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感覺——自己拍出來的照片很“平”,總感覺差點什么。如果你屬于這種情況,那么很有可能是你的照片缺少透視關系。
我們生活在三維世界中,但照片卻是二維的。想要在平面上表現出三維的立體層次,就需要下面幾個方法:
1. 空間留白
利用畫面留白的方式可以有效增加空間感。用留白的方式拍攝一個畫面,要先明白少即是多的道理,畫面中的元素越少,人們的注意力就不會背其他的元素搶走。
縮小主體面積,增加留白面積,畫面的空間感增強
2. 引導線
引導線能夠引導觀者的注意力,小路、小溪等都可以作為引導線放到畫面中。當觀者從近處向遠處看時,畫面的縱深感就十分明顯了。
@顧朝君
在這里我們要談一談匯聚線。
任何兩條平行的線條,在向遠處延長時都會逐漸的聚合,直到在盡頭處交匯成一個點。而拍攝匯聚線,就是利用場景中向遠處延伸的線性物體,來增強空間感。
@老懋
構圖時要注意讓線條開始于畫面的邊緣,帶著觀眾的視線穿過更多的畫面,這樣照片的縱深感就會更加突出了。
@楊靖
3.使用空氣制造立體感
這里的空氣指的是霧氣,在北京等地,霧霾也可以產生同樣的效果。霧氣減少了遠處物體的可見度。
比如下面這張圖中,由于霧氣的存在,我們能見的背景細節(jié)減少了,山體以及其他一些物體變得朦朧不清,而圖片前景中的山林細節(jié)則保留了下來。
@藍飛
同理,這張照片也是通過大量的霧氣遮住了背景,從而凸顯了整個畫面的空間立體感。
@皓月
4. “近大遠小”
很多相同的景物,只要改變一下拍攝角度就會產生完全不一樣的效果?!敖筮h小”的視覺透視原理,也是創(chuàng)造出縱深感的方法之一。
比如說拍攝船只時,如果每條船都處于同一條線上,畫面顯得很平,缺乏縱深感:
但是如果每條船都處于遠近不同的位置上,錯落有致,照片看起來更加生動有趣。如下圖,遠處的船與近處的傳相互呼應,表現出湖面的寬廣,照片的立體感油然而生:
一排樹或圍欄、橋墩等等重復出現的物體也可以表現出這種縱深感。
遠處變小的橋墩,體現了距離的變化
5. 突出前景
我們之前經常提到前景的重要性,原因就在于前景可以顯著增加照片的縱深感。主體與前景一前一后的位置關系可以體現出距離,增強畫面的深度。
前景可以引導觀者從近到遠地欣賞照片,在觀察遠近兩個位置的事物時,觀者就能夠感受到照片的空間感。
從近處看向遠處的高樓
特別是在建筑、風光攝影中,利用前景增強縱深感的方法經常用到。
比如湖上的巖石,山中的小溪,草原上的花叢等等,這些全可以作為前景參照物讓照片的層次感更加鮮明,同時也能讓畫面變得生動有趣。
光拍建筑本身,畫面比較單調
加上近處湖水上的景物,感覺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