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在進步,然而無論如何快速發(fā)展,根深蒂固的思想并不是很容易就能得到改變。
比如女權(quán)思想。
如許多年過去,那么多女性為之搖旗吶喊,諸多事實仍舊在殘酷地告訴我們:
——剝掉光鮮的外衣,骨子里面流淌仍是赤裸裸地輕視。
籠罩在女性頭上的,全是男人蔑視目光組織而成的云層。
厚厚地,嚴實地,擠壓地令人喘不過氣。
壹
不出嫁,是因為嫁不出這句話,據(jù)說是波德萊爾說的。
雖然手邊沒有證據(jù),但也有點相信,除了這個浪蕩子般天才詩人,估計也沒有哪個家伙,會因為這么對女人能夠發(fā)表些看法而沾沾自喜了。
能夠看見這句話,完全是因為閱讀了他寫的小說《情人的形象》。
一直以為,波德萊爾寫些詩歌、散文,就算完成了文學上的千秋大業(yè),沒有想到他竟然還有閑心寫一些短篇小說來。
難道也是因為寫作源泉?
思考到這個嚴肅的問題,不由地想到郁達夫,能寫詩(古詩功底深厚),能寫小說,能寫散文,評論也搞得不錯,這樣的人真是一個人才啊。值得學習。
不過,要刨掉他的另外一個愛好:浪蕩。
看郁達夫的日記,發(fā)現(xiàn)他一有點空閑時間就出去快活的記錄。
挺喜歡郁達夫的真實的,但恐怕他夫人是非常不喜歡的,所以悲劇了,不過那是另外一個故事,今天就略過不談吧。
還是扯回到法國象征主義詩歌鼻祖、現(xiàn)代主義詩歌先驅(qū)波德萊爾身上來。
貳
波德萊爾著名的詩集是《惡之花》,大家公認的好。不過,對于我來說,可能有些深奧了些,讀過幾首之后就罷了,沒有再去深究。
反而,喜歡他的散文詩集《巴黎的憂郁》,覺得蠻有味道。
能夠?qū)懗觥稅褐ā?,在當時算是很叛逆了,太激進有時會是一種錯,所以沒多久,法庭判此書有罪。
法國人比較搞笑,私情上可以浪漫;通俗點說,胡亂搞,不會追究你罪過,反而認為你是一個擁有浪漫情懷的君子。
因為皇帝也搞私情啊。
或許正因為如此,在別人眼中的浪蕩子,詩人先驅(qū)者波德萊爾,才能夠在現(xiàn)場,為自己的作品找到現(xiàn)實場景。
詩人總是多情的,或者說濫情才更加恰當。
過去如此,現(xiàn)在也是如此。
這些家伙們都似乎早熟,自以為明白了人生的真諦,所以把大把大把的青春年華給浪蕩進去了。
所以比較譏諷的是:他們大都情路坎坷,不是在拋棄女人的路上,就是被女人拋棄在路上。
叁
波德萊爾在《情人的形象》中,通過四個中年油膩男之口,談了一下自己對女人的看法。
也就是在小說中,借他人的嘴巴,描繪了四種“別人”眼中的女人形象。
有幾句寫的太生動形象了:
“一談到女人,他們似乎不那么有哲學家風度了。即使有相當文化修養(yǎng)的人,酒后的談吐也難免有失高雅。其余的人也樂意聽他講,就像欣賞爵士音樂那樣興味盎然?!?/p>
果然就像女人評論的那樣:男人都不是好東西,一談起女人,八十歲老頭都會變得生龍活虎。
也難怪有個詞語叫“軟肋”。
可不,依照《圣經(jīng)》上的說法,女人可真是男人的肋骨生成的,扯一扯可會疼痛的哦。
甲為強勢女人,“是一個一心只想玩弄男人、擺布男人的”,總是認為自己才應該是男人,敘述者對她簡直忍無可忍:“每當我對一本書、一首詩、一場歌劇贊美幾句時,她馬上會說:‘你只看到表面上的東西,你能理解其深刻意義嗎?’接著她如數(shù)家珍,一條條道理說得振振有詞,說得我啞口無言?!边@還不是可怕的地方,這個侯爵的私生女竟然和第一個敘述者的男仆搞到一起了。
強勢讓人無法下臺,兩個只好慘淡收場。
乙是溫馴女人,“是一個最最溫柔的、十分順從的、樂意獻身于男人的女人??偸悄敲葱母是樵福敲次┟菑?,根本不用去挑逗她。”“如果你在墻壁或沙發(fā)上拍它幾下,還會引出些回響來。可是,在我那情人的胸脯上扇不起熱情來。”第二個敘述者無法再從這個女人身上激發(fā)熱情,只好分手了之。
過于溫順喪失自我,這本身就是原罪。
丙乃俗世女人,按照小說里面的描寫,這就是一個吃貨?!八?jīng)常以世界上最輕松、最無憂無慮的方式吃喝、啃咬、吞咽、細嚼、品味。她在長時間里以這種優(yōu)美的吃喝風姿使我陶醉。她慣用一種溫柔的、夢幻似的、英國式的浪漫色彩說:‘親愛的,我餓了!’”到底,第三個敘述者沒能留住這個女人,因為有另外給她提供吃的貨把她勾引走了。
怪只怪世上誘惑太多,也不怪多這一個。
比較奇怪的是丁女人,“她要求男人感情上要絕對地循規(guī)蹈矩,做任何事都要深思熟慮。那是一種難以接受的性格。生活在一起,沒有一點親昵的嬉戲,沒有一點刺激沖動的愛,一味的溫柔,沒有一點愛好,永遠精力旺盛,沒有惱怒。這種愛情等于在光禿禿的大沙漠里作無休無止的旅行,單調(diào)乏味得令人感到不如死了的好?!?/p>
古板的?還是規(guī)矩的?多疑的?還是占有的?
丁女人死了。
為什么死去呢?第四個敘述者沒有明確回答。
就像胡適在一首小詩中寫道:“都是平常經(jīng)驗,都是平常影象……醉過才知酒濃,愛過才知情重?!?/p>
四個油膩男人,四個在他們心里存在過的女人,經(jīng)過后,才知道什么是什么。
可是已經(jīng)過去的什么,無論你用什么方式,再也無法挽回。
肆
波德萊爾寫下《情人的形象》這篇小說,一定是有感而發(fā)的。
讓我們?nèi)ヌ教轿覀兊脑娙说那楦惺澜绨伞?/p>
詩人比較出名的情婦有三個,第一個名叫讓娜·迪瓦爾,和她的關(guān)系有點復雜,三言兩語難以講清。兩個人纏綿良久,就像三國演義開篇所說“分分合合”。不過,這個女人本身也像波德萊爾,是非常浪蕩的。即使在和詩人交往過程的時候,也同時和其他男人保持著親密的關(guān)系。
世界太復雜,只因為我們還是個“孩子”啊。
然而,詩人卻很在乎她,兩個即便分手中,也保持著親密的關(guān)系,并且為她在《惡之花》里面留下了二十多首詩歌,讓她名留史冊。
第二個名叫薩巴蒂埃夫人,詩人是在沒有名聲的時候與之相遇,那個時候可憐的波德萊爾只有仰望,看著夫人和其他男人粘粘糊糊的。后來,是因為《惡之花》官司的原因,兩個才密切交往的。問題在于,詩人原來是把夫人當神來供起來看的,當兩個真正上床之后,對于詩人來說,卻實在太不現(xiàn)實了,讓他產(chǎn)生了不真實的感覺,所以過于患得患失,最后兩個人只能以分手結(jié)束關(guān)系。
這種關(guān)系完全像現(xiàn)在的通過某網(wǎng)絡工具“約炮”,打過就分手,從此不再相見。
痛并快樂。
多情的詩人在詩集《惡之花》中,也為夫人寫就幾篇挺有出名的詩歌,紀念曾經(jīng)擁有過的青春爛漫時光。
真爛。
第三個名叫瑪麗·迪布朗,是個戲劇演員,只是因為詩人純粹的關(guān)系才交往的,并且也只是像現(xiàn)在的網(wǎng)友,兩個沒有“開房”的那種網(wǎng)友。分手的原因,一是本身這個女人是詩人認識的朋友的情婦,詩人有點小嫉妒;二是詩人想和那個朋友一樣為她寫一個劇本,讓她演出然后好嗯嗯,可惜后來沒有達成心愿。因為失敗,所以利益得不到滿足,女人最終離開了詩人,而再次回到詩人朋友身邊了。
詩人又嚶嚶地為這個女人在《惡之花》中,整了幾首詩歌。
文人就是矯情,不論什么,搞過之后還喜歡整上一點什么來表表情。
這個酸不拉嘰的樣子哦。
伍
寫得太多了點,算了,其他的就不啰嗦了。
結(jié)合詩人波德萊爾的個人情感經(jīng)歷,然后再返回去看小說《情人的形象》,是不是有點兒感慨良多。
郁達夫曾經(jīng)寫過一首有名的詩歌,其中有一句留傳甚廣:“曾因酒醉鞭名馬,甚怕情多累美人?!?/p>
詩寫的真是挺好,人生卻有點悲劇,理想與現(xiàn)實完全不符。
其實完全是自己對自己的抬舉,一種文人的自作多情。
多情自古空余恨,基本無解的。
詩人波德萊爾之所以寫下《情人的形象》,除了抒發(fā)自己對女人天性的無法把握,同時也應該包含著一種得而不到的遺憾吧。
這種一言難盡的情緒,不僅僅代表著作為詩人的波德萊爾的想法,其實大概也是大多數(shù)男人在面對女人時的尷尬處境。
如果女人不能了解男人的思想,女權(quán)的爭斗將會是永遠的難題。
如果男人不能進入女人的內(nèi)心,愛情的甜蜜只能是夢中的癡纏。
情人的形象就是一面鏡子,映照的最終只是你深藏內(nèi)心最真實的感情。
是甲,是乙,是丙,是丁,全在個人一念之間。
沒有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