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丹旭(1801-1850),字子苕,號曉樓,又號環(huán)溪生,浙江烏程人。父親費鈺長于山水,幼得家傳,因家貧寒,不得不依附豪富之家,繪畫以供人玩賞。以畫仕女聞名,與改琦并稱“改費”。他筆下的仕女形象秀美,用線松秀,設(shè)色輕淡,別有一種風(fēng)貌。代表作為藏于故宮博物院的《十二金釵圖》冊,畫紅樓夢十二金釵肖像。亦長于肖像畫,后期所作《果園感舊圖》卷,藏于浙江省博物館,技巧更趨成熟。也能山水,取法王翚和惲壽平。承其藝者其弟費丹成、子費以耕、費以群等。他的畫風(fēng)對近代仕女畫和民間年畫都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
費丹旭(1801-1850),字子苕,號曉樓,又號環(huán)溪生,浙江烏程人。父親費鈺長于山水,幼得家傳,因家貧寒,不得不依附豪富之家,繪畫以供人玩賞。以畫仕女聞名,與改琦并稱“改費”。他筆下的仕女形象秀美,用線松秀,設(shè)色輕淡,別有一種風(fēng)貌。代表作為藏于故宮博物院的《十二金釵圖》冊,畫紅樓夢十二金釵肖像。亦長于肖像畫,后期所作《果園感舊圖》卷,藏于浙江省博物館,技巧更趨成熟。也能山水,取法王翚和惲壽平。承其藝者其弟費丹成、子費以耕、費以群等。他的畫風(fēng)對近代仕女畫和民間年畫都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
費丹旭(1801-1850),字子苕,號曉樓,又號環(huán)溪生,浙江烏程人。父親費鈺長于山水,幼得家傳,因家貧寒,不得不依附豪富之家,繪畫以供人玩賞。以畫仕女聞名,與改琦并稱“改費”。他筆下的仕女形象秀美,用線松秀,設(shè)色輕淡,別有一種風(fēng)貌。代表作為藏于故宮博物院的《十二金釵圖》冊,畫紅樓夢十二金釵肖像。亦長于肖像畫,后期所作《果園感舊圖》卷,藏于浙江省博物館,技巧更趨成熟。也能山水,取法王翚和惲壽平。承其藝者其弟費丹成、子費以耕、費以群等。他的畫風(fēng)對近代仕女畫和民間年畫都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