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話,舒展夢幻般色彩的翅膀,或伴隨少年晨景,或依附一襟晚照。當(dāng)童話被感悟所過濾、升華,其寓意便愈發(fā)精彩。
直到雙鬢飛雪,直到大多往事已被歲月風(fēng)塵襲擾得支離破碎,我依然清晰記取少年時一幅畫面——春晨和煦,我坐在北京胡同門樓下,全部心思融入普希金筆下的《農(nóng)夫和金魚》。時而表情凝重,時而開顏一笑,縷縷油墨香彌散開來。
及至成年,再讀那篇名作,眼前出現(xiàn)一幅動態(tài)畫面——那尾靈氣活現(xiàn)的金魚,在波濤洶涌間懸浮起一個清晰的“人”字,折射塵情之迷茫與超然之明燦。其實善也罷、惡也罷、得也罷、失也罷,農(nóng)夫的眼神,在故事的序言與尾聲中一直呆滯,金魚,也在詮釋因果之后復(fù)歸大海。史潮漫漫、來者蕓蕓,有心的讀者,面對日夜涌蕩的海波,多次仰問天風(fēng)霽月:“隱現(xiàn)在碧波中的漁船??!你們究竟捕撈到了什么?”
人們在休閑中玩賞花鳥魚蟲的方式,古往今來大同小異,不需贅言。我所居住的社區(qū),也有幾片金魚池。遺憾的是,初冬,因防凍泄水池底干涸前,池內(nèi)金魚便普遭劫難——由于物業(yè)部門任隨人們隨意撈魚,涌入淺水中的人們,腳踏手撈、捕捉大小不一、美艷鮮活的金魚。有的金魚,被獲取者放入灌滿自來水的容器,掙扎幾日便悄然辭世。有的金魚,則被無知孩童隨意丟棄,留下哀怨眼神漸漸干枯在甬道上。每見此景,我總是難以抑制心內(nèi)一絲悲涼。
那些在精神世界里作“逍遙游”的古賢,對游弋水波中的金魚,想到的不僅僅是觀賞,而是反思。遙想數(shù)千年前一個下午,莊子與惠子相聚濠上,深度解析觀賞魚的悲歡離愁,可謂史無前例。看如今,以觀賞金魚為表現(xiàn)形式的旅游景點(diǎn),雖屈指可數(shù),卻聞名遐邇。如杭州西湖花港觀魚、福建周寧鯉魚溪、北京頤和園諧趣園等。
每每邁入這些金魚聚集地,我不愿看到畫般美景中的糾結(jié)現(xiàn)象——有些洋溢歡欣、和諧的觀魚地,卻吸引孩童在大盆中釣小金魚。少兒在家長誘導(dǎo)下,不斷揚(yáng)桿釣起美艷的金魚。眼睜睜看著嬌嫩的魚唇被利鉤反復(fù)穿透。人與魚,在此時此刻皆為生靈。愛與恨、索取和給予,在此時不知作何解釋?
古詩宗們在寫到魚時,往往顯露出賢達(dá)之士的拳拳愛意?!对娊?jīng)》中的《鱺》、《魚藻》、《南有嘉魚》和唐代戴幼功的《蘭溪棹歌》,李白的《贈崔侍郎》……無一不是把水中魚寫得逍遙自在,似乎與魚兒們相隨一生的情景,惟有青山綠水、奇礁柔藻、流波柔麗。千余年前,晚唐詩人李文山黃昏把酒,吟誦一首《放魚》之后,臨淵羨魚的飄逸才子們,開始感到名利場中貪小失大的因因果果。因為,好吹笙、喜書法、一生淡泊名利的李文山在五言絕中,很深沉、很世故地警示執(zhí)著功利者:“早為覓龍去,江湖莫漫游。須知香餌下,觸口是釣鉤。”
金魚自遠(yuǎn)古游來時,或是鯽、或是鯉,今人誰也不想過多去探究。翻閱史籍,最早以故事表現(xiàn)金魚的,當(dāng)屬醫(yī)圣李時珍?!侗静菥V目》敘述了一代名將發(fā)現(xiàn)金魚的過程……
東晉時期一個早晨,在溪流戲波的一尾金魚忽然看到,游廬山的桓溫將軍,正以驚奇、深沉目光注視著它。它有些迷惘,不知是這位沙場老將從它悠閑擺動中得什么啟示。總之,它們自那天起,“赧”的稱謂漸漸變?yōu)榱恕敖痿~”,從野生漸漸變?yōu)榧茵B(yǎng)。
金魚大多是供人欣賞的,或頭或尾、或鱗或鰭,在清麗的魚缸中,輝映千變?nèi)f化的動感美韻。其實,作為魚本身,怡暢之處,絕不僅限于眾賞時的贊美和愛憐時的嘆息。從遠(yuǎn)古游弋到今朝的金魚,它生命的樂趣,難道就是在長不過數(shù)米的玻璃缸中往返不休嗎?
那年初春,一個早晨,我在安徽九華山景區(qū)采訪時,佇立于化城寺放生池邊,觀賞那些擺脫羈絆的魚兒。忽然,一個現(xiàn)象,竟讓我慨嘆不已。
放生池,原本是善緣融匯之地,卻偏偏夾雜著以高價銷售金魚、謀取“無本之利”者。這些人滿臉貪婪,利用人們的善念,謀取錢財。他們因極度興奮,導(dǎo)致顫抖的手,讓放還自然界的金魚再次入網(wǎng),售賣給放生者。面對此情此景,我先是憤慨,繼而釋懷。想到因果報應(yīng)、古來如是。心境便清朗許多。仰望霧雨朦朧的佛境,遠(yuǎn)觀漫山紅遍的映山紅,深深舒了一口氣。
我看著放生池里出沒隱伏的金魚,靜聆古寺悠揚(yáng)的梵唄,摒棄心中數(shù)不清的塵情夢幻,讓深思融入暮雨禪林……
那日,我在文友家閑敘時, 目光投向魚缸里的金魚,陷入深思。有些搖頭擺尾的金魚,盡管終日閑步于五光十色的“豪宅水府”,品主人為它們精選的美食,聽觀賞者嘖嘖稱賞。然而,其精神與意趣,卻在一層永無波瀾的水面下被扭曲、被壓抑,有些金魚或許真想奮力一跳,擺脫那種程式化桎梏??伤秩套×?,俗緣未盡的它,如果非要執(zhí)著于自我解脫,肯定會落到塵埃,落在干燥的地毯上,很可能成為家養(yǎng)貓的美食。
其實,這些貌似珍貴的金魚,較之眾多野生魚類,顯得有些可憐。因為他們生存的條件、生命的長短,受到的褒與貶,往往取決于擁有者的心情。有時為了獲得主人的歡欣,他們盡力讓柔美的長尾飄拂,睜大突出的眼眸尋覓自己的前景,玻璃缸中那些可憐的金魚?。∫估镒龅膲羰呛吻榫??與放生池里的金魚,是否為同樣心情?
那日,我在魚缸前沉思,浮想聯(lián)翩。世上所謂的“大美”,其實大多伴隨著缺憾,大多伴隨著負(fù)擔(dān)。我看到,魚缸里翠草緩緩搖曳,淡金色細(xì)沙在柔光下泛著亮點(diǎn)。然而,玻璃壁生成的苔蘚與污穢,會時時擾亂明麗之色。
幸好,有排除污垢的“克星”——大嘴、皮粗、終日以吸食飄浮藻類、水內(nèi)殘污為生的“清道夫”——吸盤魚。這種顏值極低的魚,依附在缸壁上,用丑來維系著美的延續(xù)。
此現(xiàn)象,似乎在不斷印證說不清、也懶得說清的哲理……
【作者簡介】馮新生(筆名:心聲,網(wǎng)名:京城散人)中國散文家、新聞紙媒資深記者。多家影響力網(wǎng)媒專欄作家。曾在省市級以上報刊上發(fā)表詩歌、散文、小說、雜文約7000余篇(首),獲獎若干。文集《茉莉香茶》、散文集《物華天寶》《游出滋味》《行者手記》。人民日報、央視網(wǎng)轉(zhuǎn)載多篇作品。北京廣播電臺文藝臺曾播放系列配樂散文。著述簡歷入載《中國文化名人大辭典》。
展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