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李光地 誥贈榮祿大夫鎮(zhèn)守福建興化等處地方總兵官都督同知致悟林先生神道(林心輝)
誥贈榮祿大夫鎮(zhèn)守福建興化等處地方總兵官都督同知致悟林先生神道
賜進士出身奉政大夫內閣學士禮部侍郎前翰林院編修內弘文院翰林庶吉士姻家侄李光地頓首拜書
康熙二十三年(1684)歲次甲子季秋吉旦不孝男明、承、升 同泣血立石
汝錫-|-松 (泉州洋埭)
|--雪梅--**--**--**--表-|-策
|-賁
|-敬-|-賢
| |-賡
|- 效-|-紹--元昌元泰元京元武元符元駿
|-圣道--賢守--心輝-|-明
|-承
|-升
山東布政使司右參政王春澤撰寫《黛峰林氏世祖祭田碑》
林埭石牌村 港頭林承之父林心輝神道碑
碑文由時任禮部侍郎李光地書。
碑刻:“誥贈榮祿大夫鎮(zhèn)守福建興化等處地方總兵官都督同知致悟林先生神道”
兩邊落款:“賜進士出身奉政大夫內閣學士禮部侍郎前翰林院編修內弘文院翰林庶吉士姻家侄李光地頓首拜書,康熙二十三年歲次甲子季秋吉旦不孝男明、承、升同泣血立石”。
港頭林氏族譜記載
林承 大房十一世(八世林圣道、九世林賢守、十世林心輝都因承賢貴,皇清追贈榮祿大夫。)
【一】岸子頭雙碑
林公母一品太夫人陳氏造橋功德碑
1、林公母一品太夫人陳氏造橋功德碑:
林公母一品太夫人陳氏造橋功德碑:位于佛曇鎮(zhèn)岸頭村中民居門前,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立,碑花崗石質,碑高260,寬85,厚20厘米,碑中行竪刻“皇清 大都督林公母一品太夫人陳氏造橋功德碑” 兩邊小字正文如下:
佛曇地濱海,出海城之北,舊有堤,所以障海而衛(wèi)田也。圮于遷移年間,潮汐出沒,行者苦之。計所以易舟楫之危焉,于權囗然。非其大碩力者,推己溺之心,以弘利濟易有賴乎。幸大都督莆陽縝總鎮(zhèn)林公,以展囗,道經故里,日擘渝陷,以其事歸白,太夫人曰:苦桑梓也,囗囗思所以善濟之,其節(jié)吾甘旨之供,以思吾鄉(xiāng)可矣。未幾公逝,而顧不售,公之長昆思維乃囗囗之志,囗成囗母之志,囗囗其侄曹捐金五百有奇,石匝營橋四閱月而工竣,無病涉焉,意墩太夫人之力不及此,若長公囗可囗能教友矣,凡鄉(xiāng)之父老賓囗囗長公昆玉以安瀾砥柱慶功囗矣,是不可不紀,還伐石而囗諸,長公諱明,囗囗囗囗囗,次公諱承,大都督莆陽總鎮(zhèn),長孫囗土候,吏部候選州同知,次孫士興士霖囗太學生,士麟,堤庠生。各輸分金蕓成厥囗囗
康熙三十年辛未季春吉其同鄉(xiāng)士民仝立橋
邑庠囗士通家囗生楊囗囗
圣道--賢守--心輝-|-明--土候士興士霖士麟
|-承
|-升
2、明朝侃菴林公墓道碑:楷書矗刻,每字20厘米見方。上部殘缺,碑身高260厘米、寬100厘米。與“林公母一品太夫人陳氏造橋功德碑”同地并立。殘留碑文為:“…士中憲大夫湖廣黃…知府侃菴林公墓道”。
士中憲大夫湖廣黃州知府侃菴林公墓道
林表(生卒年不詳)號侃庵,別號灶山道人,出生于漳浦縣佛曇鎮(zhèn)十七都港頭村,為黛峰林氏四世。林表于明成化元年(1465年)中乙酉科舉人,成化五年(1469年)中乙丑科三甲進士第166名。他歷任戶部主事、員外郎、廣東南雄知府、貴州鎮(zhèn)遠知府、湖廣黃州知府,后辭官歸休回漳浦,居住在縣城北街頂。
林表的妹夫陳奐
四世林表為明成化五年(1469年)進士,官至兵部郎中、黃州知府;
六世林敬為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進士、官長沙知府;
七世林紹為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進士,官兵部郎中、長沙知府、山東按察副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