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馬古道(28)博南古道·榕樹和木棉之路
潞江壩子,與怒江曾有的名字一樣,怒江在此河谷顯得開闊起來,江邊的坡地上多種植煙葉。高大的木棉、榕樹沿高黎貢山東坡綿延分布,以至杭瑞高速穿越高黎貢山時,以榕樹、木棉、蘭花等植物來命名隧道。在高黎貢山的東坡,永昌道有一條沿高黎貢山東坡并行將壩子連接起來的古道,它上至瀘水六庫鎮(zhèn),下至潞江鎮(zhèn),這些古道把不同朝代發(fā)展的西南絲綢之路連結起來,成為網(wǎng)狀通道,它們是博南古道的一部分?,F(xiàn)被S230省道所覆蓋。
古道邊,一位西方傳教士長眠于此,墓上的十字架已經(jīng)斷失。
高黎貢山東坡的潞江鄉(xiāng)丙悶村,北緯25°04'37.54",東經(jīng)98°50'11.85",生長著亞洲最大樹徑的高山榕。這棵700年樹齡的榕樹,高28米,胸圍28.48米,樹徑9.07米。在50米開外,超廣角的鏡頭裝不下它。
位于芒寬的怒江大拐彎。
高黎貢山東坡,北緯25°29'19.97",東經(jīng)98°52'40.53",保山市隆陽區(qū)芒寬鄉(xiāng)芒龍村拉侖小組的“舞廳樹”,樹齡不清,樹高30多米。村民在舞廳樹下差麻將。
高黎貢山東坡,保山市隆陽區(qū)芒寬鄉(xiāng)芒龍村的“獨樹成林”,樹齡600年,樹高32米,冠幅58米。它的邊上有一座新蓋起的教堂。
瀘水以南,怒江在此有一個最大的的Ω灣,在半山腰用廣角端三張接片才能基本拍下(上圖用了四張)。
大拐彎的山腰上,有一棵古榕樹,至少300年以上。從榕樹的一角,俯視怒江。
六庫S228公路與S230公路匯合處,這里是永昌道最北端,翻越高黎貢山,經(jīng)片馬,前往緬甸的古道。江邊的緩坡上長著一片木棉。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