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媽整理,侵權刪除
寶寶太粘人、跟屁蟲?其實寶寶愛粘人,多數(shù)是因為缺乏安全感造成的,應對粘人寶寶,家長可以這么做!
寶寶從一生下來就一直由媽媽哺育,自然而然會有一種心理依賴,時間長了,會讓寶寶覺得自己無法離開媽媽。有些寶寶的依戀性是正常的,即當媽媽去工作或是做別的事時,他們能夠理解。然而,有一些寶寶,媽媽一不在身邊就會大哭大鬧,這就屬于黏媽媽了。特別是春節(jié),天天陪著寶寶,現(xiàn)在收假了,寶寶卻開始粘人了,媽媽們更是頭痛啊。
A.黏媽媽的寶寶自理能力較差,不愿意與其他小朋友在一起;
B.在自信心方面,黏媽媽的寶寶也比一般寶寶差;
C.依賴感越強占用欲望越強。
想讓寶寶健康成長,就得杜絕黏媽媽的情況發(fā)生;而一旦寶寶在生活中養(yǎng)成了黏媽媽的習慣,也要想辦法去解決,這也像斷奶一樣,得一步一步慢慢來。
做飯、洗澡、上廁所,
一刻都脫不開身!
確實,嬰幼兒到了一個階段,很容易會有分離焦慮癥,出門要抱、拉屎要跟,一眼不見就「奪命連環(huán)call」。寶寶會因為缺乏安全感而不愿意離開照護者,同時又會對陌生人很害怕。有時,即便媽媽就在寶寶的身邊,寶寶還是不愿意停止哭鬧,這等熊孩子相信各位媽媽們都見識過了!
但是這個階段只是成長的一部分,孩子終究會成長,變得獨立,可以自己玩。那么,如何才能讓寶寶乖乖放手,不哭不鬧地接受跟媽媽短暫的分離呢?今天,雨媽來就給大家分享一篇來自媽寶 人員的內(nèi)容 ?
孩子出現(xiàn)分離焦慮時最怕的就是“媽媽不要我了”!被拋棄的恐懼戰(zhàn)勝一切事情。所以要讓孩子克服分離焦慮,就要讓他/她放下恐懼。
每次分開前,至少提前一天告訴寶寶,媽媽有事要出門。時不時地提醒寶寶,重申自己要出門的計劃,給寶寶「洗洗腦」。
此外,每次分開時媽媽都要鄭重地與寶寶道別,告訴他/她,我們只是短時間分開,然后用詳細的時間描述讓孩子知道當他/她做完什么事情后媽媽就會回家了,最好可以具體到細節(jié),用寶寶能夠理解的事情、動作來替代離開和回來的時間。比如,吃午飯、睡午覺、表針指到幾,讓寶寶對媽媽的行程有個大概的掌握。
這個方法可以幫助寶寶盡早的適應沒有媽媽圍在身邊的日子。
剛開始可以簡單的玩一些「找媽媽」的游戲,讓寶寶自己坐在客廳里玩玩具,媽媽坐在遠一些的沙發(fā)上,寶寶一轉身就能看見。慢慢的,可以延長分離時間,可以在家里「躲貓貓」,只要寶寶找,就及時回應,逐漸讓寶寶適應這種短暫的分離?;蛘咭黄鹜獬龅臅r候,讓爸爸抱著,告訴寶寶,媽媽去給你買吃的,回來后告訴他,媽媽回來了,媽媽沒有消失不見哦。多玩幾次,寶寶就能適應媽媽不在的時光了。
平時在家里,爸爸也要多陪寶寶一起玩,看喜歡看的繪本,玩喜歡玩的游戲,做戶外活動等,這樣寶寶對媽媽的依賴度就不會那么強烈,分離焦慮也相對的不會那么嚴重。
孩子有分離焦慮的情緒時,一定不能粗暴對待,否則只會加重他/她的焦慮。
當寶寶發(fā)脾氣哭鬧的時候,媽媽不妨給寶寶發(fā)個語音、視頻,陪他聊聊天,分享一下有趣的事情,耐心安撫寶寶,同時也可以告訴寶寶再等多久自己就會回去。這時候,陪在寶寶身邊的大人也可以「助攻」一下:你看媽媽也很想寶寶啊,等寶寶睡醒覺,就能見到媽媽了~
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讓寶寶知道,即使媽媽不在身邊,也是時刻都想著他/她的。
媽媽回到家的時候,可以第一時間給寶寶一個擁抱,一個親吻,告訴他/她,媽媽也想寶寶!這樣不僅能增加親子感情,還能快速地安慰寶寶。
或者,媽媽在回家的時候,給寶寶準備一個小禮物,手工卡片、冰箱貼、小點心等,給寶寶制造一個surprise,他/她會更加開心。
但這也不是每次都給,不然寶寶會認為分離=禮物,形成定性思維就不好了。
很多時候大人身不由己,原本說好的事情可能會因種種因素而改變。但是對寶寶來說,尤其是經(jīng)歷分離焦慮期的寶寶,最好能做到「不欺騙、不偷溜」。
還有一些寶寶面對媽媽要離開,當時答應的很爽快,等你真正的消失在他/她面前,他/她就立即崩潰大哭,吵著鬧著要你回來。
這時候,媽媽們一定要有耐心,溫柔地跟寶寶解釋。但絕對不要欺騙寶寶,一旦他/她發(fā)現(xiàn)這是謊言時,會更沒有安全感,下次分離會來得更加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