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相交,交于心;人之相慕,慕于品;人之相重,重于義;人之相契,契于誠;人之相牽,牽于情;人之相惜,惜于真。 然雅說,若你生命中的遇見沒有因為你變得更美好,那么你的情感是個負數(shù)。這說的是因你的不好,至少也是缺少一種正能量情感磁場。相反,一段感情,如果不能讓你變得更好,那是不是也說明你沒交對人,這段感情還有必要再繼續(xù)下去嗎?人大都是因相互了解而相近,卻有時又因太了解了而漸遠。 沒有那個人可以回到過去重新再來,但誰都可以從現(xiàn)在開始,書寫一個全然不一樣的結(jié)局。
人們已習慣了戴著面具去生存生活,可時間長了便模糊了它與面孔的區(qū)別,它讓我們冷漠與疏遠,在掩藏內(nèi)心的同時,身心疲憊地驅(qū)趕著靈魂。心若沒有棲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 然雅又云,真實和誠實是到達喜悅的必經(jīng)之路。我們以為真實敞開會失去幸福,其實不幸福源于不真實。你不可能在謊言和面具中遇見幸福。生活可以漂泊,可以孤獨,但靈魂必須有所歸依。
喜歡不喜歡一個人,只是一種感覺;愛不愛一個人,卻是感情的選擇。感覺難以言喻,感情卻騙不了自已的心。長不過執(zhí)念,短不過善變。即便無人認同,無人喝彩,也要守住自己的人生。無論社會怎樣浮躁和變化,都要堅守自己的底線,縱然獨自走在凄風苦雨中,漫漫長路,也要能耐得住寂寞,受得了孤獨;一任人海風起云涌,保持頭腦清醒,不忘初心,不失善良,堅持做人原則。始終相信自己能行,相信自己的選擇不會錯,相信好人一定會有好報。
人生要拿得起,也要放得下。拿得起是生存,放得下是生活;拿得起是能力,放得下是智慧。身處逆境,需要堅持和忍耐;身在順境,需要收斂和檢點。人生得意時,切記看談;人生失意時,切記隨緣。心情不好時,當需涵養(yǎng);心情愉悅時,當需內(nèi)斂。靜,是身心安妥的一種自然狀態(tài),是生命的一種至高境界,更是一種修行,靜水流深,寧靜致遠。所有的煩惱,都來自于喧囂,所有的傷痛,都來自于躁動。肉體奔波太久會勞累,靈魂游離太遠會忘記回家的路。心無所依謂之寂寞,心淡了寂寞也是一種美。人生有期盼,就會有寂寞。期盼讓心萌動,現(xiàn)實讓心墜入孤寂。
靜心觀世象,冷眼看炎涼,暖情過歲月。生活中沒有旁觀者,人生就是一場經(jīng)歷,在經(jīng)歷中學習、感知、感悟、成長、成熟,然后再回歸到生命的原鄉(xiāng)。人身難得,生命太短,我們要珍惜每一次相遇,看重每一份緣分。既相遇,就在意;既有緣,必相惜。用一顆善良之心,去款待每一份情意;用一顆寬容之心去恩待每一位有緣人;用一顆理解之心去誠待世人;用一顆仁愛之心去善待朋友、親人。
其實,我的心愿很簡單,只希望家人和親人都平安、健康、快樂、幸福,相親相愛,細水長流;現(xiàn)在的朋友都不變,以后還可以常聚聚,這無關世俗利益,雖已不能再大碗喝酒大塊吃肉,一壞清茶卻也可開心舒懷忘憂,讓老年的日子也不失灑脫和溫暖,等真的走不動了,那里也去不了時,還能回憶起往事,在晨曦里黃昏下相念相望。
2018.7.7.于銀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