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后,必有兇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強。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p>
“果而勿強,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strong>
“果而勿強”,這是對前邊話的總結(jié),就是要低調(diào)做人,謹(jǐn)慎做事,不要嘚瑟。
“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一個生命規(guī)律,人到中年,前邊叫壯年,后邊就是老年了。萬物也一樣,佛家叫“成、住、壞、空”,這是借用這個人人都知道的規(guī)律,來說道理,物極必反,過了那個度,就開始走下坡路。這里用“壯”、“老”,來做形容,就是說這個下坡路,是“加速度”變了,速度開始走下坡路,而距離上還不一定馬上開始下滑。就是在我們正常還沒覺察的時候,它已經(jīng)開始有“下滑”的征兆了,所以叫“物壯則老”。這是一個隱性的要素,老子早在兩千多年前講道理,告誡我們注意,這個狀態(tài),叫做“不道”,不符合“道”的精神。
“不道早已”。就是不符合道德精神會怎么樣?會過早的結(jié)束,也就是這個“果子”吃不了幾天就沒了。所以這個說了半天,是講如何“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只是反著說了:“強”,就沒辦法可持續(xù)發(fā)展。
好了,現(xiàn)在開始上私貨:
“強”的限度在哪里。
什么叫強,強到什么程度算強了?“矜、伐、驕”,怎么樣做算“矜”?怎么樣做算“伐”?怎么樣做算“驕”?
這里有四個字:“量力而行”。
“力”就是自己的能力,也就是說做事情,要做在自己的可控范圍之內(nèi),這是就做事而言。
當(dāng)然,說我要“突破”,那是另一說?!巴黄啤保瑧?yīng)以安全為要。也就是說,一點一點的突破,這可以說就做人而言。
我們很多經(jīng)典,比如《道德經(jīng)》,并不是專門講“修煉”的。它提到了“修煉”的事,但在論述過程中,只是拿“修煉”作為論據(jù),拿各種境界來講道理,告訴我們應(yīng)該怎么去理解、配合,完成人生、完成群體配合、完成社會構(gòu)建。
所以真正的境界印證,在我們傳統(tǒng)傳承中,是“出家人”干的事情,“在家人”用不著這樣干,因為它做起來有一定專業(yè)性,也有可能會有風(fēng)險,所以一直都有著這么一個“社會分工”。
我們近代把這個體系給打破掉了,現(xiàn)在只是在艱難的重建,中間有很多環(huán)節(jié)肯定很艱辛,具體怎么艱辛我也是瞎猜的,看不完整,只能略盡自己一點薄利,沒事干寫寫帖子胡說一通。
圖片來自于網(wǎng)絡(lu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