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雋藻(1793—1866),字叔穎,又字實甫,號春圃,晚年號觀齋,山西壽陽人,是清代道光、咸豐、同治時的宰相,也是有一定名氣的詩人。他出生在一個三世顯達的望族家庭,曾任國子監(jiān)祭酒、戶部右侍郎、兵部尚書、戶部尚書、體仁閣大學士、禮部尚書等官職。他橫亙嘉慶、道光、咸豐和同治四代,輔政為官達46年之久,還兼任過道光皇帝的上書房總師傅、咸豐皇帝的太子太保銜、同治皇帝的弘德殿授讀。因此有“四朝重臣”、“三代帝師”之稱。
祁雋藻不但是清代一位政績卓著的高官,又是一位博學多識造詣精深的學者,能詩善文,精于書法,勤于著述。其書法藝術(shù)造詣很深,學書由小篆入真行,先宗柳公權(quán),又學顏魯公,參以黃庭堅,筆意直追魏晉,師法“二王”,探索書法之真諦,形成了瀟灑練達、舒適遒健的風格。清道光、咸豐年間,被推為”書壇盟主”?!肚宕擦謧髀浴贩Q其為“一代書宗”,為清中晚期四大書法家之首,為后世留下許多“人共寶之”的書法作品。今江蘇省淮安市博物館收藏的其《行楷七言聯(lián)》(見圖),充分反映了他的書法成就。
祁雋藻《行楷七言聯(lián)》,水墨箋本,每聯(lián)縱135厘米,橫30厘米。其文曰:“忠厚留有余地步,和平養(yǎng)無限天機?!逼渎?lián)對仗工整,蘊含中庸之道,具有濃厚的儒家文化背景和中華傳統(tǒng)道德精神。從書法上講,該聯(lián)首尾一貫,左右和諧,相得益彰,形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既有蘊藏儒雅文化的意味,又有雄闊開張的廟堂氣氛,構(gòu)成了一種高雅、沉靜、安詳、含蓄和內(nèi)向的美。其用筆和結(jié)體得力于柳、顏,筋骨具備,遒健端凝??瑫袏A帶行意,得顏、柳之精髓。在運筆的頓挫上,嚴遵柳法,給人以筋骨勁健之美感。其章法疏朗開闊,勻靜齊整。點畫神清骨秀,氣血豐勻。行筆婉暢研美,爽勁洞達。結(jié)字平和峻麗,雍容端莊,達到人書俱老之境界。作者雖長期在朝為官,身為帝師,卻能擺脫當時流行的“館閣體”的束縛,不流于柔媚,這在當時十分難得。聯(lián)上題款云“秋沅大兄正”,但由于年代久遠,其“秋沅”已不可考。落款為“祁雋藻”,下鈐“祁雋藻印”赤文印、“子叔穎號淳甫“白文印。
據(jù)查,清同治年間,祁雋藻為避同治皇帝諱,將“淳甫”改“實甫”,但此幅用的還是“淳甫”印鑒,故應不到同治時期。因此,此書應是咸豐或者之前的作品。綜上所述,此書具有重要藝術(shù)和歷史價值,是一件不可多得的書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