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是個詩僧,顧名思義就是一個寫詩的和尚。在中國詩歌史上,有很多會寫詩的和尚,比如僧皎然、釋志南;在中國書法史上,有許多會寫書法的和尚,比如智永、懷素;在中國繪畫史上,有許多會繪畫的和尚,比如貫休、巨然、惠崇;同理當(dāng)然,在本職工作做僧人上,產(chǎn)生會念經(jīng)的和尚也有更多,比如唐玄奘。
看上去,和尚這個職業(yè)還不錯(至少現(xiàn)在要求學(xué)歷挺高的),比如謝靈運的后世孫皎然大師,不僅佛學(xué)造詣高,文學(xué)和茶學(xué)上的學(xué)問也頗聞名于當(dāng)世。其詩作隱隱有其祖遺風(fēng):“移家雖帶郭,野徑入桑麻。近種籬邊菊,秋來未著花??坶T無犬吠,欲去問西家。報到山中去,歸來每日斜?!焙茱h逸的模樣,有高僧風(fēng)流跡象。
事實上,和尚大師們各個都是多才多藝的,比如會繪畫的貫休,不僅畫畫的好,而且作詩也是大氣磅礴的:“貴逼人來不自由,龍驤鳳翥勢難收。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十四州。鼓角揭天嘉氣冷,風(fēng)濤動地海山秋。東南永作金天柱,誰羨當(dāng)時萬戶侯。”(《獻錢尚父》)
大師們是不是都過得比較瀟灑,那是肯定的,寺廟有產(chǎn)業(yè),可保衣食無憂;來往無白丁,皆豪富文人,恍然一幅縹緲出塵圖;偶爾還可面圣,高談闊論不足休,“不問蒼生問鬼神”,哪管人間有疾苦,且言何不飽食肉。
當(dāng)然,凡事總有個例外,千碗米中還會出來一顆砂,何況人間紅塵聚萬象,偶爾超凡脫塵處,聽聞總比見聞強,于是有了今天這個要談?wù)摰暮健?/p>
其實有不少和尚的詩句出名,本人的名氣反而是比不上的,比如志南。如果問你,志南是誰,你一定會搖頭回答不知道。可是,當(dāng)聽聞念出“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fēng)?!蹦惚銜芭丁瓉硎撬?!”恍然大悟的樣子。我首次聽聞志南,是上學(xué)時候通過朱自清的散文《春》,里面引用了“吹面不寒楊柳風(fēng)”此句,下面注釋說是僧志南寫的。其時,也只是一個恍惚便罷了。如果有其他,也只是疑問怎么會有姓僧的古怪姓氏。
有關(guān)寒山的著作應(yīng)該有不少,然而并沒有什么作用,他流傳下來的,除了其三百多首詩歌是實打?qū)嵉?,對于他的出生來歷都是很模糊的。至于為何遁入空門,生死皆是傳說。不過,他隱居且貧困,應(yīng)該是肯定的。也就是說,寒山的生活與其他高僧(比如皎然貫休惠崇等等)是大不相同的,他過的十分寒酸凄苦。原因不明,暫不討論。
與寒山有關(guān)的最出名的逸聞,大約便是和另一個和尚拾得,據(jù)說他倆是好友。有人侮辱了寒山,于是他便跑去對拾得言說。寒山問:“世間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乎?”拾得回:“只要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p>
我對這個逸聞持懷疑態(tài)度,總覺得不十分符合寒山的形象,更主要是與他的修持觀完全不相符。因為前面也說過,寒山是屬于苦修僧派別的,不崇尚享受,口腹之欲與之無關(guān),但求一飽皆可。他“樺皮作帽,破衣木屐”,常將寺院殘余飯菜用竹筒盛裝,背回寒石山中維持生活。由此可見,說他遭到人辱罵,便跑去像拾得訴苦,自然就有些自相矛盾了。他連個人形象都不注意了,還會在乎他人的辱罵?
還有一個趣事,也與寒山拾得兩人有關(guān)。竟然說寒山和拾得原來是一個地方的,同時喜歡上一個姑娘,由于拾得將要娶那個姑娘,寒山就當(dāng)和尚去了,拾得知道原因后,也放棄娶那個姑娘,趕赴到寒山那里也出家當(dāng)和尚了。并且還說,寒山見到拾得到來,喜笑顏開,搞得我都以為倆家伙有基情。反正,我對“后人”強加于“前人”身上的那些不人道的傳說故事,逸聞趣事,是很反感的。這些“后人”打著為“前人”立傳樹名的“口號”,卻搞一些違反倫理道德的行為。比如,此趣事中的寒山和拾得,他兩人到是“高尚”了,可是卻置那個姑娘于何地?這完全就不是“高僧”所為,而是“小人”作為,讓人不齒。
所以,從現(xiàn)在流傳的諸多“傳說故事”來看,有很多“孝子孝孫”其實是非常不肖的。
《杳杳寒山道》
[唐]寒山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澗濱。
啾啾常有鳥,寂寂更無人。
淅淅風(fēng)吹面,紛紛雪積身。
朝朝不見日,歲歲不知春。
用事實說話,不去深究背后流傳的那些逸聞,其實上面這首詩,到是挺忠實于寒山的自況。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澗濱?!?/p>
首聯(lián)山之道,從其字面意思上來解:通往寒山的道路格外幽遠而昏暗,旁邊的山澗,如果伸頭望下去,顯得深邃而冷寂,沒有堅定意志和膽量,到是會覺得有點兒蠻嚇人?!拌描谩币鉃榛璋?、幽遠、渺茫、隱約?!冻o·九章·懷沙》:“眴兮杳杳,孔靜幽默。”《楚辭·九章·哀郢》:“堯舜之抗行兮,瞭杳杳而薄天。”此處用來形容“寒山道”,不僅要扣字面,而且更要理解其背后的含義。在此,所指的“寒山道”,明面上是山間道路,其實指寒山在思想上追求的那個“大道”?!奥渎洹币鉃榱懵?,形容孤獨不合群。左思《詠史》云:“落落窮巷士,抱影守空廬?!睉?yīng)該是詩人內(nèi)感凄清的真實反映。大抵可以如此理解,方可明白本詩所有的景觀描寫,其實都是指向詩人的內(nèi)心,是其飽滿的信念和堅守的決心,逐漸外顯化的具象敘述。
“啾啾常有鳥,寂寂更無人?!?/p>
次聯(lián)寫道之寂,開始詳細描寫“寒山道”周邊的景觀:行走小道之上,耳聞陣陣“啾啾”鳥鳴聲,更加襯托出周圍的寂靜,四下望去,渺無人跡,這正是所謂“山間鳥道”的逼真寫照。以鳥之啁啾顯山道之寂,以山道之寂來喻詩人內(nèi)心追求大道之時的那份孤寂感,更顯無人可陪和缺乏志同道合者的寡淡景象。所謂“曲高和寡”便是如此吧。
“淅淅風(fēng)吹面,紛紛雪積身?!?/p>
三聯(lián)寫山之候,風(fēng)有聲,淅淅瀝瀝,一陣又一陣,不斷地撲打在詩人的面孔上;雪有形,紛紛揚揚,一場又一場,連綿地灑落在詩人的身體上。風(fēng)是冷風(fēng),雪是冰雪,環(huán)境之艱苦非同一般,不是心懷大氣象的人物,又如何可以忍受這種痛苦?氣候越惡劣,也愈發(fā)顯示出詩人信念之堅定,決心之偉大。
“朝朝不見日,歲歲不知春?!?/p>
尾聯(lián)寫人之嘆,隱居于此,由于山林茂密,加上山中氣候變化多端,累月都有可能看不到太陽;林稠物豐,植物長青,讓人甚至無法區(qū)分知曉四季的明確變換。真正是“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薄俺焙汀皻q歲”都是指向時間的;“朝朝”言其短,“歲歲”道其長;此時長短都是相對的。在此,迭字妙用,極言時間的漫長,形容詩人追求大道之時的專注和不懈努力。
本詩除了注重傳統(tǒng)手法寓情于景,借景抒情之外,更是妙用迭字技巧。“此古人修辭慣例……實則古人為詩,根據(jù)口語,口語中有迭字,則連用之,益見其輕松流利,此所以復(fù)而不厭?!保üB虞)古代雖然有不少用迭字的詩歌作品(如《古詩十九首》:“青青河畔草,郁郁園中柳。盈盈樓上女,皎皎當(dāng)窗牖。娥娥紅粉粧,纖纖出素手?!保?,但像寒山此詩通篇皆用迭字,其實是非常罕見的。
迭字的使用,固然是為了追求像排比對偶一般的形式美,也是為了增強作品的音樂韻律美,但更多地卻是為了突出作品本身的內(nèi)涵美。迭字就像單曲循環(huán),回環(huán)往復(fù),無端增強一種拉長伸縮感。在本詩中,迭字的合理使用,讓其能結(jié)合各種景物地描繪,既突出現(xiàn)實環(huán)境的惡劣狀況層出不窮,又可借此技巧表現(xiàn)出屬于詩人“寒山道”的漫長,以及其中的不確定性,但亦因此強調(diào)了詩人對屬于本身大道地不懈追求,不屈努力。如此以來,迭字連用不僅讓作品看上去沒有半分累贅感,反而“復(fù)而不厭,賾而不亂”,使詩句更加富于變化,很好地渲染氣氛,借以烘托出詩人強烈地感情,做到形式和內(nèi)容上的完美結(jié)合。
寒山和其百年前的王梵志,都是“白話詩”的代言人。王梵志其詩過于重視懲惡勸善,寓嬉笑怒罵于瑣事中,風(fēng)趣詼諧,常常以俗語俚詞入詩,雖淺顯易懂,卻流于媚俗,無法得到主流層的賞識。寒山詩以天臺禪宗為主體思想,夾雜勸誡及自我體悟,描述世態(tài)人情和山水景物,雖續(xù)王梵志“白話詩”傳承,卻能獨出機杼,成為白話僧詩到文人高雅禪詩之間的過渡性人物,從而流傳至今。
通過研讀寒山詩作,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他具有深厚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修養(yǎng),大約正像某些學(xué)者考證那樣假設(shè)他是隋王朝后裔,從小受過良好儒家教育,也因此有著相似的文人生活經(jīng)歷;等到他因不知名原因遁入空門,大概又接受了天臺宗與禪宗的佛學(xué)思想與禪法;然而他注定是與眾不同的,他并未有像諸多大師那樣出世,而是更接近紅塵俗世,所以又接觸人間氣息熏陶。如此繁復(fù)經(jīng)歷,造就他的思想其實是非常復(fù)雜的。正像某些學(xué)者所總結(jié):“似儒非儒,非儒亦儒;似道非道,非道亦道;似僧非僧,非僧亦僧;似俗非俗,非俗亦俗?!边@到是比較中肯的評價,亦因此讓人可以從寒山詩作里體味出諸多趣味性。
時至今日,寒山,這個在歷史中丟失了自己姓名的傳奇人物,生前寂寂無名,身后卻聲譽日隆,甚至這種影響力逐漸地傳到了國外。20世紀(jì)60年代,美國的嬉皮士運動中,他還被封為祖師爺。在日本,寒山詩集一版再版,并且吸引學(xué)者對其詩作進行研究、注釋和翻譯。在歐洲,寒山獲得的影響甚至超過李白和杜甫。這一切,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跡,值得我們好好研究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