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堪稱甲桂林;群峰倒影山浮水,無山無水不入神”,高度概括了陽朔自然風光在世界上所占有的重要位置。
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風景游覽城市,有著舉世無雙的喀斯特地貌。這里的山,平地拔起,千姿百態(tài);漓江的水,蜿蜒曲折,明潔如鏡;山多有洞,洞幽景奇,瑰麗壯觀;洞中怪石,鬼斧神工,琳瑯滿目,于是形成了“山清、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四絕”,而自古就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贊譽。桂林山水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著稱,素有“山水甲天下”之美譽。桂林市現(xiàn)有總?cè)丝?76萬人,是一個多民族地區(qū),壯、回、苗、瑤、侗等28個少數(shù)民族占全市總?cè)丝诘?.5%左右,共有少數(shù)民族68萬人。它地處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東北部,東經(jīng)109'45'-104'40',北緯24'18'-25'41',市轄秀峰、象山、七星、疊彩、雁山五城區(qū)和靈川、興安、全州、臨桂、陽朔、平樂、荔浦、龍勝、永福、恭城、資源、灌陽十二縣,行政區(qū)域總面積27809平方公里,其中市區(qū)面積565平方公里。1982年國務院公布桂林為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桂林市區(qū)寶積山和甑皮巖洞穴發(fā)現(xiàn)多種距今約一萬年前的人類遺物。公元前214年,秦始皇開鑿靈渠溝通湘漓水系,置桂林、象郡、南海三郡,這是“桂林”名稱的最早起源,但郡治不在今天的桂林市。兩千多年來,桂林先后成為郡、州、府、縣治的所在地。1940年始設桂林市,曾長期為廣西省府。解放后,桂林為省轄市。1998年9月8日,經(jīng)國務院批準,桂林市和桂林地區(qū)合并,組建成新的桂林市。 桂林是一座以山水秀麗和文物古跡眾多為主要特征的風景游覽城市。桂林巖溶地貌最為發(fā)育,最為典型,轄區(qū)內(nèi)洞穴、石峰數(shù)以千計,大小湖塘數(shù)百個,其間河谷開闊平緩,山多平地拔起,孤峰、流泉、峰叢、峰林環(huán)布,漓江依山勢流轉(zhuǎn),江中為洲,間有險灘、流泉、飛瀑,是桂林山水精華之所在,形成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山水”。
百里漓江"水繞青山山繞水,山浮綠水水浮山”。蘆笛巖、七星巖、蓮花洞、冠巖等洞穴形態(tài)奇異,堪稱“洞穴瑰寶”。市區(qū)千峰環(huán)立,一水抱城,景中建城,象鼻山、伏波山、疊彩山、獨秀峰、塔山等,城中見景,城景交融,世所罕見。 桂林人文資源十分豐富,納文物古跡、民族風情、村寨風光于一體,并與山水景觀有機結合、相互交輝。甑皮巖洞穴遺址、興安靈渠、明靖江王府和靖江王墓群、桂海碑林、花橋、八路軍辦事處、李宗仁故居等文物古跡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價值。全市聚居的壯、苗、瑤、侗等少數(shù)民族,保持著古樸、奇特、多彩的民俗風情,如壯族的三月三歌節(jié),瑤族盤王節(jié)、達努節(jié),苗族蘆笙節(jié)、拉鼓節(jié),侗族花炮節(jié)、冬節(jié)對中外旅游者具有極大吸引力。
桂林獨秀峰
桂林漓江
桂林漓江雙乳山
桂林漓江鐘乳山
桂林象鼻山水月洞
蝴蝶谷 溶洞
黃昏的漓江
金雷風景
九馬畫山
漓江岸
漓江泛舟
漓江落霞
漓江破曉
漓江山水
漓江晚霞
漓江巖畫
漓江游船
漓江漁船
漓江漁歌
漓江漁火
螺絲山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