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那幅圖“攢珠累絲金鳳”不是很清晰,下圖還可以----鳳凰是綴于金絲之間的,扶搖盤旋,姿勢很好看。
又找了一張惜春的大圖,這下看清了吧。小鳳凰口中銜得還有小串珠呢。(四姑娘這件衣服明天再說)
下圖是榮府夜宴了,其實兩場戲是同時拍的,所以演員的服飾并沒有大的改動,特別是三姐妹,只是去了金鳳,每人配了兩副點翠鳳頭不要簪,珠串晶瑩欲滴,很多朋友覺得比金鳳好看。
三姐妹的綠衣造型我覺得迎春最好看,下面是我特別喜歡的一個神情,大方而嫻雅,其實迎春的個性在眾多的姑娘中,算是比較老實持重的,原文中涉及她的文字并不是很多,可是每次出場,我們依然能感知她的獨特之處,比如她曾“拿了針穿茉莉花”,那應(yīng)該也是一幅特別美麗的畫面了;作燈謎一節(jié)里,只有她和賈環(huán)沒有得到貴妃的賞賜,賈環(huán)就“覺得沒趣”,很是 悶悶的,她就“自為玩笑小事,并不介意”,所以脂宴齋常用“大家小姐”四個字做批,可知其修養(yǎng)較佳.也正因如此,她的衣服贊環(huán)等雖與兩位妹妹一樣,花色和顏色的選配上就淡了許多,這樣反而更表現(xiàn)了人物的閑適隨意.三春之中,少不了她的.
這張很珍貴的,媽媽找來的,注意領(lǐng)口和袖口白色毛邊,冬裝的意味很濃郁,拍攝時省去了,納悶....牟一的身材高挑,穿上特別好看.這個發(fā)型是黛玉進府那一節(jié)里的造型,鬢邊兩縷發(fā)辮給人物添了一分稚氣,頭飾是一大一小兩支發(fā)釵,大的那只只作成鳳頭狀并無鳳翅和尾羽,銜著一串三股流蘇;小的那只惜春也帶過,銜單串流蘇,兩釵對應(yīng),有一種不對稱的美,很典型的少女裝束了.
小妹惜春--那個銅火鍋可不是一般的奪目??!欲與惜春試比“靚”,呵呵。再看惜春,啊我喜歡她我喜歡她我喜歡她!好漂亮的一對明眸,好清冷的一個表情啊。
然后要說的第一組圖片是姐妹們?nèi)雸@子之前賈政叫了寶玉去訓(xùn)斥時的情形.87版紅樓的細節(jié)經(jīng)典再次表露無疑.為什么呢? 我們還是先來看原文: 第二十三回西廂記妙詞通戲語 牡丹亭艷曲警芳心里的一個細節(jié): 寶玉只得前去,一步挪不了三寸,蹭到這來。..................原來賈政和王夫人都在里間呢。趙姨娘打起簾子,寶玉躬身進去。只見賈政王夫人對面坐在炕上說話,地下一溜椅子,迎春、探春、惜春、賈環(huán)四個人都坐在那里。一見他進來,惟有探春和惜春、賈環(huán)站了起來。 注意,開始比照下圖:“賈政和王夫人對面坐在炕上說話”,可以看到的;“地下一溜椅子”也是有的;而且當(dāng)寶玉進了屋子之后,眾姐妹弟兄站起來的的確只是“探春和惜春、賈環(huán)”----因為這三人的年齡均小于寶玉,只有是迎春是比寶玉大的二姐,顧而可以和賈政,王夫人一樣不必起身。再細心些的朋友就可以看到那姐弟四人的座次也是按順序排列而下的。至于賈環(huán)和探春之母趙姨娘甚至只是比金釧,彩云等“在廊檐底下站著”的大丫鬟們稍高了一些,她從事的工作是“打起簾子”,讓寶玉進到內(nèi)室---可知她只能呆在外面客廳里。就是這么輕描淡寫的幾句話,寫盡了“尊卑長幼,倫理序齒”八個字,明白了這不過是家常舊景后,也許我們會更能體會探春對生母的“姨娘”稱呼包含了多少叫人百感交集的況味,偏又說不出,正是“誰解其中味”啊!
這是近景,當(dāng)賈政訓(xùn)斥寶玉“不務(wù)正業(yè),專在這些濃詞艷賦上作工夫。”的時候,老實的迎春也坐不住了,于是姊妹弟兄一起聽訓(xùn)。 按書中所寫,眾人搬入園中乃是在二月二十二日,節(jié)序上仍是殘冬,所以姐妹三人的穿著便是典型的冬衣,圓領(lǐng)長袍搭配厚料的長裙,三件袍子樣式一樣,領(lǐng)口袖口均壓有黃色緞子邊,迎春是果綠色,探春是紅色,惜春是杏黃?;y上迎春惜春是燙金,探春是大連續(xù)卷須花型。 綠、紅、黃也是三姐妹的三原色,迎春一生短暫凄苦,正如迎春花之稍放即逝,她的一生只有在園子里的日子還算舒心,恰似新綠初萌便已夭逝,她最終還是沒有迎來屬于自己真正綻出紅彩的那一天;惜春在全書中一直是個比較稚氣的小女孩子形象,所以嬌艷的鵝黃柳黃蔥心黃等黃色系就多給了她;探春是全劇中紅衣數(shù)量僅次于寶玉、鳳姐的第三人,從剛開始的粉紅到后來的玫瑰紅,再到這個夾雜花紋的淺紅,再到抄檢大觀園時的大紅,一直延伸到最后遠嫁時的正紅,幾如旭日東升,噴薄出云,金光映射之狀,華美無比。當(dāng)然,咱們還是慢慢一一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