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聲視角
大天鵝(學(xué)名:Cygnus cygnus)是一種候鳥,別名鵠、白鵝、天鵝、咳聲天鵝,是一種候鳥,春秋兩季在中國北方、俄羅斯西伯利亞等繁殖地和中國長江流域及以南的越冬區(qū)之間進行遷徙。大天鵝體重約10千克,體長達1.5米,全身的羽毛均為雪白的顏色,只有頭部和嘴的基部略顯棕黃色,嘴的端部和腳為黑色。身上的羽毛非常豐厚,可以有效地抵抗嚴寒的氣候,在零下36—48℃的低溫下露天過夜也能安然無恙。沒有亞種分化,體型高大,體長120-160厘米,翼展218-243厘米,體重8-12公斤,壽命8年。嘴黑,嘴基有大片黃色,黃色延至上喙側(cè)緣成尖。游水時頸較疣鼻天鵝為直。
大天鵝棲息于開闊的、水生植物繁茂的淺水水域。除繁殖期外成群生活,晝夜均有活動,性機警、膽怯,善游泳。候鳥,遷徙時以小家族為單位,呈“一”字“人”字或“V”字形隊伍。飛行時較疣鼻天鵝靜聲得多。
它是世界上飛得最高的鳥類之一(能和它比高的還有高山兀鷲),能飛越世界屋脊——珠穆朗瑪峰,最高飛行高度可達9000米以上。
大天鵝全身的羽毛均為雪白的顏色,雌大天鵝雄同色,雌略較雄小,全身潔白,僅頭稍沾棕黃色。虹膜暗褐色,嘴黑色,上嘴基部黃色,此黃斑沿兩側(cè)向前延伸至鼻孔之下,形成一喇叭形。嘴端黑色。跗蹠、蹼、爪亦為黑色。幼鳥全身灰褐色,頭和頸部較暗,下體、尾和飛羽較淡,嘴基部粉紅色,嘴端黑色。
大天鵝的喙部有豐富的觸覺感受器,叫做赫伯小體,主要生于上、下嘴尖端的里面,僅在上嘴邊緣每平方毫米就有27個,比人類手指上的還要多,它就是靠嘴緣靈敏的觸覺在水中尋覓水菊、莎草等水生植物,有時也捕捉昆蟲和蚯蚓等小型動物為食。
幼鳥身上是灰棕色羽毛,嘴呈暗肉色。一年后它們才完全長出和成鳥的羽毛相同的白羽毛。
大天鵝的分布區(qū)非常廣闊,而且無論是繁殖期還是越冬期,活動范圍都與當年的氣候因素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如果氣候溫和,它的繁殖區(qū)域可以向北方擴展,繁殖的時間也可以提前一些;而在氣溫較低的年份,冬季分布于中國長江流域及附近湖泊;春季遷經(jīng)華北、新疆、內(nèi)蒙古而到黑龍江、蒙古人民共和國及西伯利亞等地繁殖。它的越冬區(qū)則可以到達長江流域以南的地區(qū),尋找沒有被冰封的水域,以便獲取足夠的食物。在中國,大天鵝分布于北京、河北、山西、內(nèi)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上海、山東、河南、湖南、四川、云南、陜西、甘肅、青海、寧、新疆、臺灣和香港。
大天鵝保護區(qū):煙墩角天鵝湖、 豫北黃河故道濕地、巴音布魯克、董寨、濟源、洪河、興凱湖、東洞庭湖、莫莫格、鄱陽湖、雙臺河口、達里諾爾鳥類、達賚湖、科爾沁、烏梁素海濕地、白芨灘、青海湖鳥島、榮成天鵝湖、蘆芽山、歷山、天池(新疆)、塔里木胡楊林、南洞庭湖濕地、鄂爾多斯、衡水湖濕地、賽罕烏拉、黃河三角洲。
北半球分布的四種白色的大天鵝很早就被人們所認識,由于大天鵝的羽色潔白,體態(tài)優(yōu)美,叫聲動人,行為忠誠,在歐亞大陸發(fā)展的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不約而同地把白色的大天鵝作為純潔、忠誠、高貴的象征。
中國古代稱大天鵝為鵠、鴻、鶴、鴻鵠、白鴻鶴、黃鵠、黃鶴等,許多地名中仍包含了這些詞匯,比如雁門關(guān)、鵠嶺、鵠澤,黃鶴樓等,至今有些地方依舊是大天鵝等雁形目鳥遷徙的重要通道?!对娊?jīng)》中有“白鳥潔白肥澤”的記載,至今日語中的“白鳥”就是指大天鵝。天鵝一詞最早出現(xiàn)于唐朝李商隱的詩句“拔弦警火鳳,交扇拂天鵝”。唐朝大詩人王維“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fù)返,白云千載空悠悠”的著名詩句,以及春秋時楚國大詩人屈原“黃鵠之一舉兮,知山川之紆曲;再舉兮,睹天地之圜方?!倍际侵幐杼禊Z的佳作。晉朝阮籍贊它“雙翮凌長風(fēng),須萸萬里逝”,杜甫用“舉頭向蒼天,安得騎鴻鵠”來抒發(fā)自己的高尚情懷。孟浩然以“壯志吞鴻鵠”來形容志向之高大。農(nóng)民起義軍領(lǐng)袖陳勝的“嗟呼,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史記·陳涉世家》),更是展示了他的英雄氣概。漢高祖劉邦《鴻鵠歌》曰:“鴻鵠高飛,一舉千里。羽翮已就,橫絕四海。橫絕四海,當可奈何……”。《楚辭》中有:黃鵠一舉兮,知山川之紆曲。再舉兮,知天地之圓方。
由于大天鵝的舉止莊重,儀態(tài)嫻雅,古今中外以它為對象的藝術(shù)作品數(shù)不勝數(shù),俄羅斯柴科夫斯基的著名芭蕾舞劇“天鵝湖”,以其優(yōu)美的旋律,輕盈美麗的舞姿而風(fēng)靡世界。那動人的愛情故事在人間傳誦,表達了人們的一種美好的愿望和對崇高愛情的向往,也體現(xiàn)了人們對大天鵝忠于愛情的高尚情操的由衷贊美。此外,圣桑的“天鵝之死”,舒伯特的“天鵝之歌”也都是人們熟知的名曲。塞浦路斯的古畫藝術(shù)珍品“麗達和天鵝”,是在2000多年前,用色彩不同、大小相似的方形小石,一塊塊地鑲拼成面積為1.5平方米,重量達62千克的鑲嵌畫,畫中亭亭裊娜的女子萊達和一只肥碩的大天鵝在一起,取材于天神宙斯和斯巴達王妃萊達私通的愛情故事。等等都表達了人們對天鵝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日本是天鵝的越冬地之一,日語中大天鵝的古名約有20多個,有的如“鴻”“鵠”等是由中國傳入,有的則是大天鵝棲息的地區(qū)的名字,還有的用的是大天鵝鳴叫的擬聲詞,有的是對大天鵝形態(tài)的描述。在日本有關(guān)大天鵝的故事很多,它們被認為是天的使者,是“神鳥”。
古希臘對于大天鵝的記述很多,亞里士多德的《動物志》就論述了大天鵝的習(xí)性和行為,還有大天鵝形態(tài)解剖的記載。《希臘鳥譜》一書中對于大天鵝臨終的鳴叫有著動人的描述,西方文化中,將文人的臨終絕筆稱之為“天鵝絕唱”(swan song)正來源于此。在英國,卓越的詩人或歌手可以與大天鵝作比,例如莎士比亞的雅號正是“艾馮的天鵝”。西方的音樂和文學(xué)作品中也有大天鵝的形象,圣桑的《天鵝之死》,安徒生用大天鵝羽色的變化演繹了一篇動人的《丑小鴨》。星空中的星座也有大天鵝的身影(天鵝座),那是希臘神話中宙斯的化身,許多藝術(shù)家都以萊達與大天鵝為題材創(chuàng)作了傳世的美術(shù)作品。世界各地以大天鵝命名的地名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姓氏中的Swan也是來源于這種美麗而潔白的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中國國家重點保護等級: 一級,生效年代: 1989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等級: 漸危,生效年代: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