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聚會的第四天,游丹江口水庫。
丹江口水庫,位于長江的最大支流——漢江的中上游,橫跨鄂、豫兩省。丹江口水庫曾是亞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國家一級水源保護區(qū)、中國重要的濕地保護區(qū)。2012年丹江口水庫大壩加高后,水域面積達1022.75平方公里,蓄水量達290.5億立方米,被譽為“亞洲天池”。2014年12月12日開始向北京、河北、河南、天津4個省市的20多座大中城市,提供生活和生產用水。目前水庫已經具有防洪、發(fā)電、灌溉、航運、養(yǎng)殖、旅游等綜合效益。
戰(zhàn)友們從水庫碼頭上船,乘船游覽庫區(qū)。湖面寬闊,湖中的小島植被茂盛,蒙古包式的建筑點綴其間,別有韻味。站在船上,迎著撲面而來的清風,看著游船在水中劈波斬浪,十分愜意。來自北京戰(zhàn)友親眼見到水質這么清澈,想到自己能夠喝上這里的水,不少戰(zhàn)友感慨萬分!
午餐,戰(zhàn)友們盡情地享受產自丹江水庫的“全魚宴”。席間,戰(zhàn)友們頻頻舉杯。孫亞青代表全體女戰(zhàn)友向組織者表示感謝,向全體男戰(zhàn)友表示敬意:杜夫勝、饒耀清等一些戰(zhàn)友情到濃處,詩興大發(fā),誦詩吟唱,更把熱烈的氣氛推向高潮。
丹江口水庫碼頭入口處
××××××××××××××××××××
原通信總站老戰(zhàn)友“十堰之春”大聚會之六
——19日的活動
從今天起,連續(xù)3天將在神農架林區(qū)旅游。
神農架地處湖北省西部,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傳說神農氏(炎帝)為采草藥來到這里,雖然神通廣大,卻也無法攀上懸崖峭壁,于是,他搭起36架天梯,登上了峭壁林立的地方。從此,這個地方就被叫做神農架。這里千峰陡峭,萬壑幽深,被譽為“華中屋脊”,也是我國著名的“綠色寶庫”。這里還有許多令人不可思議的未解之謎。
由于神農架林區(qū)的道路復雜曲折,坡多彎急,山高林密,如不小心,極易出事。為此,對組織者的壓力很大,責任很重。
上午我們分乘4輛大巴從十堰來到神農架林區(qū)木魚鎮(zhèn),下午游覽神農壇景區(qū)。
神農壇景區(qū)的核心部分是炎帝祭祀壇。炎帝祭祀壇是專供炎黃子孫緬懷先祖,祭祀神農,祈求神靈賜福的地方。炎帝祭祀壇依山而建,規(guī)模宏大。炎帝祭祀壇分為地壇和天壇,天壇座落在二象抬駝的蒼翠群山之上。爬上去感覺還有點累。神像雙眼微閉,似在洞察世間萬物;傳說神農氏是牛首人身,因此神像頭上有兩只角,這其實是古代農耕部落的圖騰。北京雖有九壇八廟,但規(guī)模上都不如神農架的炎帝祭祀壇??磥砣藗儗h古的炎帝,要比對后來的帝王們更加敬重。
——20日的活動
神農架果然名不虛傳。山上山下,宛如兩個世界:山上云霧繚繞,氣溫很低,拍照都感到有些凍手。據說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要下降3到4度,也就是說,海拔相對高差1000米,人的感覺季節(jié)上要比山下差一個月。
神農架最美的地方是神農頂和大九湖景區(qū)。盡管天公不作美,山上氣候寒冷,寒風細雨伴隨了旅行全程,在神農頂上甚至還飄起了雪花。但美麗的景色還是鼓舞著大家,戰(zhàn)友們的心始終是熱的。一些戰(zhàn)友沒帶厚衣服,穿著單薄,依然下車賞景;大家穿著雨衣或打著傘,頂風冒雨,拍下了號稱“華中屋脊”的許多精美景觀。神農頂林中蜿蜒的曲徑、表皮敷滿青苔的樹木,非常像西藏林芝的南依溝;大九湖區(qū)那布滿九個清澈湖泊和滿湖水生植物的高山濕地,又頗有北海道一些著名景觀的味道……。
天氣惡劣,濃云厚霧,雨雪交加,致使這兩個最美麗景點的許多景觀模糊不清,使大家留下了深深的遺憾!為此,不少戰(zhàn)友相約以后再來。
神農頂景色
原通信總站老戰(zhàn)友“十堰之春”大聚會之八
——21日的活動
21日活動為兩段,上午游覽神農架宮門山景區(qū)。午后離開神農架,奔赴號稱湖北最美城市的宜昌。
官門山景區(qū)離木魚鎮(zhèn)不遠。其風景優(yōu)美,溝壑縱橫,谷幽林密,植被豐富,得天獨厚的地理環(huán)境,孕育了神農架官門山的奇景和生命,以及人文遺跡。除自然景觀外,還有一個很大規(guī)模的《野生動物樂園》、《自然生態(tài)博物館》,是神農架大景區(qū)科考的文化集成窗口。《自然生態(tài)博物館》設有動植物標本館、地質館、科考館、民俗館等,涵蓋了神農架林區(qū)自然生態(tài)的各個方面。
科考館主要展示了大名鼎鼎的神農架野人考察情況。包括科考歷程,野人在神農架的分布,以及野人生活狀況模擬場景等。據說,2003年以前,不斷有自稱目擊者聲稱奇遇過野人,最多的一次目擊者達6人。但2003年以后至今,還沒有新的目擊者,延續(xù)多年的專業(yè)考察也無有價值的發(fā)現。所以,曾經沸沸揚揚的野人科考,自2012年以后逐漸停滯。所謂“野人”,按科學的說法應該是“未能成功進化為人的類人猿”。所以,嚴格意義上說,不能稱其為“人”,野人不過是通俗化、口語化的稱謂而已。
中午,計劃中的神農架景點全部游覽完后,戰(zhàn)友們依依不舍離開神農架林區(qū)。到這時聚會旅游最危險的路段順利度過,組織者們終于松了一口氣!21日下午16時許,戰(zhàn)友們乘車到達宜昌。
宜昌地處鄂西山區(qū)于江漢平原結合部,境內多丘陵,長江出西陵峽后至宜昌段水面顯著變寬,鄂西山陵至宜昌明顯變緩,成丘陵狀,古稱夷陵,就是因為“水至此而夷陵,山至此而陵”。三國時期令蜀漢實力大損的夷陵之戰(zhàn)就發(fā)生在這里。
神農架官門山景區(qū)風光××××××××××××××××××
通信總站老戰(zhàn)友“十堰之春”大聚會之九
——22日的活動
今天是“十堰之春”聚會活動的最后一天。戰(zhàn)友們乘坐長江三峽9號豪華游輪過葛洲壩船閘,暢游了長江三峽的西陵峽,參觀了雄偉壯觀的三峽大壩 。
葛洲壩水利樞紐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境內,是長江干流上建設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樞紐工程,被譽為“萬里長江第一壩”。壩高47米,總庫容15.8億立方米,年均發(fā)電量140億度。過壩時,船在船閘中,隨著注入的水位上升而上升,直至與壩內水位持平而平穩(wěn)過壩。當船上升到最高位,戰(zhàn)友的視野頓時開闊,不少戰(zhàn)友發(fā)出了由衷的贊嘆。
過大壩很快進入了西陵峽口風區(qū)。 風景區(qū)東起葛洲壩,西至三峽大壩。這里素有"三峽門戶、川鄂咽喉"之美稱,是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只見山峰突兀,陡崖峭壁,景色異常優(yōu)美。天公也作美,天氣晴朗,光線極好。戰(zhàn)友們一掃兩天來陰雨天氣帶來的晦氣,紛紛站在船上以峽口風景作背景,照相留念。
快到三峽大壩附近,戰(zhàn)友們棄船上岸,乘專車上三峽大壩觀景平臺。整個三峽大壩的雄姿盡收眼底。一副“高峽出平湖”的壯美畫卷展現眼前。這是很多戰(zhàn)友多年來的愿望,今天終于實現了!
參觀完大壩,下午4點多鐘大家返回到宜昌。戰(zhàn)友們按照自己的計劃,有的繼續(xù)前往恩施、武漢等地旅游,有的經武漢轉車回家鄉(xiāng),還有的當晚乘旅行社大巴返回十堰。
至此,“十堰之春”大聚會活動圓滿結束!
宜昌市長江邊夜景
葛洲壩船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