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你沒有聽出過“中間獸”這個名稱,這并不奇怪。因為它們是近年來新發(fā)現(xiàn)的動物,是一些人們從未見過的怪獸。這使動物學家都感到為難,誰也分不清它們該屬于哪一種哪一目!國際哺乳類學會和國際古生物學會,共同對這些舉世罕見、稀奇古怪的獸類進行了追蹤考察,證實了它們的存在。這些怪獸多出沒于熱帶雨林深處、海洋中間或極地,深夜行動,行蹤不定,極難發(fā)現(xiàn)。由于它們的生態(tài)地位尚不明確,難以歸類,故而動物學家們暫時把它們籠統(tǒng)地稱為“中間獸”或“中間動物”。在以往的動物進化史上有某些空白,進化的長鏈上尚缺某些環(huán)節(jié)?!爸虚g獸”的陸續(xù)發(fā)現(xiàn)將填補這些空白,同時“中間獸”的發(fā)現(xiàn)意義深遠。
豚海豹 豚海豹是一種海獸。顧名思義,它既像海豚又像鯨,又像海豹,同時也像海獅,因此,它又被叫做“鯨豚豹”。它生息在南美洲智利的海面,古生物學家認為,這種海獸在第三紀(6700萬年前~2500萬年前)后期曾繁盛一時。有的生物學家認為,它也有可能屬于鰭腳類,生活于水中。它身長2.5米左右,鼻孔位于嘴吻的上部。嘴吻既像海豹又像海獅,但身長比海豹和海獅稍長,頭部也長。前肢更像海豹,后肢明顯退化。食性可能以魚類為主。根據(jù)發(fā)現(xiàn)者證言,它的游泳能力像海豚那樣靈活巧妙,性情更加活潑,繁殖期在海岸附近的島礁登陸做巢定居。平時它在陸地移動時,靠前肢佇立,所以極像海豹的行動,其整個身體是彎曲的。它的神態(tài)地位在鯨目和鰭腳目的中間,既不是鯨,又不是海豹,也不是海豚,是地地道道的三不像海獸。
寬鼻狐猴 寬鼻狐猴是在南美洲哥斯達黎加森林里中發(fā)現(xiàn)的。它身材小巧玲瓏,腦袋長20厘米,尾巴長25厘米,有點像松鼠猴,又像狐猴。嘴吻比狐貍略長,鼻子大而寬,鼻尖無毛。牙齒像狐猴。前肢的趾頭有帶鉤的爪尖。身上長有狐猴那樣的長毛,兩耳大而尖,耳后的毛更長,兩眼溜圓。尾巴可卷在樹上,能在樹上靈活地移動,在樹上生活,喜歡雜食,宛如卷尾猴。它既不是狐,也不是猴,但又像狐,又像猴。
長嘴袋鼠 在南極大陸和新西蘭島之間的休吉島上,發(fā)現(xiàn)了長嘴袋鼠的化石。長嘴袋鼠是介于食蟲類和有袋類之間的中間獸。它的頭部長10~12厘米,頭部像食蟲類的食蟻獸,身軀和尾巴都像有袋類的袋鼠。尾長8~10厘米。長嘴袋鼠主要生息在巖石場及低木林帶。它主要吃蟲子,也吃雜食。它把尾巴卷在樹上,在樹上活動,有時也下地活動。它視覺遲鈍,時常把長嘴伸到枯葉下找蟲子吃。長嘴袋鼠極像袋鼠,但它身上沒有袋,實際上不是袋鼠。它的嘴很像食蟻獸,但它基本上不在地上活動,而多在樹上活動,實際上不是食蟻獸。它是兩不像的中間獸。
沼澤儒艮 沼澤儒艮屬于長鼻類和海牛類以及已滅絕的鏈齒獸類之間的動物。根據(jù)有關資料證實,這種沼澤儒艮曾在古新世后期島第三紀前期,在非洲中部相當繁盛。沼澤儒艮即像大象,又像海牛,其實是似象非象,似牛非牛。它不像海牛那樣生息在大海之中,而是生息在有水草地帶的沼澤中。它的頭骨很像大象,其頭部長達150厘米左右,尾巴約長20厘米。前肢略呈微扁平,后肢趨于退化階段。但是它既會游泳,又善于登陸生活,但主要生活在岸上,主食水生植物和濕地植物。伸長的鼻子可作為工具使用,能把植物根子挖出來。因此,當?shù)鼐用窠兴八蟆?。在動物分類學上,沼澤儒艮屬于長鼻目和海牛目的中間動物。
有蹄仿熊 有蹄仿熊生息在南美洲熱帶森林中。它頭部像馬非馬,身軀像熊非熊,四肢像豬非豬,是一種三不像的怪獸。頭部長70厘米,肩高30厘米,尾長10厘米左右。前肢與原始有蹄類土豬相似,后肢是像馬熊那樣的扁平足。它是完全的夜行動物,食性很雜,嗅覺靈敏。它樣子很蠢,皮毛有紋,顯得很美。
飛鼩鼱 飛鼩鼱棲息在位于印度洋亞寒帶小島卡比里上。它有5厘米長的翼,能在空中滑翔或做短途飛翔。它的前肢和趾間有蝙蝠那樣的皮膜,既像蝙蝠又像飛狐,介于翼手目和皮翼目兩種動物之間。
(純屬子烏虛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