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聲視角
清晨。
告別米蘭,乘車北上,直奔瑞士。
車外,荒山禿嶺。
車內(nèi),昏昏欲睡,漸入夢鄉(xiāng)。
不知何時,一覺醒來,竟不知今夕是何年。
身在何處?此時。
是藝術(shù)之都佛羅倫薩,還是水城威尼斯?
身在何處?此刻。
是從阿爾卑斯山走入夢境,還是從夢境走出,一頭扎進(jìn)阿爾卑斯的懷里?
眼前,一切如夢境般恍惚。
眼前,阿爾卑斯山與夢境已難以分清。
定睛細(xì)看——
天,水洗似的藍(lán);
云,漂過似的白;
碧草茵茵,鋪就萬傾地毯;
林木密密,織成片片帷帳;
湖水粼粼,雪峰梳妝打扮;
眼前這座山,與夢里那座山一模一樣真實。
這是阿爾卑斯山嗎?
山谷里,搖曳出串串牛鈴聲——
是的,這就是阿爾卑斯。
這是少女峰嗎?
白云間,露出少女峰羞澀的俏臉——
是的,這就是阿爾卑斯。
哦,這不是夢境。
這是仙境!
用一雙透亮透亮的黑眸,阿爾卑斯山沉靜注視著每一位來自塵世的造訪者。
小城因特拉肯就坐落在茫茫的阿爾卑斯大山之中,就坐落在圖恩湖與布里恩茨湖之間:一條不是很長的東西向街道,四處散布著一座座與雪峰相伴的美麗房舍,雪山上流淌而下的雪水匯成的河流穿城而過,讓小城分外清新迷人,似世外桃源一般。
哦,因特拉肯,人間如果有天堂,你一定就是天堂的入口。
走進(jìn)天堂入口,遠(yuǎn)離塵世喧囂,仰望藍(lán)天,撫摸白云,掬一捧湖水,洗盡身心所有塵埃,頓感心靈有一種說不出的澄澈明亮。
小城不大,名氣不小。
皆因,有阿爾卑斯山;
皆因,有被稱為"歐洲脊梁"的少女峰;
皆因,有童話般的牧場、村落、教堂;
……
因特拉肯是人類與自然交流的會所,是每一位大自然熱愛者的宿營地。一年四季,不同膚色、不同語言、不同服飾的造訪者云集于此,交織出一種別樣的風(fēng)景。徒步者、鐵馬客、自駕游、舉家之旅……小城到處是一股生活的暖意。
小城里,仿古馬車載著游客,悠閑自得地穿行于大街小巷,被主人打扮得漂漂亮亮的高頭大馬,四蹄踏在千百年前鋪就的鵝卵石小路上,發(fā)出咯噠咯噠的聲音,清脆又極富韻律。這聲音猶如一首簡潔明快的打擊樂,觸動著人們那根追尋歷史的神經(jīng),給早已生活在汽車時代的人們一種穿越時空的感覺。
乘一輛馬車,徜徉于小城,伴隨著馬蹄聲聲,因特拉肯的容顏逐漸向我展開。
咯噠咯噠的馬蹄聲告訴我,穿城而過的河叫阿勒河。阿勒河水澄澈的像嬰孩的眸,把我和載我的馬車一起攝入其中;阿勒河水美的像一首流動的詩,阿爾卑斯的雪水,踏著舒緩的舞步,一路淺吟低唱,把圖恩湖、因特拉肯、布里恩茨湖三顆耀眼的珍珠,串成一個美的難以言表的項鏈,佩戴在阿爾卑斯頸上。我欲跳入河水之中,像魚兒一樣盡情暢游,讓雪山之水洗滌我的軀體,也洗滌我的靈魂,讓我成為阿爾卑斯的畫中人。
咯噠咯噠的馬蹄聲告訴我,走過阿勒河上這座橋,便是建于1279年的古鎮(zhèn)翁特賽恩。沿河大都是低層建筑,建筑式樣千姿百態(tài),風(fēng)格色彩各異,就像一件件造型精美的藝術(shù)品嘆為觀止。有自14世紀(jì)保留至今的教堂,有17世紀(jì)興建的市政廳。它們外墻上飽經(jīng)風(fēng)霜洗禮的斑痕清晰可見,雖然給人一種滄桑感,但那獨特的造型難掩當(dāng)年的風(fēng)采,反而把房屋的美襯托得更加深沉。它們與充滿濃郁現(xiàn)代氣息的新建筑共存,不時散發(fā)著悠悠古韻,似乎在靜靜地訴說著古鎮(zhèn)的歷史。駐足其前,不禁想起雨果的名言:“最偉大的建筑是民族的寶藏,世紀(jì)的積累,是人類社會才華不斷升華留下來的印痕。”
咯噠咯噠的馬蹄聲告訴我,城中心霍依瑪特綠地有35英畝之大,是因特拉肯的名片。不論何時從這片綠地擦身而過,你都可以與少女峰美麗相遇。草地為昔日修道院庭園,現(xiàn)今則禁止興建任何建筑,以防止破壞這片美麗的景觀。
躺在偌大的草坪上,仰望藍(lán)天,五顏六色的滑翔傘像一個個從天而降的精靈,喚起我未泯的童心。有生之年,我想作一次體驗,自由自在地飄飖在阿爾卑斯的天空,俯瞰因特拉肯全景,一定能夠獲得一種全新的生命感動。
躺在偌大的草坪上,遙望云霧繚繞的少女峰,耳畔響起那個耳熟能詳?shù)墓适隆?br>
一位天使來到凡間,在一個美麗的山谷里住下。為山谷鋪上無盡的鮮花和森林,為山谷鑲嵌銀光閃爍珠鏈,天使許愿說:"從現(xiàn)在起,人們都會來親近你、贊美你,愛上你。"
這座讓天使心醉的山,就是瑞士少女峰。
少女峰,海拔4158米,橫亙18公里,銀裝素裹,宛如一位白衣少女,披著長長秀發(fā),恬靜地仰臥在白云之間,是伯爾尼高地最迷人的地方。
山頂,一年四季,雪花彌漫,異常冰寒。在陽光的照射下,在藍(lán)天白云的烘托下,雪峰晶瑩剔透,潔白無瑕,如夢如幻,好似仙境。
山腰以下,雪峰深處延伸出無盡的翠綠、鮮亮的明黃,毛茸茸的小草覆蓋著山坡,如浴后的少女身披一層薄紗;成片的松樹高大挺拔,像一個個英俊剛毅小伙兒守護(hù)著大山。
和緩的山坡上,山花爛漫,牛群散布,牛鈴聲回蕩山谷,山谷里村落安詳恬淡,郁金香、紫云英、雛菊開得轟轟烈烈。山上山下,景致交相輝映,悄無聲息地勾勒出一幅美輪美奐的大寫意山水畫,美得讓人迷醉。
天使的愿望早已實現(xiàn),如今少女峰已經(jīng)成為旅行者追逐的圣地。
追逐少女的鐵馬客,腳蹬自行車,用人類的精彩和堅毅,在雄渾的大自然面前開辟了一條條勇敢者之路。
追逐少女的背包客,策杖而行,在陽光照耀下,走過野花開滿的山坡,游走于綠野仙蹤,那一串串留在坡上的笑聲,宣示著阿爾卑斯最迷人最浪漫的風(fēng)景。
因特拉肯每一條通向少女峰的路都是那樣絢麗多彩。那穿行于綠野與雪峰的齒輪火車,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風(fēng)景線。色彩鮮艷的車廂像點睛之筆,讓白雪覆蓋的山峰和疊綠堆翠的森林變得如此動感,構(gòu)成阿爾卑斯最耀眼最震憾的畫面。
站在"歐洲屋脊"少女峰上,眼前一片白茫茫的冰雪世界,阿爾卑斯山脈一望無盡。近看,雄奇的阿來奇冰河停止了移動,化作一道靜止的冰川,仿佛又一次陷入千年等待;斜坡處一隊隊滑雪者在快樂地飛翔。遠(yuǎn)眺,法國的浮日山脈、德國的黑森林正與少女峰含情脈脈地對視。
此時此刻,所有造訪者的靈魂都會交融于這個晶瑩剔透的冰雪世界;此情此景,所有造訪者都會留連忘返,如墜天境。
告別喧囂塵世,走進(jìn)阿爾卑斯山,走進(jìn)因特拉肯,如同走進(jìn)天堂。面對如此純凈而又寧靜的世界,心靈深處的那點兒污垢也會羞愧地?zé)o地自容。
2019年2月2日寫于大都錦湖園
雷聲,年逾花甲。上世紀(jì)七十年代中葉,開始文學(xué)創(chuàng)作和從事新聞工作,作品多次在全國獲獎。1989年出版新聞學(xué)專著《新新聞體寫作》一書,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的周谷城為該書題寫書名;1990年北京亞運會撰寫的通訊《如煙的夢后,是黎明》,獲得中國新聞獎一等獎,并被收入亞運文獻(xiàn)集《亞運在北京》一書;1994年,撰寫9集電視片《康居》,北京市委、市政府頒發(fā)榮譽證書予以表彰;2013年,湖南美術(shù)出版社出版其大型攝影散文集《追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