養(yǎng)著我們大草書創(chuàng)作,使得我們的大草線條更加豐富,再加上我們對傳統(tǒng)文化、書學美學理論的學習,雖然大草是一種很難學的書體,但只要我們這一代人努力,就一定會有所收獲,也一定會產生我們這個時代的大草書家而無愧于這個時代。
月雅書畫中國網(wǎng)編輯整理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