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陰陽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說明兩個概念,第一個是腎和腎臟,中醫(yī)的腎不是西醫(yī)的腎臟。中醫(yī)所指的腎,是一系列功能的高度概括。西醫(yī)的腎是特指那個解剖學的腎,俗稱腰子。
第二概念是陰陽。陰陽不是具體的某種物質,而是一種屬性。我們可以打個比方,如果我們簡單地把人體比作一杯水的話,那么水本身是一種物質基礎,我們可以稱之為陰。一一而水的溫度是一種能量,我們可以稱之為陽。
我們生活在地球,太陽給我們的感覺是溫暖的,其實就是因為它給我們提供了能量。
所以陽的特點呢,就是向上,發(fā)散,運動,溫暖,興奮等等,側重于能量。
陰的特點呢,就是向下、內斂、安靜、滋潤等等。側重于物質基礎。
二、腎的三大功能
在回到腎上面來說,在中醫(yī)的世界里,腎有三大功能。
最根本的功能是腎主藏精,是指腎對于我們的人體的生長發(fā)育、生殖功能以及其他臟腑功能的發(fā)揮,有一個決定性的主導作用。
第二個是腎主水,是指腎對水液的代謝和運行有一個主持和調節(jié)的作用,比如我們的小便,我們的出汗,我們的呼出的氣體中水分,大便中的水分。都和腎的功能有關系。
第三個為腎主納氣,是指腎有幫助肺保持呼吸的深度的作用。
腎陰虛和腎陽虛是腎虛最常見的兩種證候。那么,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如何來判斷自己是屬于腎陰虛還是腎陽虛呢?又該怎么調理呢?
判斷方法:
1、看寒熱:腎陰虛多表現(xiàn)為怕熱、五心(手心、腳心、心胸)煩熱、骨蒸潮熱;腎陽虛多表現(xiàn)為畏寒怕冷、手腳冰涼。
2、看出汗:腎陰虛多表現(xiàn)為盜汗(睡覺時出汗);腎陽虛多表現(xiàn)為自汗(不因勞累、不因天熱及穿衣過多而出汗),勞累后加重或稍微運動一下出好多汗(虛汗)。
3、看津液:腎陰虛多表現(xiàn)為形體消瘦,口干舌燥,咽干顴紅,喝水不解渴,皮膚干燥,舌紅少津,女子月經(jīng)量少或閉經(jīng);腎陽虛多表現(xiàn)為體形肥胖,水腫,腰以下為甚,腹部脹滿,全身腫脹,舌淡胖。
4、看精神:腎陰虛多表現(xiàn)為煩躁不安,急躁易怒,易發(fā)火(脾氣);腎陽虛多表現(xiàn)為沒有精神,易疲憊乏力,氣短,不想說話或語聲低微,抑郁寡歡。
5、看舌象:腎陰虛多表現(xiàn)為舌質紅,舌形瘦,苔薄,苔少或無苔;腎陽虛多表現(xiàn)為 舌質淡嫩,舌形胖,舌苔白,舌苔厚。
6、看面色:腎陰虛多表現(xiàn)為兩顴發(fā)紅,臉色絳紅;腎陽虛多表現(xiàn)為面色青白無光,面色晄白或黧黑。
7、看病痛:腎陰虛多表現(xiàn)為腰膝酸軟、腿膝無力;腎陽虛多表現(xiàn)為腰膝酸冷或疼痛。
8、看睡眠:腎陰虛多表現(xiàn)為失眠、多夢;腎陽虛多表現(xiàn)為嗜睡,睡不醒,易犯困。
9、看生殖功能:腎陰虛多表現(xiàn)為男子遺精、早泄,陽強易舉,女子閉經(jīng)、崩漏;腎陽虛多表現(xiàn)為男子陽痿早泄,女子宮寒(冷)不孕。
10、看二便:腎陰虛多表現(xiàn)為小便量少、顏色黃,大便干燥;腎陽虛多表現(xiàn)為尿頻、尿急、尿不盡,小便頻數(shù)或夜尿頻多,完谷不化,易腹瀉,五更泄瀉。
此外,特殊情況是需要結合望、聞、問、切,四診合參來綜合分析辨證的。
調理方法:
腎陰虛,建議左歸丸更好
腎陰虛
腎虛的一種類型,為中醫(yī)名詞術語,指腎臟陰液不足之證,又稱腎水不足或真陰不足。是由于腎陰虧損,失于滋養(yǎng),虛熱內生所表現(xiàn)的證候,中醫(yī)臨床稱為腎陰虛證。
多由久病耗傷,或稟賦不足,或房勞過度,或過服溫燥劫陰之品所致。腎陰以腎中精氣為物質基礎,對各臟腑組織起著滋養(yǎng)和濡潤的作用,與腎陽相互為用,共為人體生命活動之本。腎陰充足,則全身之陰皆充盈;腎陰衰,則全身之陰皆衰;腎陰亡,則全身之陰皆亡,人的生命亦停止。
若腎陰不足,則津液分泌減少,表現(xiàn)為陰虛內熱及陰虛陽亢之象,證見腰膝酸痛,頭暈耳鳴,失眠多夢,五心煩熱,潮熱盜汗,遺精早泄,咽干顴紅,舌紅少津無苔,脈細數(shù)等。治宜滋陰降火。其病位在腎,常涉及肺、心、肝等。
腎陰虛,建議左歸丸更好左歸丸(藥店有中成藥)
出處
《景岳全書》卷五十一
古代劑量
大懷熟(八兩),山藥(炒,四兩),枸杞子(四兩),茱萸肉(四兩),川牛膝(酒洗,蒸熟,三兩,精滑者不用),菟絲子(制,四兩),鹿膠(敲碎,炒珠,四兩),龜膠(切碎,炒珠,四兩,無火者,不必用)
現(xiàn)代劑量(僅供參考)
大懷熟(240g),山藥(炒,120g),枸杞子(120g),茱萸肉(120g),川牛膝(酒洗,蒸熟,90g,精滑者不用),菟絲子(制,120g),鹿膠(敲碎,炒珠,120g),龜膠(切碎,炒珠,120g,無火者,不必用)
煎服法
上先將熟地蒸爛,杵膏,加煉蜜丸,桐子大。
每食用前用滾湯或淡鹽湯送下百余丸。
腎陽虛,建議右歸丸更好
腎陽虛
為中醫(yī)名詞術語。由于腎陽虛衰,溫煦失職,氣化失權所表現(xiàn)的一類虛寒證候,稱為腎陽虛證。多由素體陽虛,或年老腎虧,或久病傷腎,以及房勞過度等因素引起的。
中醫(yī)認為,腎主水,腎陽對水液有氣化蒸騰作用,若腎陽不足,蒸騰氣化無力,則出現(xiàn)小便清長等表現(xiàn),故腎陽虛證存在著腎臟的病理改變。腎虛多為長期積累成疾,切不可以急于求成而用大補之藥進補,或者用成份不明的補腎壯陽藥物,而應慢慢調理。腎陽亦稱為元陽、真陽、真火,十二經(jīng)之根,先天之本在于腎。腎與命門本同一氣,為人身陰陽消長之樞紐。腎陽主一身之陽氣,火衰其本則陽虛之證迭出。
右歸丸(藥店有中成藥)
出處
《景岳全書》卷五十一
古代劑量
大懷熟地(八兩)山藥(炒,四兩)山茱萸(微炒,三兩)枸杞(微炒,四兩)鹿角膠(炒珠,四兩)菟絲子(制,四兩)杜仲(姜湯炒,四兩)當歸(三兩,便溏勿用)肉桂(二兩,漸可加至四兩)制附子(自二兩,漸可加至五、六兩)
現(xiàn)代劑量(僅供參考)
大懷熟地(240g)山藥(炒,120g)山茱萸(微炒,90g)枸杞(微炒,120g)鹿角膠(炒珠,120g)菟絲子(制,120g)杜仲(姜湯炒,120g)當歸(90g,便溏勿用)肉桂(60g,漸可加至120g)制附子(自60g,漸可加至150~180g)
煎服法
水二鐘,煎七分,食遠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