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主題曲應(yīng)指電視劇中楊洪基主唱的主題曲,這就很簡單了。因為楊慎的《臨江仙》被羅貫中做為小說的開篇詞用了,打開小說《三國演義》未進入正文之前,先出現(xiàn)的就是這首詞。拍電視的時候,直接拿來作為主題曲就再自然不過了。
題主這兒所問之意,應(yīng)該不是主題曲,而是問小說的開篇詞。之所以把蘇東坡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與楊慎的《臨江仙》來比較,大概是因為二人的經(jīng)歷有很多相似之處,而這兩首作品也有某些相關(guān)之處。
楊慎此人,明史本傳說他“終明一世,記誦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為第一?!币簿褪钦f,他是后世公認的明朝第一才子。他的明武宗正德元年的狀元,他的父親是當(dāng)朝首輔楊廷和。嘉靖年間因議大禮之故,得罪嘉靖,被發(fā)配到云南永昌衛(wèi)。他的一生經(jīng)歷與蘇東坡確實很象。
蘇東坡是公認的宋朝第一才子,在文化方面的影響力無人可比。他二人都是一生犯小人,身負大才卻不被任用。個人覺得,楊慎雖是大明王朝第一才子,但在中國文化史上的地位來看,應(yīng)該是比蘇東坡低些的,既然這樣,蘇東坡的《念奴嬌赤壁懷古》為什么被楊慎的《臨江仙》pk掉了呢?下面從兩首詞的內(nèi)容上比較一下,就明的了。
蘇東坡的《赤壁懷古》是中國文學(xué)史上影響最大的作品之一。只要讀過幾天書,大概沒有不會背“大江東去,浪淘盡”的。而且這詞里也明確寫了“三國周郎赤壁,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边@不正是三國故事嗎?但是仔細讀這首詞就會發(fā)現(xiàn),作品表達的情感并不是對歷史的感慨,它更多表達的是一種個人情懷。東坡在詞前小序中說:丙辰中秋,歡飲達旦,作此篇,兼懷子由。也就是說,《赤壁懷古》中,三國故事并不是情感表達的重點,它的重點在于,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周瑾的提起是因為看到赤壁而引起的。
楊慎的《臨江仙》就不一樣了。明白的說,這首詞寫作的本意就是來對歷史發(fā)表感慨的。《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是楊慎寫的《廿一史彈詞》中的一首,《廿一史彈詞》原名為《歷代史略十段錦詞話》,這種文學(xué)形式,其實就是給古代那些說書講歷史的人開篇時寫些評論。為了吸引聽眾,開篇都要寫的文詞優(yōu)美,合轍壓韻。因為說書彈詞是傳播正統(tǒng)觀念的一個形式,所以,很多有名文人都參與了創(chuàng)作。楊慎的《廿一史彈詞》被稱為后世彈詞之祖。這一首是其中的第三段《說秦漢》,很明顯是講說秦漢史之前的開場詞。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fā)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fēng),一壺濁酒喜相逢,人間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這段之中表達的完全是人們面對歷史,回看歷史時所抱持的一種心態(tài)。沒有具體的人和事,卻更具歷史的滄桑之感,更能表現(xiàn)情感的普遍性。
現(xiàn)在,我們可以用一個不太恰當(dāng)?shù)谋扔鱽碚婊卮疬@個問題了。羅貫中為什么用《臨江仙》而不用《赤壁懷古》了。
羅貫中建了一座叫《三國演義》的房子,基本建好了,只要裝上最后一扇窗子就大功告成了?,F(xiàn)在他手上有一扇從楊慎家拆來的窗子叫《臨江仙》,另有一扇從蘇東坡家拆來的門叫《念奴嬌》,如果你是羅貫中,你選那個呢?當(dāng)然是窗子了。
所以,在這樣的pk中,蘇東坡輸了。可這和詩詞水平,文學(xué)水平都沒關(guān)系。不是兩類題材,無法比。
楊慎寫的這一組作品,在后世的歷史演義小說中被大量引用。不只是《三國演義》而己。我們在欣賞一下《廿一史彈詞》第一段總說的《西江月》
天上烏飛兔走,人間古往今來,沉吟屈指數(shù)英才,多少是非成敗?
富貴歌樓舞榭,凄涼廢?;呐_,萬般回首化塵埃,只有青山不改。
怎么樣?是不是和臨江仙的風(fēng)格很像。
再補充一點,《三國演義》中沒有出現(xiàn)蘇東坡的赤壁懷古,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羅貫中與蘇東坡的歷史觀不同。蘇東坡肯定的赤壁之戰(zhàn)的英雄是周瑜,這是客觀事實。而羅貫中因尊劉的原因,更突出諸葛亮,所以書中引用了杜牧的同名詩:持戟沉沙鐵末消,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fēng)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因《三國演義》中寫了諸葛亮借東風(fēng)的情節(jié)。輕輕松松的就把功勞記到諸葛亮的頭上了。
杜牧之意,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周瑜的成功有天助的意味。經(jīng)羅貫中的改造,天助變成諸葛亮之助了。這些與此題好像有點遠了,就此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