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欺凌
兒童及青少年精神心理異常問題
創(chuàng)傷相關(guān)障礙
主講:王劍婷
日本臨床心理學博士
配圖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視頻內(nèi)容過于精彩,小編文筆不濟,無力呈現(xiàn)。
想要了解大致內(nèi)容請瀏覽下面文字,
想深入學習請戳視頻。
相信我,沒錯的!
提問:
|
日本欺凌定義的演變
日本文部省
1985年:對比自己弱的人單方面的、持續(xù)的施加身體上、心理上的攻擊,使對方感到深刻痛苦,學校已確認其事實的行為。
1994年:取消“學校確認”的要求 ,并且強調(diào)事件發(fā)生不分校內(nèi)外。
2007年:學生受到來自有一定人際關(guān)系者的心理、物理性攻擊而感到內(nèi)心痛苦的
校園欺凌
在學術(shù)界,關(guān)于欺凌的定義很多,但是一般都認同校園欺凌會包含以下三個特點:
1.欺凌者帶有惡意,是故意為之(hostileintent)
2.欺凌者和受害者之間的力量/權(quán)力不對等(imbalance of power)
3.一段時間內(nèi)重復發(fā)生(repetition)
校園欺凌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
我國還沒有一個針對校園欺凌全國性的調(diào)查數(shù)據(jù),
日本校園欺凌事件逐年上升
對教師暴力
對學生暴力
公共財物損壞暴力
認識校園欺凌現(xiàn)象的形式
至于校園欺凌的主要類型包括:
肢體欺凌(Physical bullying)
言語欺凌(Verbal bullying)
社交欺凌(Social/Relational bullying)
性欺凌(Sexual bullying)
網(wǎng)絡(luò)欺凌(Cyber-bullying)
欺凌行為
· 使用侮辱性綽號;粗言穢語、喝罵。
· 中傷、譏諷、貶抑評論受害者的體貌、性取向、宗教、種族、收入水平、國籍、家人或其他。
· 傳播關(guān)于受害者的消極謠言和閑話。
· 指責受害者無用。
· 對受害者的重復的物理攻擊,身體或物件。拳打腳踢、掌摑拍打、推撞絆倒、拉扯頭發(fā)。
· 干涉受害者的個人財產(chǎn)、教科書、衣裳等,損壞,或通過他們嘲笑受害者。
· 雙方地位不平等,明顯存在力量差距。
· 恐嚇、威迫受害者做他或她不想要做的,威脅受害者跟隨命令。
· 讓受害者遭遇麻煩,或令受害者招致處分。
· 分派系結(jié)黨;孤立或排擠受害者。
· 敲詐:強索金錢或物品。
· 畫侮辱畫。
校園欺凌的特點
多樣性:
1.對象多樣性: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老師之間,人員呈現(xiàn)低齡化。
2.形式多樣性:生理侵害、人格侮辱、心理傷害、網(wǎng)絡(luò)傳播等等
群體性:
1.施害方、施暴方往往是兩人以上
2.當事雙方在實力上不對等。
隱秘性:
由于校園欺凌多發(fā)生在課堂外,施害(案時間、地點上較為隱秘,且事件發(fā)生選擇沉默,從而使此類事件不可預知。
反復性(演進性):
已知的校園欺凌事件多具有反復性,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傷害次數(shù)和程度也在不斷發(fā)生變化。
嚴重性:
不管是校園欺凌還是校園暴力,都會對受害學生造成肉體或者精神上的傷害,構(gòu)成心理問題,從而影響人格發(fā)展,如:恐懼、消沉抑郁、創(chuàng)傷問題、憂慮、失眠、胃痛、吸毒、酗酒、自殘、自殺.... 其他影響(常常逃學、對老師不恭敬、尋求黑社會報復等)。
校園欺凌的危害
1、學校、老師:擾亂教學,打破秩序
2、家庭:精神 經(jīng)濟
3、對方:身心健康
4、自己:心理平衡、三觀
校園欺凌的產(chǎn)生原因
成長過程:不成熟,易沖動。
不良交往:結(jié)交損友帶來模仿與被迫融入要求
不自信:虛榮心,愛模仿,特別要“面子”
法律意識:淡薄
受害群體類型
弱勢家庭:外來、下崗、貧窮家庭的孩子易形成封閉,不自信。
優(yōu)渥家庭:條件優(yōu)越喜歡炫耀、露富的學生容易成為被搶劫、勒索的目標。
暴力家庭:受到父母暴力行為的影響,孩子也習慣用拳頭來解決問題,而這樣的孩子在互毆中往往也成為被侵害的對象。
不穩(wěn)定的家庭關(guān)系:單親家庭來自這樣家庭的孩子自卑敏感、不愿和別人溝通,缺少家庭管教這些孩子往往性格內(nèi)向、害羞、老實怕事。在同學間不受重視,缺乏與朋輩相處的社交技巧,容易
引起同學不滿和反感。
智力或身體障礙:只有很少朋友,在學校中十分孤單;有身體或智能障礙者;沉默、表達能力不佳者;性格或行為上有異于他人(如有特長、愛張揚的學生易招來“教訓”,邋遢的孩子容易成“出氣筒”)。
外界因素
如何正確應對校園欺凌?
安全第一,預防為主
與同學友和善相處。“有矛盾,不沖動,多尊重,多諒解?!?nbsp;
避免自己成為施暴者的目標。“不招搖、不漏財、不獨行?!?nbsp;
養(yǎng)成善于觀察的好習慣。“多留意,少接觸,有苗頭,及時避?!?/p>
應對欺凌,臨危不亂
遭受語言暴力時的自救:
淡然處之。
自我反省。
無畏回應。
肯定自己。
調(diào)整心理。
法律維權(quán)。
遭受行為暴力時的自救:
找機會逃跑
大聲呼救。
借助一些小動作給自己尋找
逃跑的機會。
求饒。求饒不是懦弱的表現(xiàn),
是減少傷害的策略。
自我保護。
及時報告,以法維權(quán)
“沉默羔羊”往往會導致新的暴力事件的發(fā)生。
自己或發(fā)現(xiàn)他人遭遇緊急情況時,一定要在第一時間向家長、老師或警察求助,采取最有效的救助措施。
基本方法
義正辭嚴,當場制止.
處于險境,緊急求援.
虛張聲勢,巧妙周旋.
主動避開,脫離危險.
訴諸法律,報告公安.
心明眼亮,記牢特點.
堂堂正正,不貪不占.
遵紀守法,消除隱患.
遭遇問題為何不求助???
64%不求助,36%在事后告知他人
· 心理恐懼:被威脅,擔心報復性欺凌或擔心自尊受損
· 心理預期低:憑借自己的猜測,認為求助得不到有效幫助
· 遭遇忽視:嘗試委婉求助后發(fā)現(xiàn)得不到幫助
我們說,作為學生一旦遇到校園欺凌、校園暴力應該知道如何預防、處置。當校園欺凌發(fā)生時,我們在強調(diào)保護受害學生的同時,作為學校、家庭、社會應該如何處理和對待施害學生,才是杜絕校園欺凌再次發(fā)生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
作為學校管理的對策
引導施暴者嘗試以受害者的角度去了解自己的行為對他人造成的傷害——同理心
引導施暴者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責任心
注重施害者、受害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除必要的懲戒之外,適時的心理輔導必不可少。
多關(guān)注學生的家庭、生活狀況。
作為家長的對策
1 | 不要以“小孩子之間的淘氣、惡作劇,不用在意”來淡化孩子的求助。 |
2 | 保持足夠的溝通,了解孩子的一貫狀態(tài)。 |
3 | 如果真的發(fā)生問題,第一時間與校方溝通,協(xié)調(diào)解決。 |
4 | 如果無法協(xié)商,走法律途徑。 |
美利華
這個小編
劍婷老師可否推薦幾部與校園欺凌相關(guān)的電影?
王劍婷
《悲傷逆流成河》
反欺凌微電影:《邊緣》
美國紀錄片:《校園霸凌》
日本紀錄片:《日本校園欺凌暴力事件》
謝謝,收藏了!比心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別忘記動動手指點點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