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1年6月柴可夫斯基曾寫了一部《天鵝湖》的小舞劇, 是屬于兒童舞劇性質,1875年又受托莫斯科大劇院寫一部舞劇, 遂選用了根據(jù)俄羅斯童話改編的《天鵝湖》腳本進行創(chuàng)作, 其中有些音樂采用了原小舞劇的樂曲, 于1876年夏完成。
——
1877年第一次在莫斯科大劇院演出, 因當時的導演和演員還接受不了這種交響式的舞劇音樂, 對一些精彩配器的總譜以太難或不適于舞蹈為由隨意刪掉, 演出人員都不勝任這個舞劇演出的任務, 結果演出遭到失敗。
——
1882年在布拉格舉行的柴可夫斯基音樂會上, 演出了《天鵝湖》舞劇的第二幕, 獲得巨大成功。柴可夫斯基逝世后, 著名舞劇編導彼提帕發(fā)起紀念剛去世的作曲家, 并親自作出舞劇總綱, 由伊凡諾夫設計, 1894年2月在馬林斯基劇院演出了第二幕, 于1895年又演出了全部舞劇并獲得成功, 特別是第二幕更加突出。
在芭蕾舞劇里,劇本的地位可以說是舉足輕重。本來天鵝湖的劇本有兩個差別很大的版本,通常它們也會被混合著上演,但它們的不同在于對結局的處理:在第一個版本里,王子齊格弗里德被幻象所惑,結局是悲劇式的;但在著名的圣彼得堡版本里,盡管結尾音樂是那么悲悲愁愁的,最后結局卻是皆大歡喜的大團圓。
第一組曲: 場景音樂(Scene)
第二組曲:圓舞曲(Waltz)
最初,弦樂用撥奏奏出音階式下行音型的序奏。隨后,整個樂隊與之呼應,奏出了緩慢而平穩(wěn)的圓舞曲節(jié)奏;在這一節(jié)奏的陪襯下,小提琴在低音區(qū)奏出優(yōu)美的圓舞曲主要主題。漂亮的標準弦樂3/4,將宮廷的舞會場景描述地淋漓盡致。其間,打擊樂、銅管和木管聲部對弦樂主旋律演奏的加強,非常到位。其中有一段快速演奏,不知道小提琴演奏起來如何,總之對大提琴來說,是很考驗樂手技術的。在小提琴的中音區(qū)重復一遍后,整個樂隊用飽滿的音響表現(xiàn)了豪華的舞蹈場面。接著,出現(xiàn)的是最富有老柴特色的俄羅斯民族鄉(xiāng)村舞曲片斷,每次一聽到這個短暫的片斷,腦海中立馬浮現(xiàn)的是俄羅斯鄉(xiāng)村姑娘,在忙完農(nóng)活時聚在麥坪前,跳著奔放、飄揚的舞蹈。雖然是短暫的兩句,卻讓人心緒飛揚。緊接著樂曲越來越快,樂曲到了一個以切分音為特征的主題(老柴很愛用切分音)這個片斷的大镲就很講究了,必須每一下都要打在小節(jié)的交接之處。稍一不留神,就打在了旋律的腰上。大切分的片斷后,整個進入了高潮。在弦樂對主題的再現(xiàn)演奏時,管樂用雄渾的吹奏,將樂曲帶入最高潮。長號的幾個快速下拉長音,將組曲帶進最后的輝煌。
第三組曲:天鵝之舞(Dance of the Cygnets)
這是眾人耳熟能詳?shù)摹端男√禊Z舞曲》,是該舞劇中最受人們歡迎的舞曲之一,音樂輕松活潑,節(jié)奏干凈利落,描繪小天鵝在湖畔嬉游的情景。隨音樂閉上眼,天鵝在湖面結伴嬉戲的畫面很快浮現(xiàn)在眼前,每一個輕巧的音符仿佛是天鵝們正踮起它那優(yōu)雅的足尖,在湖面翩翩起舞。老柴用這段音樂帶給了聽眾非常立體的畫面感,這也是它廣為流傳的原因之一。
第四組曲:場景音樂——雙人舞(Scene)
先由木管輕輕奏出幾個和弦,再由豎琴奏出洗煉而深情的華彩樂段。隨后,加了弱音器的小提琴奏出清醇幽婉、情深意切的主題。隨著感情的發(fā)展,樂曲情緒越來越激動。樂曲還響起雙簧管和單簧管在大提琴的撥弦聲中奏出的輕巧的節(jié)奏性段落。樂段進行到樂曲結束部分時,由加上弱音器的大提琴獨奏再現(xiàn)主題,象征王子對奧杰塔的一片深情;而獨奏的小提琴在高音區(qū)奏出的另一支對位旋律,象征奧杰塔對王子的無限依戀。最后,樂曲在余韻繚繞的寧靜中結束。
第五組曲:匈牙利舞曲“查爾達什”(Hungarian dance(czardas))
在這部芭蕾舞劇里,有一幕是描寫王子在挑選新娘的晚會上,各國的客人表演了不同民族風格的舞蹈,柴可夫斯基用四首舞曲代表了四種風格的舞蹈,它們分別是:匈牙利舞曲、西班牙舞曲、那波里舞曲和瑪祖卡舞曲,四首舞曲風格迥異,把各個民族的舞蹈風格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
第六組曲:場景音樂——終場(Scene)
選自第四幕的音樂。樂曲一開始,先由小提琴奏出急促的主題,表現(xiàn)奧杰塔在王子陷入惡魔的騙局,挑選黑天鵝為新娘后,悲傷地奔回天鵝湖畔。接著,長笛與小提琴一問一答,仿佛是奧杰正在向眾天鵝傷心地描述王子違背諾言的情景。隨后出現(xiàn)氣息寬廣、溫存柔順的弦樂主題,表現(xiàn)眾天鵝對奧杰塔的同情和安慰。突然,樂曲轉入急速的快板,定音鼓、大鼓等樂器奏出令人不安的雷鳴??耧L呼嘯,波浪翻騰,樂曲表現(xiàn)出陰暗的悲劇氣氛。隨后在行板速度上呈示悲壯的主題。描寫從惡魔的騙局中醒悟過來的王子焦急地趕往湖畔尋找奧杰塔的情景。
1953年, 蘇聯(lián)又重新研究了柴可夫斯基的原總譜, 恢復了過去刪掉的許多重要樂曲, 加強了作品的主題思想, 完整地恢復和體現(xiàn)了作曲家的意圖.舞劇第一次演出失敗后, 1882年柴可夫斯基從劇院要回《天鵝湖》總譜, 準備改成一部組曲, 但終未完成.現(xiàn)在世上流傳的有多種《天鵝湖組曲》, 在這里選用的組曲, 是以最初的一部為基礎, 又加選了《西班牙舞曲》、《那不勒斯舞曲》。
—
匈牙利舞曲
Swan Lake Suite - Danse Hongroise 'Czardas' Various Artists - 柴科夫斯基胡桃鉗與天鵝湖組曲「匈牙利舞」即是匈牙利民間的「查爾達什舞」。音樂的前半段舒緩而傷感,如舞蹈前的準備,音樂后半段節(jié)奏強烈,顯示出舞蹈者的粗獷,是一首狂熱的舞曲。
西班牙舞曲
Act III, No. 21: Spanish Dance Orchestra New Philharmony St. Petersburg/Alexander Titov - Tchaikovsky: Excerpts from 'Swan Lake' Suite; The Nutcracker Suite; Suite from 'Sleeping Beauty'「西班牙舞」音樂富有濃厚的西班牙民族風味,西班牙響板的伴奏色彩明亮,更加重了音樂的民族特色。音樂前半部分熱情奔放,氣氛熱烈,后半部分則充滿了歌唱性和旋律性。
那波里舞曲
Act III, No. 22: Neapolitan Dance Orchestra New Philharmony St. Petersburg/Alexander Titov - Tchaikovsky: Excerpts from 'Swan Lake' Suite; The Nutcracker Suite; Suite from 'Sleeping Beauty'「那波里舞曲」是一首十分著名的意大利風格的舞曲,整個舞曲以小號為主奏,音樂活潑,前半段平穩(wěn),后半段則節(jié)奏越來越快,氣氛越來越熱烈,是一首塔蘭泰拉風俗舞曲。
瑪祖卡舞曲
Act III, No. 23: Mazurka Orchestra New Philharmony St. Petersburg/Alexander Titov - Tchaikovsky: Excerpts from 'Swan Lake' Suite; The Nutcracker Suite; Suite from 'Sleeping Beauty'芭蕾舞劇「天鵝湖」中出現(xiàn)的“瑪祖卡”舞,就是源于波蘭的“瑪祖卡”,節(jié)奏鮮明、舞步豪邁蕭灑、氣質高貴典雅,充斥著異國情調的華彩氣息。
《天鵝湖》創(chuàng)作于1878年,描述的是俄羅斯的神話故事:住在山上的惡魔羅特巴爾特把美麗的公主奧杰塔變成了一只白天鵝,棲息在湖邊。一位名叫齊格弗里德的王子打獵來到湖邊,深深地愛上了奧杰塔。奧杰塔告訴他只有忠貞不渝的愛情才能使她恢復人形。惡魔千方百計破壞他們的愛情,將自己的女兒奧季的雅裝扮成奧杰塔的模樣,騙取了王子的信任。王子發(fā)現(xiàn)自己受騙后,與惡魔展開了英勇的搏斗,從而獲得了奧杰塔的諒解。正義和愛情的力量終于戰(zhàn)勝了邪惡,奧杰塔恢復了人形,與自己的心上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