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躍在東魏、北齊的竇氏?雖然自稱扶風郡望?但實際上是北魏孝文帝實行改漢姓政策時鮮卑紇豆陵氏所改的代北竇氏。東魏北齊的代北竇氏依靠軍功起家?與皇室聯(lián)姻?在文化上沒有建樹?形成了特殊的門風。新出的北齊竇興洛墓志記載了其祖、父及其本人的仕宦經(jīng)歷?為了解竇氏家族的歷史增加了實物資料?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北齊(550年 至 577年)《齊故都督竇公墓志銘》出土于太原市晉源區(qū)羅城鎮(zhèn)開化村。墓主為竇興洛。志文又未提及志主享年?故竇興洛生年也無從推斷。述其職官為故驃騎大將軍、直齋、都督軹關(guān)鎮(zhèn)城囑朱箱竇興洛 ?由是觀之,竇興洛一生仕途似乎比較簡單?一直擔任軍職。他死后葬于今太原?即北齊之霸府晉陽。
竇興洛是扶風竇氏還是代北竇氏 ?
墓志曰: “扶風槐里人也。武川公之孫?太府少卿之子。其先周之苗裔?鄭桓竇公之后。”據(jù) 《新唐書 》卷七十一下 《宰相世系表 》:竇氏出自姒姓?夏后氏帝相失國?其妃有仍氏女
方娠?逃出自竇?奔歸有仍氏?生子曰少康。少康二子:曰杼?曰龍?留居有仍?遂為竇氏。西漢宣帝時?竇賞徙扶風平陵。竇賞有二子:壽、邕。竇壽任護羌校尉?為敦煌南竇祖。竇邕之后
竇林?后漢武威太守?避難徙居武威?為武威竇祖。竇邕另一后人竇尚?以家難隨母徙隴右?為隴右竇祖。竇氏定著二房:一曰三祖房?唐出宰相五人;二曰平陵房?唐出宰相一人。
北朝竇氏最著名的家族為竇熾一族?這支竇氏隨魏孝武帝西遷?成為宇文氏政權(quán)重要的支持力量。竇熾與竇岳、竇善同為北魏竇略之子?他們的子孫號為 “三祖 ”?此支竇氏即 “三祖房 ”。據(jù) 《周書·竇熾傳 》?竇熾乃扶風平陵人?漢大鴻臚章十一世孫。章子統(tǒng)?靈帝時為雁門太守?避竇武之難?亡奔匈奴?遂為部落大人。后魏南徙?子孫因家于代?賜姓紇豆陵氏。然而實際上?這不過是代北胡族追溯祖先的一貫做法而已。
《新唐書 》卷一九九 《柳沖傳 》載柳芳論南北朝時世胄云: “代北則為虜姓:元、長孫、宇文、于、陸、源、竇首之。” 北魏孝文帝遷洛后改漢姓?紇豆陵氏改為竇氏。竇熾一族實際上即鮮卑紇竇陵氏。竇熾所冒郡望為扶風平陵?扶風舉其望?平陵舉其地。平陵縣乃西漢昭帝時所置?治所在今陜西咸陽市西北十五里?三國魏時改名始平縣。
竇興洛墓志稱: “扶風槐里人。” 槐里縣?西漢置?屬右扶風?治所在今陜西興平市東南十里。北魏時屬扶風郡?太平真君七年 (446年 ) 移治今興平市西二十五里。北周明帝元年 (559年 )廢。竇氏稱扶風郡望者?多稱扶風平陵人?很少稱扶風槐里。可能漢代扶風竇氏也有居槐里縣的?大將軍竇武封槐里侯?墓志稱扶風槐里應當是對竇武的攀附。竇興洛墓志雖稱其郡望為扶風?然而追述家族源頭時卻說 “其先周之苗裔 ”?似乎對竇氏源流并不熟悉?這在中古講究門閥的社會是不可思議的。因此竇興洛究竟是不是漢人?就很值得懷疑了。
竇興洛祖、父名不可考。墓志稱其為 “武川公之孫?太府少卿之子 ”。武川作為地名有兩處:一是武川縣?北魏置?治所在今河南省南召縣東南?隋廢;二即北魏所置的軍鎮(zhèn)?為北魏六鎮(zhèn)之一。若武川公與武川縣有關(guān)?則當為武川縣公?如此高爵?墓志當不至疏漏。且按常理?封爵地應與被封者有一定關(guān)系?竇氏不會封在武川縣。因此武川公很可能和武川鎮(zhèn)有關(guān)。竇興洛之祖或許是武川鎮(zhèn)酋長一類首領(lǐng)或者只是一般鎮(zhèn)民?墓志稱為武川公?只是對其出身低微的委婉表達。若此推論不誤?則竇興洛一家可能是來自武川鎮(zhèn)的鮮卑人?亦即紇豆陵氏。正如前揭唐長孺先生所論?東魏北齊禁軍多以鮮卑人組成?這也正是竇興洛得以為禁衛(wèi)武官的原因之一。
志文曰: “自兄及弟?涅綸十室。姑妹姊姨?綿延皇戚。” 似乎竇興洛還當有別的兄弟姐妹?但墓志并未詳述。東魏北齊胡漢矛盾相當激烈?皇室雖然也和漢族通婚?但漢族的竇氏似乎不夠資格。 《北齊書 》卷九所列北齊諸后?有神武婁后、文襄元后、文宣李后、孝昭元后、武成胡后、后主斛律后及胡后、穆后?其中僅文宣李后為漢人。 《北齊書 》卷九 《文宣皇后傳 》曰:“文宣皇后李氏?諱祖娥?趙郡李希宗之女也。容德甚美。初為太原公夫人。及帝將建中宮?高隆之、高德正言漢婦不可為天下母?宜更擇美配。” 可見北齊皇室婚姻中胡漢之辨是非常嚴重的。按 《元和姓纂 》卷九 “竇 ” 姓條: “魏晉以后?竇氏史傳無聞。” 這是指漢代著名的漢人竇氏。天下高門趙郡李氏尚受到胡族歧視?竇氏在魏晉南北朝算不上高門?更不可能出現(xiàn) “姑妹姊姨?綿延皇戚 ” 的情況。此情況恰恰證明了竇興洛實際上是改了漢姓的鮮卑人。
竇興洛墓志反映了怎樣的竇氏家風 ?
東魏竇氏最著名的人物是竇泰。 《北齊書 》卷十五 《竇泰傳 》: “竇泰?字世寧?大安捍殊人也。本出清河觀津胄?祖羅?魏統(tǒng)萬鎮(zhèn)將?因居北邊。……神武之為晉州?請?zhí)殒?zhèn)城都督,參謀軍事。累遷侍中、京畿大都督?尋領(lǐng)御史中尉。……泰妻?武明婁后妹也。” 竇泰及其妻婁黑女墓志已發(fā)現(xiàn)?現(xiàn)藏河南省新鄉(xiāng)市博物館。趙超 《漢魏南北朝墓志匯編 》也有錄文。竇泰墓志云: “公諱泰?清河灌(觀)津人。……祖盛樂府君?父司徒?皆才雄北邊?有聲燕代?志驕富貴?不事王侯。公……歷尋經(jīng)史?不為章句之業(yè)……起家為襄威將軍、帳內(nèi)都督?!晕禾炱剿哪暾率呷辙坝诤朕r(nóng)陣所?春秋三十八?!?/span>以齊天保六年歲在乙亥二月壬子朔九日庚申改定于京城之西二十里?!?將竇泰墓志與竇興洛墓志對讀?可發(fā)現(xiàn)有不少相似之處。
竇泰本傳稱其為 “大安捍殊人。本出清河觀津胄。” 據(jù)姚薇元 《北朝胡姓考 》竇氏條考證?大安為魏孝昌中新置之郡?屬朔州?即舊懷朔鎮(zhèn)。泰父祖皆官北鎮(zhèn)。泰少從爾朱榮征戰(zhàn)?其人當系北族無疑。竇泰墓志干脆直接稱 “清河灌(觀)津人 ” 。這比與竇興洛墓志的攀附更進了一步。竇泰本傳稱其祖為 “統(tǒng)萬鎮(zhèn)將 ”?墓志稱 “盛樂府君 ”?對照竇興洛墓志稱其祖為 “武川公 ”?可知都是類似的稱法。至于竇泰起家為 “帳內(nèi)都督 ”?與竇興洛任 “直齋 ” 一樣?都是負責禁衛(wèi)的武官。另外?兩人都與皇室有姻親關(guān)系。竇泰葬于鄴城之西?而竇興洛葬于晉陽?二人關(guān)系應該比較疏遠。但是二人的共同特征仍然顯示了代北竇氏在北齊的發(fā)展有某些相似性?即依靠軍功起家?往往擔任禁衛(wèi)武官?與皇室聯(lián)姻以鞏固自身地位等。
竇興洛墓志云: “若如貴博?不持章句。”無獨有偶?竇泰墓志也稱其 “不為章句之業(yè) ”。這種類似當非偶然?而是代北竇氏家風的反映。章句訓詁之學?是北朝經(jīng)學的特征。這里是指漢人的學問?似乎還帶有不屑的意味。代北竇氏依靠軍功起家立業(yè)?自然在學問上難有建樹?因此只能以一句 “不為章句之業(yè) ” 聊以自慰。然而他們在墓志上追溯祖先?攀附漢代竇氏?又顯示了他們內(nèi)心對于漢人深厚的歷史文化的向往。這種既排斥漢人又向往漢文化的矛盾心理應該是代北竇氏甚至很多北朝胡人統(tǒng)治者所具有的心態(tài)。
總之?竇興洛墓志反映了東魏、北齊代北竇氏在攀附漢代名門竇氏?依靠軍功起家?聯(lián)姻皇室等史實?對研究北朝晚期政治、軍事、家族和社會史具有重要的意義。
附記:《史記 》卷一百七 《竇嬰傳 》: “父世觀津人。” 《索隱 》按: “地理志觀津縣屬信都。以言其累葉在觀津?故云 '父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