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拳是一種古老的禮儀,與其相似的禮節(jié)有拱手、作揖、握手。
值得一提的是,握手是“舶來品”,是外國中世紀武士決斗前表示手中沒有暗藏武器的意思。
“抱拳”則是真正的中國禮節(jié),據(jù)今有3000年的歷史了,源于周代。
比如秦武王嬴蕩在周朝國都舉鼎時,由于他以武治國,經(jīng)常用抱拳禮和大力士們打招呼。
還有孔子的學生子路,常挎把寶劍隨老師周游列國,別以為孔子是文弱書生,孔子其實會武功,子路同樣如此,每逢遇到同行都施抱拳禮。
既然是禮節(jié),所以“抱拳”是大有講究和規(guī)定的。
它的規(guī)范動作是這樣的:左手抱右手,要輕松自然,置于胸前微微晃動,位置不要偏高或偏低。
根據(jù)《道德經(jīng)》“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的規(guī)定,左手抱右手稱之為“吉拜”,相反則是“兇拜”。換言之,如果用作報信,好消息就是左手抱右手,如果是壞消息或者報喪,就用右手抱左手,不用問一看就明白了。
到后來,武林人士在抱拳禮的基礎(chǔ)上加以改進和規(guī)范,形成了武林之中特有的抱拳四指禮。
如果是有友好比賽切磋武功,一般用左掌右拳表示。(如下圖)
▲標準的武林人士抱拳禮
如果是要置人于死地,簽下生死狀的則右掌左拳,也就是與上面恰好相反。
歸納一下,以左手抱右手施禮的都屬于“吉信”,以右手抱左手的都屬于“兇信”。親們一定要記好,否則鬧出笑話就糗大了。
文/秉燭讀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