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1555字 閱讀時間∣3分鐘
01
小新最近正處于糾結(jié)的狀態(tài)中,隨時隨地硬幣不離手,拋硬幣成了他當前階段的標志性動作,因為他正面臨著兩個選擇。硬幣的字面:一家國企向他伸出了橄欖枝,這里有更好的平臺和發(fā)展機會;硬幣的花面:本單位的晉升機會,一旦升職,工資會上一個大臺階。巧的是,這兩個offer的截止時間是在同一天。在截止日期前,小新整天整夜的糾結(jié),一直下不定決心,就放佛是布里丹故事中的那只毛驢,左右搖擺,選擇不定。
小新做決定的過程像布里丹的驢子,他這個故事的結(jié)局,也像這只驢子。在截止日期的當天,他終于下定決心離開現(xiàn)在的單位到國企發(fā)展,可是時間不等人,國企已經(jīng)找到了更好的招聘人選,再加上小新一直沒有回復,這個職位已經(jīng)不屬于小新了。自己的單位呢,也因為這段時間小新糾結(jié)于做選擇,無心工作而失去了晉升的機會。既沒有了高薪,也沒有了發(fā)展,錯失機會的小新只能追悔莫及。
02
上面提到的,就是布里丹毛驢效應。布里丹的出名,主要在于他證明了兩個相反而又完全平衡的推力下,要隨意行動是不可能的。他舉的實例就是一頭驢的選擇故事。故事是這樣的:
布里丹養(yǎng)了一頭小毛驢,他每天要向附近的農(nóng)民買一堆草料來喂。有一次,送草的農(nóng)民出于對哲學家的景仰,額外多送了一堆草料放在旁邊。這下子,毛驢站在兩堆數(shù)量、質(zhì)量和與它的距離完全相等的干草之間,可為難壞了。它雖然有充分的選擇自由,但由于兩堆干草在客觀上無法分辨優(yōu)劣,它左看看,右瞅瞅,始終無法分清究竟選擇哪一堆好。
于是,這頭可憐的毛驢就這樣站在原地,一會兒考慮數(shù)量,一會兒考慮質(zhì)量,一會兒分析顏色,一會兒分析新鮮度,猶猶豫豫,來來回回,在無所適從中活活地餓死了。
毛驢的悲慘結(jié)局,就因為在面臨選擇時搖擺不定,結(jié)果錯失良機,甚至自食惡果。現(xiàn)實生活中,和毛驢一樣的大有人在。當面臨重要抉擇時,總會因為不能及時做出選擇而失去大好機會,好的機遇、前程就可能因此與他們失之交臂。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惫湃丝畤@時光易逝,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好的機會轉(zhuǎn)瞬即逝,如果你把大把的時間浪費在猶豫不決上,那么升職加薪就可能與你無緣。
03
在職場生活中,你會像小新一樣,面臨著許多選擇,有些機會可能直接關(guān)系到你的升職加薪和未來發(fā)展,如果總是搖擺不定,原地踏步可能只是最常見的后果,更嚴重的,就不必我多說了。所以,一定要學會擺脫選擇的困境。為了不做那只在職場上被餓死的驢子,你可以試著這樣做:
明確目標
目標對決策來說是不可或缺的,明確自己的目標,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有利于縮短猶豫的時間,更有效率地做出決策。是升職加薪,是拓寬視野,還是力求安逸,與職場上你的決策息息相關(guān)。
分清利弊
凡事都有兩面性,利與弊往往同時存在,很難分割。但我們都會犯的錯誤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鄙頌榕杂^者,可以迅速分清利弊,做出選擇,但局中的決策者,卻不能很快分清形勢,因為一旦現(xiàn)實中的風險牽涉到自己的切身利益時,往往就不容易下定決心了。
獨立思考
做決策,一定要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別人的意見可以聽從,但自己一定要有主見。不能獨立思考,總是人云亦云,缺乏主見的人,是不可能作出正確決策的。辦公室不僅有你和同事,還有七嘴八舌的八卦。當一有“風吹草動”時,總會有“熱心腸”的同僚過來發(fā)表他們的高談闊論。這時,如果不能有效運用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隨時隨地讓別人的觀點影響自己的判斷,將會使自己的決策很容易出現(xiàn)失誤。
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總裁杰克·韋爾奇把決策能力看成是“面對困難處境勇于作出果斷決定的能力”,看成是“始終如一執(zhí)行的能力。”因此,決策是一種綜合的能力,我們必須從自己的分析能力、行動能力和意志力等方面進行不斷地訓練,在決策時保持理智,進行相對理性的選擇,抓住眼前的機會,才不會成為布里丹的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