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從遂寧金魚村窖藏宋瓷略看宋人四大雅好

摘要:本文通過文獻記載對宋人燒香、點茶、飲酒、插花等諸般閑事進行了慨述,分析和描述了其產(chǎn)生背景和興盛面貌,最后將這些活動與四川遂寧金魚村窖藏出土宋瓷相印證,認為宋人閑適、尚雅的生活情趣推動了這些活動的興盛,而出土的四類瓷器既印證了燒香等活動的頻繁,也推動了這些活動的發(fā)展。

宋代是我國古代社會經(jīng)濟高度發(fā)達的時期,經(jīng)濟的繁榮為宋人追求良好生活提供了經(jīng)濟條件。宋人有諺曰:“燒香點茶,掛畫插花,四般閑事”,道出了宋人閑適、雅致的生活情趣。1991年在四川遂寧金魚村窖出土的藏眾多精美相關(guān)文物則從實物角度印證了宋人日常生活中的高雅與享受。

一、獨坐閑無事,燒香賦小詩

燒香被列為宋人“四般閑事”第一樁。宋代丁謂有語:“香之為用從古亦,所以奉高明,所以達蠲潔。”“奉高明”既是禮敬天地、神明也指供奉祖先,當與祭祀有關(guān);“達蠲潔”則與清潔有關(guān),既可凈化環(huán)境又能祛除身體污垢,也升華心靈。傅京亮先生對中國香文化進行了總結(jié),認為:“中國的香文化肇始于遠古,萌發(fā)于先秦,初成于秦漢,成長于六朝,完備于隋唐,鼎盛于宋元,廣行于明清?!?/span>

宋代的用香文化在繼承前代的基礎(chǔ)上又有了新的突破,不僅香料的數(shù)量、種類大大超過前代,使用的群體也更加廣泛,更加趨向大眾化、平民化,香的使用也遍及到社會生活中的各個方面。宋代雖然國內(nèi)香的產(chǎn)量不多,但是發(fā)達的海外貿(mào)易為宋人從東南亞、南亞等地帶來了大量的進口香料,不僅數(shù)量、種類眾多,而且質(zhì)量上乘。大量香料的引入是宋代用香文化走向繁榮的物質(zhì)基礎(chǔ),龐大用香群體則將中國香文化推向了鼎盛。

宋人用香有多種形式,燒香是其中最重要的。燒香具有隆重、尊貴的涵義,祭祀和禳災時燒香體現(xiàn)了對天地神明和祖先的重視和敬意。“周人以氣臭事神,近世易之以香。”宋代宮廷中“凡常祀,天地宗廟,皆內(nèi)降御封香,仍制漆匱,付光祿、司農(nóng)寺;每祠祭,命判寺官緘署禮料送祀所;凡祈告,亦內(nèi)出香,遂為定制?!背漓胪?,禳災也要燒香,“國朝凡水旱災異,有祈報之禮,祈用酒、脯、醢,報如常祀”,宋仁宗慶歷年間某次祈雨就“焚生龍腦香十七斤”。士大夫和百姓敬神禱告、祭奠先祖也離不開焚香。

日常生活中,焚香、熏香是宋代文人群體崇尚雅致生活的表現(xiàn)形式。穿衣起居要焚香。梅詢“性喜焚香,其在官所,每晨起將視事,必焚香兩爐,以公服罩之,撮其袖以出,坐定撤開兩袖,郁然滿室濃香?!鼻瀚I公趙抃“好焚香,尤喜熏衣,所居既去,輒數(shù)月香不滅”。不僅僅是衣服,甚至手帕都要熏香,楊萬里就有“短短熏籠小,團團錦帕圍”的詩句。此外,待客清談也焚香,正所謂“丈人延客非俗物,百和香中進一杯”,“客來無可款,石爐添水沉。”文人讀書、作詩亦焚香。

南宋畫家劉松年的《秋窗讀易圖》(圖1)就描繪出了“明窗延靜書,默坐消諸緣。聊將無窮意,寓此一炷香”的意境,展現(xiàn)了文人在書齋焚香讀書的舒適、愜意。陸游在“官身常欠讀書債,祿米不供沾酒資”時,亦不忘“焚香閑看玉溪詩”??梢姡傧阍谒未娜松钪械搅瞬豢苫蛉钡牡夭?。

圖1 南宋劉松年《秋窗讀易圖》(局部) 遼寧省博物館藏

焚香自然離不開香爐。香爐的材質(zhì)有金、銀、銅、鐵、玉、石、瓷等,樣式則主要為兩大類,帶蓋的封閉式熏香爐,無蓋的敞開式香爐。遂寧金魚村窖藏出土的香爐均為敞開式仿青銅器造型的瓷香爐,計有鼎式爐5件、鬲式爐6件、簋式爐1件、奩式爐3件,產(chǎn)自龍泉窯的9件,景德鎮(zhèn)窯6件。這些香爐并未一味地仿古,在細節(jié)之處也有所創(chuàng)新。鬲式爐為仿商周時青銅鬲樣式而來,是宋代較為常見的一種香爐。遂寧金魚村窖藏出土南宋龍泉窯青釉三足鬲式瓷爐(圖2),造型端莊規(guī)整、古拙典雅,采用“出筋”工藝,線條曲直有致,通體施梅子青釉,釉面光潔瑩潤、釉質(zhì)柔和,釉色青碧如玉,表現(xiàn)出了宋人的復古思潮和典雅的生活氣趣。

圖2 南宋龍泉窯青釉三足鬲式瓷爐 四川宋瓷博物館藏

這些香爐中,景德鎮(zhèn)窯的1件青白釉凸雕花卉紋鬲鼎式瓷爐(圖3),不僅造型獨特,而且紋飾精致。這件香爐頸部之下為三足鬲式爐造型,上部則取銅鼎之式樣,故有人稱其為“頂天立地”。

圖3 南宋景德鎮(zhèn)窯青白釉凸雕花卉紋鬲鼎式瓷爐

四川宋瓷博物館藏

此外,裝飾的凸雕蓮花、蘭草、折枝牡丹紋,紋飾清晰流暢、大方生動,展現(xiàn)出了剔刻工人的高超技藝。龍泉窯青釉螺旋紋奩式爐(圖4),口外徑8.1、內(nèi)徑6.0、高6.8、足高1厘米,形體較小,通體施梅子青釉。從出土的宋代奩式爐來看,平底中心多有一餅足突起,器底外沿附有三如意形足,三足與餅足要么在同一水平線,四足均為受力點;要么三足懸空,僅餅足受力,遂寧金魚村窖藏這只香爐則較為奇特,由三足受力,餅足反而淪為“裝飾”,殊為有趣。

圖4 南宋龍泉窯青釉螺旋紋奩式爐 四川宋瓷博物館藏

宋代瓷香爐的興盛,固然離不開制瓷工藝的不斷發(fā)展、成熟,瓷香爐燒制成本相對金屬香爐較低也是一定的原因,但是宋代香文化的興盛當為最大之推力。

二、閑暇修索之玩:飲茶

茶葉起源于中國。到唐代,茶已成為重要的日常生活用品。宋代,飲茶越來越普及,“君子小人靡不嗜也,富貴貧賤靡不用也?!彼位兆谧珜懥恕洞笥^茶論》;士大夫群體亦“競為閑暇修索之玩,莫不碎玉鏘金,啜英咀華,較筐篋之精,爭鑒裁之別”;至于民間更是“等于米鹽,不可一日以無”。飲茶活動的普及促使大量的飲茶用具被生產(chǎn)出來。遂寧金魚村窖藏宋瓷中就有不少的茶盞、茶杯等茶具,其中不乏珍品。

引人矚目的是幾件黑瓷茶盞,見證了風靡兩宋的斗茶風氣。斗茶是一種競賽性的游戲,通過茶色、水痕和香味等來品評茶的好壞。既稱“斗茶”,自然有勝負標準。據(jù)蔡襄《茶錄》記載:“黃白者受水昏重,青白者受水鮮明,故建安人開試,以青白勝黃白”;宋徽宗《大觀茶論》亦有記載:“點茶之色以純白為上,真清白為次,灰白次之,黃白又次之”,可見“茶色貴白”。如此則令人感到單調(diào)沉悶的黑茶盞,其地位在斗茶活動中就突顯出來了,在黑與白的碰撞中襯托出茶湯之白。

據(jù)蔡襄《茶錄》記載:“茶色白,宜黑盞,建安所造者,紺黑,紋如兔毫,其壞微厚,熁之久熱難冷,最為要用。出他處者,或薄、或色紫,不及也。其青白盞,斗試家自不用也?!彼位兆谝舱J為:“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取其煥發(fā)茶采色也”,并進一步分析了這種茶盞的好處:“底必差深而微寬,底深則茶宜立而易于取乳,寬則運筅旋徹不礙擊拂。然須度茶之多少用盞之大小,盞高茶少則掩蔽茶色,茶多盞小則受湯不盡。盞惟熱則茶發(fā)立耐久?!笨梢?,建安所產(chǎn)的黒釉兔毫盞近乎完美地符合了宋人的斗茶需要:其釉黑,彰顯茶色之白;其胎厚,盞熱利于發(fā)茶;其尺寸,易于取乳擊拂。建窯也因當時上層社會斗茶的需要而得以以民窯的身份一度為宮廷燒制黑瓷茶盞。

遂寧金魚村窖藏共出土11件黑釉茶盞,其中4件為玳瑁紋(圖5),7件為兔毫紋,雖非“進御”之用的建盞,但其釉色、造型、胎體等也契合斗茶所需,極有可能是本地士宦或者富人所用之物,這進而反映了宋代的斗茶習俗風靡全國,盛行于社會多個階層。

圖4南宋廣元窯黑釉玳瑁紋敞口瓷茶盞 四川宋瓷博物館藏

宋代飲茶普遍使用的是青瓷或青白瓷茶杯。遂寧金魚村出土了龍泉窯和景德鎮(zhèn)窯的青釉、青白釉茶杯100余件,出土的瓷杯均為直口、圈足、裝飾劃花蓮瓣紋,不同之處在于龍泉窯青瓷杯為弧腹(圖6),景德鎮(zhèn)青白瓷杯為直腹(圖7)。

圖6 南宋龍泉窯青釉刻花蓮瓣紋深腹帶蓋瓷杯

四川宋瓷博物館藏

圖7 南宋景德鎮(zhèn)青白釉刻花蓮瓣紋芒口帶蓋瓷杯

四川宋瓷博物館藏

三、不可一日無此君:飲酒

飲酒雖不在宋人諺語的四般閑事中,但在宋人眼中,飲酒與焚香、飲茶往往是聯(lián)系在一起的。宋代對酒實行國家專賣,榷酒的收入也是“宋代財政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北宋仁宗慶歷年間甚至占到了貨幣收入的“38.9%”,到南宋時,酒的收入更是“國家贍兵、郡縣經(jīng)費,率取給于此?!贝送猓圃谒未幕幸彩遣豢苫蛉钡脑?,宋代不僅是“中國歷代王朝編撰酒經(jīng)—制曲釀酒工藝理論最多的一個朝代”,更是宋代的文學作品的重要點綴,有學者就認為:“宋詞中要是缺少了酒……詞的色彩也將會黯淡許多”。

酒在宋代社會中是“不可一日無此君”。宋代已經(jīng)開始出現(xiàn)酒樓,在京城尤為突出。北宋東京城內(nèi)有“正店七十二戶,此外不能遍數(shù),其余皆謂之'腳店’”。其中最著名的酒樓,“飲徒常千余人?!蹦纤闻R安城亦“人物浩繁,飲之者眾”。為滿足飲酒的需要,大量的陶瓷酒具被燒制出來。

遂寧金魚村窖藏的瓷酒具類型豐富,大體可以分為四類:酒瓶、酒注、酒碗、酒杯。金魚村出土的8件景德鎮(zhèn)青白釉刻劃花酒瓶,瓶體修長、小口、平唇、短頸、隱圈足、短頸中部有一道凸棱,有豐肩、溜肩兩種造型。大的瓶高約40厘米(圖8),小的瓶高約30厘米(圖9),釉色清白,通體裝飾刻劃花紋,紋飾有纏枝牡丹、纏枝蓮花和卷草紋等。此類型的酒瓶在宋代被稱為“經(jīng)瓶”。至于“梅瓶”的稱謂,則是后人的約定俗成,民國時許之衡稱:“梅瓶口細而項短,肩極寬博,而脛稍狹折,于足則微豐,口徑之小,僅與梅之瘦骨相稱,故名'梅瓶’也?!?/span>

圖8 南宋景德鎮(zhèn)窯青白釉刻劃纏枝花卉紋帶蓋瓷梅瓶

四川宋瓷博物館藏

圖9 南宋景德鎮(zhèn)窯青白釉刻劃卷草紋帶蓋瓷梅瓶

四川宋瓷博物館藏

“黃酒乃是宋代最主要的品種。”據(jù)此,市面上流通和日常飲用也當以黃酒為主。黃酒中含有微量的甲醇、醛、醚類等有機化合物,對人體有一定的影響,而將黃酒加熱則可將沸點較低的有機物揮發(fā)掉,減輕了對人身體的傷害。同時,燙熱后的黃酒,酒香更濃郁,酒味也更柔和。

《東京夢華錄》中有一段關(guān)于飲酒的記載“凡酒店中不問何人,止兩人對坐飲酒,亦須用注碗一副,盤盞兩副,果蔬碟各五片,水菜碗三五只。”其中的“注碗”就是指盛酒的酒注和溫酒的碗,具體操作方法是將酒注放入碗中,在碗中加入熱水,達到溫酒的目的。要溫酒,酒注的胎自然是越薄越好,景德鎮(zhèn)的青白釉瓷器就是因為其胎薄,對光見影而被稱為“影青”。遂寧金魚村窖藏出土的景德鎮(zhèn)青白釉雙系酒注,最薄處僅有3毫米,深得溫酒之要。酒注有一扁平的執(zhí)柄,方便“對坐飲酒”時斟酒,無需起身或以手捧壺斟酒,其曲流的流口設(shè)計既是制瓷技術(shù)高超的表現(xiàn),也能防止斟酒時美酒灑出。此外,窖藏出土的宋代注子還有葫蘆形(圖10),為創(chuàng)新產(chǎn)品,主要產(chǎn)于定窯,耀州窯及景德鎮(zhèn)窯。龍泉窯葫蘆形注子大多為元代產(chǎn)品,宋器較少見,其端莊流暢的外觀、清新活潑的意態(tài)頗合宋人的審美口味。

圖10 南宋龍泉窯青釉葫蘆四川宋瓷博物館藏

黃酒的酒精度雖然不高,但飲酒時酒碗或酒杯還是必備的。遂寧金魚村窖藏出土的酒碗,尖唇、敞口、斜腹、小餅淺足,形似“斗笠”而被稱作“斗笠碗”。其中景德鎮(zhèn)窯9件,通體施青白釉,內(nèi)部裝飾模印荷葉蓮花紋(圖11);龍泉窯8件,施梅子青釉,素面(圖12)。這些碗的足徑約3厘米,口徑則有14厘米,看似頭重腳輕,給人以容易傾覆的感覺,其實不然,因其胎體從上至下逐漸加厚,確保了重心的下移,其中一件最薄處僅0.2厘米,逐漸加厚至0.5厘米,設(shè)計可謂十分精妙。

圖11 南宋景德鎮(zhèn)窯青白釉印花蓮荷紋斗笠瓷碗

四川宋瓷博物館藏

圖12 南宋龍泉窯青釉素面斜直腹瓷斗笠碗

四川宋瓷博物館藏

四、小瓶春色一枝斜:插花

宋代種花“成為獨立的商業(yè)性的農(nóng)業(yè)。”宋代已有專門的花市,尤其是都城開封和臨安,花市尤為繁盛。北宋東京城中,“季春,萬花爛漫,牡丹、芍藥、棣棠、木香,種種上市,賣花者以馬頭竹籃鋪排,歌叫之聲,清奇可聽?!比碌呐R安城亦是“百花盡開……種種奇絕。賣花者以馬頭竹籃盛之,歌叫于市,買者紛然?!迸R安城地處南方,一年四季鮮花不絕。

宋代花卉市場的繁盛與宋人的愛花風氣密不可分。宋人喜歡觀花。洛陽城中“歲正月梅已花,二月桃李雜花盛開,三月牡丹開,于花盛處作園圃,四方伎藝舉集,都人士女載酒爭出,擇園亭勝地,上下池臺間引滿歌呼”,尤其是一種名為“姚黃”的牡丹花盛開時,“洛人賞之,號為'花王’……都人士女,必傾城往觀,鄉(xiāng)人扶老攜幼,不遠千里”,“其人若狂而走觀”。從中不難看出宋人對觀花的熱情,乃至于出現(xiàn)了付費觀花的現(xiàn)象。

據(jù)歐陽修記載,一種名為“魏花”的牡丹:“初出時,人有欲閱者,人稅十數(shù)錢,乃得登舟渡池至花所。魏氏日收十數(shù)緡?!贝致怨浪?,每日約有1000人前往觀賞,由此可見宋人對花,尤其是對名花追捧。除觀花,宋人還熱衷于簪花,更尚插花。宮廷插花講究排場,皇室賞花的鐘美堂,“堂內(nèi)左右各列三層,雕花彩檻,護以牡丹彩色畫衣,間列碾玉水晶金壺及大食玻璃官窯等瓶,各簪奇品,如姚魏、御衣黃、照殿紅之類幾千朵,別以銀箔間貼大斛,分種數(shù)千百窠,分列四面。至于梁棟窗戶間,亦以湘筒貯花,鱗次簇插,何翅萬朵?!笨梢?,宮廷插花不僅花的數(shù)量大,而且花瓶也十分珍貴。士大夫家中插花也較為常見,楊萬里就在詩文中多次提到瓶花?!懊坊ü⒐⒈褡耍踊ǖ㈦僦?。兩花相嬌不相下,各向春風同索價。摘來雙插一銅瓶,旋汲井花澆使醒。紅紅白白看不足,更遣山童燒蠟燭?!贝送?,還有“紅白蓮花共玉瓶,紅蓮韻絕白蓮清”,“蕭蕭只隔窗間紙,瓶里梅花總不知”等詩句。

宋代普通百姓即使平時沒有瓶花,節(jié)日期間也必有準備,例如端午節(jié):“雖小家無花瓶者,用小壇也插一瓶花供養(yǎng),蓋鄉(xiāng)土風俗如此。尋常無花供養(yǎng),即不相笑,惟重午不可無花供養(yǎng)。”一些店鋪也以插花做裝飾?!般昃┦焓车?,張掛名畫,所以勾引觀者,留連食客。今杭城茶肆亦如之,插四時花,掛名人畫,裝點店面?!奔词孤放缘囊暗暌灿小扒啻善坎遄限被ā?。宋人還對插花的技藝進行了總結(jié)。這些都說明了宋代瓶花在生活中的普及。在宋代“插梅花之瓶”均可稱為梅瓶,即使是盛酒的“經(jīng)瓶”,酒喝完后亦可作為插梅之瓶,畢竟南宋時已有“酒瓶今已作花瓶”的說法。

遂寧金魚村出土了大小花瓶60余件,從材質(zhì)上劃分有瓷瓶、銅瓶、石瓶。其中瓷瓶有近50件,大型的有琮式瓶(圖13)、貫耳瓶(圖14)、竹節(jié)瓶(圖15)等,小型的則有貫耳長頸小瓶、扁鼓腹或圓鼓腹的長頸盤口小瓶、海棠式瓶、瓜棱形瓶(圖16)等。顯示出宋人在插花過程中注重花枝的搭配和布局,具有獨特的插花審美情趣,體現(xiàn)了宋代插花藝術(shù)的發(fā)展。

圖13 南宋龍泉窯青釉盤口弦紋瓷瓶四川宋瓷博物館藏

圖14 南宋龍泉窯青釉大貫耳瓷瓶四川宋瓷博物館藏

圖15 南宋龍泉窯青釉盤口弦紋瓷瓶四川宋瓷博物館藏

圖16 南宋龍泉窯青釉菱口瓜棱瓷瓶四川宋瓷博物館藏

除此之外,遂寧金魚村窖藏出土的部分瓷碗中亦裝飾有“瓶花”、“盆花”等紋飾(圖17),進一步體現(xiàn)了插花在宋代的普及。宋人對花的愛好,體現(xiàn)了宋人對美的追求,通過瓶花的方式既延長了花期,又能夠使人近距離的觀賞乃至于把玩,充分體現(xiàn)了宋人雅致的生活享受。遂寧金魚村窖藏出土的這些花瓶真實再現(xiàn)了宋人對瓶花的喜好,見證了宋人的風雅生活。

圖17 南宋景德鎮(zhèn)窯青白釉印花雙鳳紋芒口深腹瓷碗剖面圖及紋飾四川宋瓷博物館藏

結(jié)語

遂寧金魚村出土的這些“四川地區(qū)從外界輸入的奢侈品”究竟屬于誰?不管學界有多少爭論,答案都不會是“屬于普通平民百姓”。這也客觀地說明了宋人的燒香、點茶、掛畫、插花、飲酒等諸般閑事雖然有平民階層的參與,但官僚貴族、文人士大夫、富豪仍是其主流群體,平民更多的還是在重要節(jié)日期間參與這些“閑事”,這與社會地位無關(guān),與經(jīng)濟地位相關(guān)。遂寧金魚村出土的香爐、茶具、酒具和花瓶,客觀印證了宋人的燒香、點茶、飲酒、插花等諸般閑事;這批瓷器的造型、釉色、裝飾體現(xiàn)了宋人特殊的審美情趣,是反映宋人高雅、閑適生活狀態(tài),代表性文物之一。

內(nèi)容出處:《從遂寧金魚村窖藏宋瓷略看宋人四大雅好》 《中華文化論壇》2017年第05期 作者:黃霞;吳自榮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遂寧金魚村窖藏——宋人的香爐(一)
遂寧金魚村窖藏——宋人的日常盛器
四川宋瓷博物館
全國唯一的宋瓷博物館,竟是從菜地里挖出來的?
宅家逛博物館第12彈 | 一鋤頭挖出來的博物館 收藏有瓷器中的國寶
被時光封印的蜀地遺珍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