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自卑孩子的背后,總有一個愛這樣教孩子的父母
“你再哭就不要你了,啥也不是的熊孩子!”林媽媽常這樣對兒子講話,每次孩子被媽媽吼到大哭。媽媽為了終止孩子的哭聲,就會這樣大聲呵斥。孩子恐懼萬分,害怕媽媽真的不要自己了,就只好委屈到憋氣式的哭法,小聲地啜泣。
有一次,兒子沒寫完作業(yè)就困了,趴在桌子上睡著了。林媽媽看見后,就拎著孩子的耳朵,直接給孩子拎到了門外。媽媽吼孩子:“真是啥也不是,寫個作業(yè)都能睡著了,你還能干點啥?”
孩子被關(guān)在門外三四分鐘,光腳穿著拖鞋,大哭著敲門,急得都直跺腳。鄰居前來說情,媽媽仍然不肯讓孩子進屋。還對鄰居說:“我是家長,我說了算!”
從那以后,孩子很自卑,見到鄰居都低頭走路。在學校里,孩子性格也不開朗了,臉上的笑容十分罕見。連老師都發(fā)現(xiàn)異樣,打電話詢問林媽媽,孩子到底怎么了?
看得出來,林媽媽跟孩子的溝通方式,屬于典型的語言暴力和行為暴力。家長用這種“命令式的暴力溝通”方法來教育孩子,孩子自信心和自尊心都會大受打擊,幸福感低,很難成才。
跟林媽媽不一樣,一位當外賣員的單親媽媽。雖然是一個人帶娃,卻把娃帶得特別懂事,還很自信。媽媽忙不過來時,會載娃騎行送外賣,孩子見到每個顧客,都會熱情打招呼,從不覺得自己的身份卑微,更不認為有誰會瞧不起自己。
有一次,媽媽帶孩子送外賣遲到了,被顧客貶低嘲笑:“一個送外賣的,啥也不是,還遲到,你到底想不想干了?”那一瞬間,媽媽卑微到塵埃里,覺得連累孩子挨罵了,很對不起孩子。事后,媽媽就小聲問娃:“你覺得跟媽媽一起送外賣丟人嗎?”
沒想到,孩子使勁地搖頭,寬慰媽媽:“我們靠雙手賺錢吃飯,很干凈,不丟人?!眿寢屄犚妰鹤舆@樣講,心花怒放,但眼里卻充滿了淚花和心疼。
孩子之所以這么懂事,自信,內(nèi)心強大,根本原因就是媽媽帶娃很和善,總用非暴力溝通法育兒。在《父母話術(shù):與孩子非暴力溝通》中就有說道:“給孩子潑冷水次數(shù)多了,會造成孩子'習慣性無助’。父母的語言,就是孩子動力的源泉。想要教出自信的孩子,就要經(jīng)常鼓勵孩子。
媽媽經(jīng)常對孩子說這2句話,孩子自信,內(nèi)心強大
第一句:“孩子,你很棒,媽媽因你的優(yōu)秀而自豪”
打擊式、否定式的教育方式,容易讓孩子有種錯覺,覺得媽媽不認可自己。即便媽媽只是在一個瞬間,放大了孩子的缺點,孩子的心里也會把瞬間定格成永恒,認為在媽媽的心里,自己很差勁。
孩子能記住的,大概率是在那個瞬間,媽媽講出口的那些難聽的話。這樣的孩子,很容易自卑,內(nèi)心不強大。
相反,如果媽媽總對孩子說:“你很棒,媽媽因你的優(yōu)秀而自豪。”那么,孩子會在自己身上發(fā)現(xiàn)閃光點。在媽媽的鼓勵下,孩子自信心強,內(nèi)心強大不易受傷。
第二句:“ 孩子,媽媽永遠愛你”
媽媽常溫柔地表達愛,對孩子說明自己對孩子的真心,孩子直觀感受到了,聽見了媽媽的語言。那么,孩子就會覺得媽媽是真的愛自己,真的在乎自己。
比如,在孩子寫作業(yè)睡著后,媽媽可以這樣進行非暴力溝通。先安撫孩子的情緒,用低聲教育代替大聲吼叫,嘗試用非暴力的話術(shù)與孩子溝通。
媽媽可以這樣說:媽媽看見你困了,感覺到你的疲憊。但是你直接睡著了不太合適?,F(xiàn)在,媽媽叫醒了你,你可以跟媽媽說清楚你的感受,也可以跟媽媽提出合理的要求。要知道,媽媽很愛你,媽媽希望你健康快樂,你有任何事,媽媽都可以跟你一起面對解決。
確實,父母和孩子對話中,能溫和有禮,有原則,孩子會更容易接受些。因為能讓孩子感受到被尊重,被重視,被愛。孩子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成長,更容易自信開朗,快樂生活。
所以,建議父母要學習育兒話術(shù)。因為父母好的話語,會和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中。比如:在孩子難過時,進行有效安慰,不否定孩子的情緒。在孩子悲觀狀態(tài),要多鼓勵孩子,不打擊孩子自信心,維護好孩子的自尊心。在孩子憤怒時,不以暴制暴,避免孩子叛逆不羈。在孩子委屈時,多理解和傾聽孩子,少抱怨和呵斥。
孩子恐懼時,父母不忽視孩子的情緒,多關(guān)注孩子的感受,不嘲諷孩子。在孩子厭學時,不說教,用事實說話,給孩子講明白選擇的利與弊。在孩子煩惱時,多認真傾聽,不打斷孩子的訴說。這一系列非暴力溝通的方法,可以解決孩子當下的問題,讓父母和子女之間的關(guān)系更融洽。