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清雍正 粉彩蝶戀花圖碗
款識:“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楷書款 高6厘米 直徑12厘米
此碗口微微外撇,弧腹,圈足,器形端莊秀美,胎體堅細,白釉滋潤勻凈。碗外壁以粉彩繪數(shù)朵紅白小花,粉嫩可人,內(nèi)外壁均彩繪飛蝶。畫者力求以纖細的筆觸、豐富的色彩表達物像的自然美,尤以兩只在留白處劃出的蝴蝶最為突出,蝶翼描繪栩栩如生,靈動超凡,宛如一幅精美的工筆畫。大片的留白營造出別開生面的畫面,如聞清香,如沐春風。此器構(gòu)圖新穎別致,精美絕倫,淡雅柔和,臻于至美,為傳世清代粉彩瓷上乘佳作。底書青花雙圈“大清雍正年制”六字雙行楷書款。
HKD 1,200,000
77清雍正 白釉胭脂紅凸雕夔鳳紋碗
款識:“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楷書款 高10.8厘米 直徑22.2厘米
此碗造型及裝飾風格與首都博物館藏清雍正胭脂水福壽碗相似(參見《官窯名瓷》,頁142,圖141),傳世罕見。
碗形碩大,白釉潤澤,外壁腹部中央凸印一周夔鳳紋,以胭脂紅釉裝飾,簡潔大方。胭脂紅色在潔白細潤的胎釉映襯下,清新雅致,別具風情。
參閱:《官窯名瓷》,山東美術(shù)出版社,2005年,頁142,圖141。
HKD 1,200,000
78清雍正 斗彩竹石紋盤
款識:“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楷書款 直徑20.7厘米
此盤敞口,淺腹,圈足,盤心光素,外壁則以斗彩裝飾,繪兩組竹石紋,青翠的竹葉密集地分布于口沿處,似隨風搖曳,姿態(tài)翩躚。竹蔭下,扎根在石縫中的竹干和挺拔而出的竹筍錯落于山石間,幾株靈芝點綴其中。竹石繪于一處,令人不禁想起鄭板橋詩中的竹子:“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逼鋱皂g頑強之精神,令人嘆服。
此盤以青花勾勒竹枝、竹葉之輪廓,內(nèi)填綠、赭兩彩,輪廓勾畫極具韻律,流暢柔和,填彩靈動,增加了竹枝、竹葉的質(zhì)感。而山石嶙峋之感,則以濃淡不一的青花表現(xiàn)出來,畫面清新自然。而靈芝之色,與竹石色彩對比鮮明,如畫龍點睛之筆,使整幅畫面更為靈動。盤底中心以青花書“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款。
此盤無論在繪畫風格、繪制手法,還是竹石之題材方面,都可見雍正一朝瓷器文雅雋永的氣質(zhì)。據(jù)雍正一朝的《活計檔》記載,清世宗對于造辦處做活計的要求大多為“細、薄、素、文雅、細致、秀氣”。此盤胎質(zhì)細白堅實,釉質(zhì)溫潤瑩亮,斗彩運用精妙,紋樣舒朗清爽,設(shè)色清新柔和,填彩技法留有康熙遺風,為雍正朝斗彩佳品。
HKD 900,000
79清康熙 綠地青花黃彩趕珠云龍紋大盤
款識:“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二行楷書款 高6cm;直徑32cm
盤敞口,淺壁,大平底,圈足。胎質(zhì)細膩白晰,釉色瑩潤透亮,內(nèi)外壁繪青花留白云龍,之上再以黃釉裝飾,之后通體照一層綠釉。青花發(fā)色艷麗卻無驕奢之感,綠彩瑩碧卻顯英武之氣。所繪紋飾火焰騰龍紋與十字祥云紋,烈焰翻滾間,騰龍奔馳有力,盤心潛龍在天,龍身成“弓”形,身姿矯健,眼神犀利如鋒,形態(tài)兇猛,極具康熙朝之威嚴霸氣。內(nèi)外壁繪雙龍戲珠紋,畫面端莊又不失靈氣,富有線條裝飾美。
此品造型厚重,所繪龍紋神氣十足,氣魄宏大,是清康熙時期水平高超的杰出作品。佳士得香港2003年春拍編號574清康熙青花綠釉耀龍戲珠紋盤與此盤可作比較。
參閱:《天津博物館藏瓷》,文物出版社,2012年,頁150,圖127。
HKD 1,800,000
80清雍正 粉彩百鳥圖罐
款識:“大清雍正年制” 六字二行楷書款 高35厘米
本品唇口短頸,豐肩碩腹,下收至底,整器造型健碩,雄渾大氣。罐通體以施白釉,光瑩潤澤,肩腹主體通繪百鳥朝凰之圖景,其中罐腹底處蔓生一株生于石間的茶花,紅色翠竹長于景后,枝葉繁茂,蜿蜒成林,布滿整個器身,鳳凰站于奇可上,回首盼鳴,右方有一大牡丹爭奇斗艷,喜鵲及其他飛鳥下降于枝頭休憩,或于空中飛舞,坡地之上及山石之間還有小草、小花掩映其間。
HKD 600,000
81清乾隆 粉彩花卉紋菱形蓋盒
款識:“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高6厘米 寬20厘米
該器通體施綠松石釉,底部有描金篆字“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識。上蓋和下盒皆用紅、金二色勾勒纏枝蕃蓮,蓋心繪團壽太極紋,為類似器型之罕見。所有花草用突起線條繪就,使整個畫面凹凸有致,具有鮮明的立體層次感。與其他粉彩蓋盒不同的是,此品畫工尤精?;ú葜β婢碜匀?,設(shè)色淡雅清新,渾身散發(fā)濃厚的西洋氣息,極富盛世通達的時代印記。故于華貴中見清雅,乃是粉彩器物的極致。
HKD 300,000
82清雍正 斗彩梅鵲報喜圖臥足杯
款識:“大清雍正年制”款 直徑6.9厘米
此杯青花繪畫巧妙,難能可貴。斗彩瓷多以青花描繪紋飾之輪廓細線,后于框線中填彩,然匠人于此杯上以青花迭畫,繪出濃淡肌理,并增添立體感,如杯上鳥軀所現(xiàn)。如此簡單而雅致的裝飾風格,反映出雍正帝的品味。
自宋伊始,花鳥題材常見于瓷上圖紋,但如現(xiàn)例喜鵲空中飛翔,驟降報佳訊,則并不常見。可比較上海博物館藏一盌,其上描繪之燕子轉(zhuǎn)首朝下,類同此杯,刊錄于《中國陶瓷全集》,卷14(上),上海,1999年,圖版191。
RMB 6,040,000
83清雍正 斗彩加粉彩云蝠圖小杯
款識:“大清雍正年制”款 直徑6.8厘米
此斗彩云蝠杯,巧妙運用之深淺三色之綠彩及不透明藍彩,有別于一般斗彩器,尤為珍貴。歐洲進口之釉上藍彩首見于康熙年間,直至雍正六年始能自力調(diào)配釉方,然釉上藍彩多施用于五彩器及琺瑯彩瓷,斗彩尚以釉下青花為多,少見施用釉上藍彩者。傳統(tǒng)斗彩色調(diào),可參考一件雍正祥云賞瓶,售于香港蘇富比2010年4月8日,編號1862。
蝙蝠祥云紋飾,意喻“鴻福齊天”之贊賀,“云”音類“運”,并為造雨之源,屬祥瑞之意。吉祥彩云,常作靈芝云頭造形,取自同為靈芝形之“如意”,寓意所愿如意。
RMB 3,160,000
84清雍正 斗彩一路連科圖臥足杯
款識:“大清雍正年制”款 直徑8厘米
鷺絲與蓮花相配之圖樣,為“路”與“連”諧音,表示科舉仕途順利。古時科舉時代士子為求功名,特別喜愛一路連科題材之裝飾?!耙宦愤B科”通常被用作瓷器的一種裝飾紋樣,在器身上畫一只鷺鷥和蓮花,取鷺與路、蓮與連諧音,故名。一路連科是對科舉時代應(yīng)試考生的祝頌語,清代瓷器上多見,為吉祥圖案。
此杯體現(xiàn)雍正帝對于雅器搭配如畫紋飾之追求及鐘愛?;B繪畫始自宋代,十五世紀初,方被應(yīng)用于瓷作。斗彩技法以青花作紋飾框線,復(fù)填入彩釉,尤能呈現(xiàn)花鳥繪畫之真髓。
RMB 2,440,000
85清乾隆 粉彩墨書御制詩圓筆筒
款識:“大清乾隆年制”款 直徑10.2厘米
此件筆筒應(yīng)屬一套五件之一,其上各書六首詩章。此套筆筒之一藏于國立故宮博物院,臺北,曾展于《華麗彩瓷:乾隆洋彩》,臺北,2008年,編號58。此件筆筒所題之詩,乃乾隆帝所作〈夏興三十首〉之首六詩,載于《御制樂善堂全集定本》,欽定四庫全書本,卷30,頁67。乾隆作序于1737年,由此推算作詩日期應(yīng)早于1736年登基時。
記年乾隆丙辰夏月(1736年5月11日至8月6日),鈐“乾隆宸翰”、“惟精惟一”(出自〈大禹謨〉,《書經(jīng)》)。
此處詩句亦可見于國立故宮博物院藏一對壁瓶及清汪由敦書御制夏興詩軸,編號中瓷005402及故書000561。
此套筆筒可能造于乾隆七年,但可以肯定不晚于十七年。據(jù)造辦處檔案,十七年時,乾隆皆曾詔命使用在位后所作之御制詩詞,而非親王時期《樂善堂全集》所錄之篇章,見嵇若昕,〈從文物看乾隆皇帝〉,《乾隆皇帝的文化大業(yè)》,國立故宮博物院,臺北,2002年,頁233。
近類題御制詩文之筆筒,可參考香港蘇富比之一例,1996年11月5/6日,編號921;還有兩例器形及尺寸均相近之作例,以礬紅書詩句,曾展于《孫瀛洲捐獻陶瓷展》,故宮博物院,北京,2003年,編號161、162;還有一件筆筒售于香港蘇富比2011年4月8日,編號2809。
RMB 13,8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