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知道了色階最基礎的用法;
2、不瞞你說,很多人使用色階的水平只停留在上一期的階段;
3、如果你還想對色階有深刻的理解,今天的內容可能會對你有所幫助;
4、順便提醒一下,這兩期只是想通過色階讓你了解曲線而已;
5、等開始學習曲線時,你就明白了;
當你把今天知識點弄清楚后,這將對你后續(xù)學習曲線工具會有幫助。接下來說點有些人還不知道的色階小知識。
1、畫面中的陰影、中間調、高光是什么?
2、這三個小滑塊是什么?
3、這個黑白漸變條的作用?
4、這三個吸管用什么作用?
以上幾點內容同時組成了色階的基本用法,如果你連上面這四點內容還不明白,請閱讀上一期的色階基礎內容,不然今天你可能會看不懂。
首先坦白一下,上期你花了這么多時間看的色階基礎知識,其實在PS里面就是一秒鐘就可以解決的問題,有兩種方法:
原圖是這樣的:
第一種方法:自動色階
1、很多人都知道自動色階;
2、但可能你使用“自動色階”調整出來的效果和原圖沒有什么變化,都差不多。
3、原因是你的自動方法沒有使用正確。
即便是“自動調色”,很多人也沒整明白,今天分享給你后,以后記得靈活運用。
問:為什么使用“自動”調節(jié)后,和之前的沒有太明顯的變化?
答:因為有個“自動選項”你沒有留意過。
默認是這樣的:
所以調節(jié)出來不會有太大變化。
接下來你把它變成這樣:
稍微提醒一下,查找“深色與淺色”的原理是:
1、軟件會自動找到圖片中合適的暗部區(qū)域和亮部區(qū)域;
2、當你把“對齊中性中間調”勾選上之后,軟件也會自動尋找當前畫面中最接近灰色的值;
3、然后自動將紅綠藍進行平衡,從而達到快速調節(jié)色彩的目的;
最后點擊確定后,它會很快的自動校準色彩。
這張原片本身是篇灰的,經過自動色階調整出來后感覺還行。
那接下來我們換一張偏色的照片試一下。
原片一看就知道偏紅:
調整中:
調整后:
是不是被爽到了?這個功能對于接觸PS不久的人來說是個福音。
有時候手動調節(jié)還不如自動調的準確。
如果你使用默認的自動調節(jié)絕不是上圖的這種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
1、這種自動調節(jié)色彩方法不可能處理所有照片的色彩,但一般來說效果還行;
2、它最大的好處就在于快捷方便;
3、如果你需要更加精細的調整,建議你后期還是要老老實實學習更加高級的調色方式;
想象一下:當你花了大價錢在影棚里面拍的照片,結果被你一個“自動色階”調的跟在室外拍攝一樣有偏色,豈不是浪費了嗎?
4、所以有些時候必須要根據實際需求去干預色彩;
5、記得舉一反三,自動調色里面給了你四個自動選項,要記得經常去比較,這樣才能進步。
我相信可能也只有小部分人能夠認真去了解剩下的自動算法原理,如果你對這些知識還比較感興趣,以后我會陸續(xù)分享出來。
6、你也可以把這個自動選項“存儲為默認值”,那么你下次選擇自動的時候就方便了;
第二種方法:去除薄霧
找到camera raw濾鏡:
找到去除薄霧,同樣可以一鍵解決照片發(fā)灰的問題。
雖然一鍵可以解決問題,但我還是強烈建議你把上一期的原理知識弄明白,這將對你以后學習新的知識會有很多幫助。
以上就是自動色階需要了解的知識點。
你知道在吸取顏色的時候最難的是什么嗎?
1、估計這個問題,有PS經驗的人都知道;
2、其實就是:什么樣的黑色才是合理的?什么樣的白色才是合理的?中間調怎么弄?
2、因為這個與白平衡有關系,稍微選錯就會導致偏色;
3、就是這幾個小吸管,上面是黑色、中間是灰色、下面是白色;
它存在的意義就在于需要你手動去定義當前畫面的暗部區(qū)域、亮部區(qū)域、中間調區(qū)域。
但問題是很多人找不準。
我們再來看一張圖:
我們來看如何利用吸管工具來進行色彩還原?
做個錯誤示范:
當用中間調吸管在吸取顏色的時候,如果吸取錯誤會發(fā)生什么現象?
1、最終結果會導致偏色,如果吸取藍色,照片就會偏黃。吸取黃色,照片就會偏藍;
2、所以中間調講究的是平衡;什么是平衡,其實就是一個接近于灰度的值;
3、因為藍色和黃色是補色,既然你錯誤的認為藍色是中間調,那么計算機也會錯誤的給藍色里面添加補色,也就是黃色,所以就會產生偏色。
4、所以只有當你吸取一個灰色,也就是RGB數值相等的顏色,畫面的中間調才會準確。
比如首先我們來定義畫面的暗部區(qū)域
具體方法是選擇最上面黑色的吸管,來吸取畫面中黑色的區(qū)域。
那我怎么知道畫面中最黑的地方在哪里?
簡單的圖像還好,復雜的圖片有時候單憑眼睛看是不行的,你需要借助工具,比如這張圖:
當無法確定哪里是黑色區(qū)域時,可以借助工具。
可以再圖像上新建一個“閾值”,這樣的好處就在于它可以將圖像中的黑白區(qū)域區(qū)分的非常明顯。
隨著你將滑塊從左到右滑動的時候,當出現一點點黑色的時候,就證明這塊區(qū)域是畫面中最黑的地方。
然后你可以選擇“窗口”--“信息”
選擇吸管工具。
點開信息面板,然后在這塊黑色的區(qū)域用吸管做標記。
按住“shift”點擊即可
這樣就相當于你在畫面中的暗部區(qū)域做了一個標記。
白色同理:
把滑塊從右往左滑動,最先出來的白色區(qū)域就是畫面中的亮部區(qū)域。
現在已經將暗部和亮部區(qū)域做了標注。
接下來只需要打開色階面板,選擇黑色吸管吸取黑色的位置,選擇白色吸管吸取白色的位置即可。
最后用“中間調吸管”吸取樹干的地方:
很多人在吸取中間調的時候找不準位置,就上圖來說,你用眼睛是很難判斷畫面中的灰色區(qū)域的。我分享一個方法給你,可能很多人還不知道:
在圖像的上方添加一個50%的灰色,把圖層混合模式改成差值,這樣更加方便你尋找畫面中的灰度值。
最后看一下對比效果:
調整前:
調整后:
需要注意的地方:
1、在吸取黑色的時候盡可能不要去吸取純黑色,也就是RGB數值都是000的區(qū)域;
2、吸取白色也是一個道理,不要去吸取RGB數值是255、255、255的區(qū)域;
3、因為純黑和純白是沒有色相的,如果純黑和純白的面積過多,你后期需要印刷也會麻煩,印刷出來也是沒有任何細節(jié)的;
問:既然有了自動調色功能,那還用吸管干嘛?
1、吸管的用法并非你想的這么簡單,以后使用到調色合成的時候用得上,以后我們還會陸續(xù)講到吸管工具的使用;
2、所以今天你要搞清楚它的原理,后面講到曲線時,才能跟得上;
請留意紅框處的內容,這和你今天學習到的吸管工具密切相關。
我們來分析:
1、左上角的白平衡工具,相當于今天講到的中間調滴管;
2、右邊的白色和黑色相當于今天講到的白色吸管和黑色滴管;
3、去除薄霧今天我們也稍微提到;
學習了之前的色相飽和度,是不是這張圖你也可以看明白:
上期的內容我們大致了解了直方圖,同時這張圖的色階你也大致明白是怎么回事。
上期你看到的沒有顏色,現在你看到的有點顏色,其實也是大同小異。
為什么曲線工具也有吸管?
奇了怪?就連曲線的自動命令也是和色階是一樣的
1、只要你把原理弄明白,在photoshop里面很多地方都是想通的;
2、就連自動調色的選項也是一模一樣,其實還是比較簡單的;
3、這兩期知識的了解都是在為曲線打基礎;
4、學習“自動”是為了讓你的工作更加方便;了解“吸管”是為了讓你快速理解原理知識,從而學習后面更加復雜的知識點;
5、即便它們可以做出同樣的效果,也要去認真了解;
6、如果連色階的基礎還沒有弄明白,建議不要往下學習曲線,不然會懵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